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 以时间换空间的大部委制改革
发布时间:2008-03-14 22:13:10 热度:947
不支持该视频 在中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部委制改革,果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改革幅度不大,而且,改革的落实时间表竟然长达十年,到2020年才能完成。时间跨度那么长,相信是现任中央领导层权力不足、权威不够所致,企图以时间换取改革空间,减低利益集团的阻挠力度。这种方式跟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战略如出一辙。
“七七芦沟桥事变”揭开日本侵华战争序幕后,当时中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定下“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抗战原则,企图以中国广袤国土作为日军的泥沼,令日军在多条战线疲于奔命,最终被拖跨!虽然中国人付出惨重代价,但这个方略可说是成功的。今次北京的大部委制改革,采取截然相反的战略:以时间换取空间。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中央希望他们与阻挠改革的力量之间,此消彼长,令阻挠者最后被拖跨及瓦解,改革的空间也就豁然开朗了。
过去三十年的重大改革也是以这种典型的“先易后难”方式推行,这其实也是中国政制所决定的。李鹏和朱镕基在总理任上都推动过国务院机构改革,目标是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并以有别于传统的方式,改以雷厉风行手段推行。结果,那两次改革不仅遭到各种利益集团暗中抵制,中央最后勉强推行,效果却适得其反:机构数量减少了,冗员却年年激增,形成“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今次大部委制改革吸取了对上两次的失败经验,加上酝酿过程中已遭到各方反抗,特别是那些掌握很多资源、财产和现金收入的部委,都拒绝合作,中央只好采取折衷方案来换取支持。这种先易后难、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改革方式,其可取之处就是先启动改革,希望在其后的改革过程中不断制造新的受益阶层,以巩固支持改革的力量;另方面,中央也希望时间愈久,他们的权威会日渐提升,相反,阻挠改革的利益集团因为缺乏组织力,无法进行持续而有效的抗抵。
因此,这次大部委制改革,先以妥协性的方案去启动,然后再一步步深入雷区。本来,当局事前放风说,农业、金融、交通、能源等几个主要大部委将横空出世,但结果,这些领域今次都没有整合。国内御用学者为这次半吊子改革解释称,这只是开始,整个大部委制改革会持续进行,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立一个以大部委为主体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框架。
而负责向人大代表推销这个改革方案的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也表示,今次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在一些重要领域迈出较大步伐;又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潜在风险,循序渐进,不毕其功于一役,有的可适当过渡,有的可在集中改革后根据情况的变化再适时调整,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但是,姑且不说时间拖久之后,中央权威会否提升,其阻挠改革的对手又会否被拖跨,即使中央的如意算盘打得响,这种改革方式也有很多弊端。第一,无法确保其延续性。虽然这个方案据说是李克强带头制订,他也被内定为下届总理,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李克强等第五代领导上台后,是否还会一意孤行的推动原来的大部委制改革,而非被改头换面呢?历史告诉我们,这将是很大的问号!
第二,这种持续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会制造大量新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很可能也会变成阻挠改革的有生力量,到时候大部委制只会四面楚歌,还能推动下去吗?
总之,牺牲改革的力度、延长改革的时间跨度,不一定会出现主政者理想中的结果。说到底,任何自上而下的重大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都必须有足够的民意支持和政治授权,否则,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手段,最后都只会以失败告终。(作者 潘小涛)
“七七芦沟桥事变”揭开日本侵华战争序幕后,当时中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定下“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抗战原则,企图以中国广袤国土作为日军的泥沼,令日军在多条战线疲于奔命,最终被拖跨!虽然中国人付出惨重代价,但这个方略可说是成功的。今次北京的大部委制改革,采取截然相反的战略:以时间换取空间。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中央希望他们与阻挠改革的力量之间,此消彼长,令阻挠者最后被拖跨及瓦解,改革的空间也就豁然开朗了。
过去三十年的重大改革也是以这种典型的“先易后难”方式推行,这其实也是中国政制所决定的。李鹏和朱镕基在总理任上都推动过国务院机构改革,目标是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并以有别于传统的方式,改以雷厉风行手段推行。结果,那两次改革不仅遭到各种利益集团暗中抵制,中央最后勉强推行,效果却适得其反:机构数量减少了,冗员却年年激增,形成“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今次大部委制改革吸取了对上两次的失败经验,加上酝酿过程中已遭到各方反抗,特别是那些掌握很多资源、财产和现金收入的部委,都拒绝合作,中央只好采取折衷方案来换取支持。这种先易后难、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改革方式,其可取之处就是先启动改革,希望在其后的改革过程中不断制造新的受益阶层,以巩固支持改革的力量;另方面,中央也希望时间愈久,他们的权威会日渐提升,相反,阻挠改革的利益集团因为缺乏组织力,无法进行持续而有效的抗抵。
因此,这次大部委制改革,先以妥协性的方案去启动,然后再一步步深入雷区。本来,当局事前放风说,农业、金融、交通、能源等几个主要大部委将横空出世,但结果,这些领域今次都没有整合。国内御用学者为这次半吊子改革解释称,这只是开始,整个大部委制改革会持续进行,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立一个以大部委为主体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框架。
而负责向人大代表推销这个改革方案的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也表示,今次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在一些重要领域迈出较大步伐;又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潜在风险,循序渐进,不毕其功于一役,有的可适当过渡,有的可在集中改革后根据情况的变化再适时调整,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但是,姑且不说时间拖久之后,中央权威会否提升,其阻挠改革的对手又会否被拖跨,即使中央的如意算盘打得响,这种改革方式也有很多弊端。第一,无法确保其延续性。虽然这个方案据说是李克强带头制订,他也被内定为下届总理,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李克强等第五代领导上台后,是否还会一意孤行的推动原来的大部委制改革,而非被改头换面呢?历史告诉我们,这将是很大的问号!
第二,这种持续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会制造大量新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很可能也会变成阻挠改革的有生力量,到时候大部委制只会四面楚歌,还能推动下去吗?
总之,牺牲改革的力度、延长改革的时间跨度,不一定会出现主政者理想中的结果。说到底,任何自上而下的重大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都必须有足够的民意支持和政治授权,否则,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手段,最后都只会以失败告终。(作者 潘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