追踪PON标准进展
发布时间:2008-07-09 09:19:19 热度:2116
2008/07/09,FTTx成为当前接入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而EPON和GPON则是当前FTTx建设最有代表性的无源光接入技术。随着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PON技术在标准领域的进展也日新月异,深入了解技术标准进展对企业战略决策和探寻符合自己情况的FTTx建设模式无疑都有明确的参照意义。
GPON标准进展
GPON是由FSAN组织于2002年提出的,ITU-T于2003年在FSAN提案的基础上完成了描述总体特性的G.984.1标准以及ODN物理媒质相关子层的G.984.2标准,并于2004年完成了规范传输汇聚子层的G.984.3和运行管理通信接口的G984.4标准,最终形成了ITU-TG.984.xGPON的标准族。
FSAN是ITU-T的重要智库,同时也是GPON标准的发起者,拥有广泛而强大的运营商群体,因而对实际的成本、互通和业务运营方面考虑比较系统。FSAN-OAN小组在制定标准时,就成立了公共技术规范任务组、互通任务组、OMCI实现指导研究组等功能小组对相关议题展开研究。
公共技术规范任务组专门研究全球主流运营商对PON系统的公共需求,帮助设备商开发适合不同市场的低成本PON系统,提高系统的互通性能。2006年,公共技术规范任务组发布了CTS3.0规范,详细描述了支持商业用户和驻地用户三重播放业务能力的GPON系统规范,涵盖了AT&T、BT、DT、FT、KT、NTT和TI等业界著名运营商对多种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互通任务组负责组织和推动业界各厂家GPON设备的互联互通。自2006年至2007年,互通任务组先后组织了4次GPON互通测试,除了在OMCI协议的理解上有差异外,总体测试效果相当不错。为结合互通任务组后续的测试并完成OMCI实现指导建议书的制定,FSAN于2007年成立了OMCI实现指导研究组。在该组织众多主流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共同推动下,FSAN互通标准的制定和测试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GPON后续发展方面,FSAN组织也早有计划。FSAN组织从2004年就开始了GPON后续技术,即下一代光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下一代光接入网络技术任务组受到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广泛关注,并就多种PON技术共存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实现对已部署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已经初步规划了新的波长方案,并确定了基于GPON和下一代PON共存考虑的外置或集成带阻滤波器指标。
2007年9月FSAN会议上制定了分两步研究NG-PON技术的计划NGA1和NGA2。NGA1主要研究与GPON共存的下一代光接入技术;NGA2则主要研究独立的下一代光接入技术。2009年第一季度前,下一代光接入网络技术任务组的主要工作聚焦在需求搜集和定义NGA1规范说明书上;2009年~2011年这段期间则会协助ITU-T完成NGA1标准化工作,继续NGA2的研究。
EPON标准进展
EPON标准IEEE802.3ah于2004年正式发布,是以由制造商主导的技术。目前EPON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MAC层,因而MAC层以上的标准需要设备商自行开发。此外,EPON标准在OAM方面的定义相对较少,所以各厂商对标准定义理解也有所差异,以致不同厂商之间设备互通性能相对不足。
EPON标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组织负责互通测试,运营商需要自行组织互通对接和制定适合自身业务运营需求的补充标准,因而会增加系统部署成本。举例来说,日本NTT就在EPON的协议扩展和互通上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以使设备功能满足实际部署的要求。
EPON标准通过牺牲性能使得技术复杂度和实现难度得以降低,因而在带宽能力和带宽使用效率方面存在不足。为进一步增强EPON竞争力,IEEE于2006年成立了802.3av工作组,开展了10GEPON系统的研究,从而使得带宽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带宽使用效率上尚无明显改善。
IEEE802.3av工作组的目标是重新定义1Gbps上下行不对称网络架构和10Gbps上下行对称网络架构,且满足物理层误码率不大于10-12的点对多点的光接入技术。为了支持两种速率的接入,IEEE802.3标准将会对10GEPON物理层进行全新定义,目前倾向采用1G/10G双速率接收方案,尽量避免MAC层以上各层的改动,协议栈会考虑1G与10G共存的场景。
就EPON应用范围来看,目前主要是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GPON则在日、韩之外的欧美、中东和拉美市场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两种技术上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当前来看,两种技术都能支持多业务运营的需要,ODN网络部分也可以共用,另外两者在核心芯片及光器件复杂度和技术方面的指标也相当接近,因而相同的设备配置下的设备成本更取决于采购数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运营商的EPON设备技术标准并不兼容,核心芯片采购规模效应的实现存在一定难度,系统成本是否能够降低,则取决于各运营商在光纤接入建设方面的推进力度和推进速度。
来源:通信产业网
GPON标准进展
GPON是由FSAN组织于2002年提出的,ITU-T于2003年在FSAN提案的基础上完成了描述总体特性的G.984.1标准以及ODN物理媒质相关子层的G.984.2标准,并于2004年完成了规范传输汇聚子层的G.984.3和运行管理通信接口的G984.4标准,最终形成了ITU-TG.984.xGPON的标准族。
FSAN是ITU-T的重要智库,同时也是GPON标准的发起者,拥有广泛而强大的运营商群体,因而对实际的成本、互通和业务运营方面考虑比较系统。FSAN-OAN小组在制定标准时,就成立了公共技术规范任务组、互通任务组、OMCI实现指导研究组等功能小组对相关议题展开研究。
公共技术规范任务组专门研究全球主流运营商对PON系统的公共需求,帮助设备商开发适合不同市场的低成本PON系统,提高系统的互通性能。2006年,公共技术规范任务组发布了CTS3.0规范,详细描述了支持商业用户和驻地用户三重播放业务能力的GPON系统规范,涵盖了AT&T、BT、DT、FT、KT、NTT和TI等业界著名运营商对多种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互通任务组负责组织和推动业界各厂家GPON设备的互联互通。自2006年至2007年,互通任务组先后组织了4次GPON互通测试,除了在OMCI协议的理解上有差异外,总体测试效果相当不错。为结合互通任务组后续的测试并完成OMCI实现指导建议书的制定,FSAN于2007年成立了OMCI实现指导研究组。在该组织众多主流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共同推动下,FSAN互通标准的制定和测试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GPON后续发展方面,FSAN组织也早有计划。FSAN组织从2004年就开始了GPON后续技术,即下一代光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下一代光接入网络技术任务组受到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广泛关注,并就多种PON技术共存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实现对已部署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已经初步规划了新的波长方案,并确定了基于GPON和下一代PON共存考虑的外置或集成带阻滤波器指标。
2007年9月FSAN会议上制定了分两步研究NG-PON技术的计划NGA1和NGA2。NGA1主要研究与GPON共存的下一代光接入技术;NGA2则主要研究独立的下一代光接入技术。2009年第一季度前,下一代光接入网络技术任务组的主要工作聚焦在需求搜集和定义NGA1规范说明书上;2009年~2011年这段期间则会协助ITU-T完成NGA1标准化工作,继续NGA2的研究。
EPON标准进展
EPON标准IEEE802.3ah于2004年正式发布,是以由制造商主导的技术。目前EPON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MAC层,因而MAC层以上的标准需要设备商自行开发。此外,EPON标准在OAM方面的定义相对较少,所以各厂商对标准定义理解也有所差异,以致不同厂商之间设备互通性能相对不足。
EPON标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组织负责互通测试,运营商需要自行组织互通对接和制定适合自身业务运营需求的补充标准,因而会增加系统部署成本。举例来说,日本NTT就在EPON的协议扩展和互通上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以使设备功能满足实际部署的要求。
EPON标准通过牺牲性能使得技术复杂度和实现难度得以降低,因而在带宽能力和带宽使用效率方面存在不足。为进一步增强EPON竞争力,IEEE于2006年成立了802.3av工作组,开展了10GEPON系统的研究,从而使得带宽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带宽使用效率上尚无明显改善。
IEEE802.3av工作组的目标是重新定义1Gbps上下行不对称网络架构和10Gbps上下行对称网络架构,且满足物理层误码率不大于10-12的点对多点的光接入技术。为了支持两种速率的接入,IEEE802.3标准将会对10GEPON物理层进行全新定义,目前倾向采用1G/10G双速率接收方案,尽量避免MAC层以上各层的改动,协议栈会考虑1G与10G共存的场景。
就EPON应用范围来看,目前主要是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GPON则在日、韩之外的欧美、中东和拉美市场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两种技术上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当前来看,两种技术都能支持多业务运营的需要,ODN网络部分也可以共用,另外两者在核心芯片及光器件复杂度和技术方面的指标也相当接近,因而相同的设备配置下的设备成本更取决于采购数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运营商的EPON设备技术标准并不兼容,核心芯片采购规模效应的实现存在一定难度,系统成本是否能够降低,则取决于各运营商在光纤接入建设方面的推进力度和推进速度。
来源:通信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