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 中国为何改大部制?
发布时间:2007-12-27 08:05:48 热度:636
不支持该视频 目前,中共正在依照规划,部署进一步推进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改。而作为其中的一项主要课题,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在中共十七大会议上,已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发展民主政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还提出了“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也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而改革的总体目标则是: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此次改革的步伐和措施力度很大,将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许可权,探索实现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而主持有关设计方案的,正是新晋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克强,该方案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中,将会提交明年三月新一届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参与研议制定改革方案的专家认为,按中共十七大定下的原则和目标,最能解决现存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又能较快达致改革目标的,就是所谓“大部制”。具体的布局,就是依照理顺职责,优化结构的要求加以整合,实施职责一致、高效有力的大部门体制。
毫无疑问,实施大部制,意味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回想1998年朱镕基总理痛下决心,推行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尽管上上下下饱受诸多的抵制和拖延,但起码达到了否定旧体制、重塑行政管理新形象和新效率的开端目标。于今,近10年过去了,机构膨胀等问题再度回潮,甚至枝蔓泛滥,一些地方人浮于事的状况已经比较严重了。
在现有的中央领导体制内,不但存在着诸多党政交叉的现象,还设有上百个各种临时机构。而在国务院的政府布局中,除了办公厅和一个特设机构外,包括28个组成部委、18个直属机构、4个办事机构、11个国家局、14个直属事业机构,以及为数甚多的临时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等。在众多的机构之间,职责的重迭交叉,导致政出多头的现象层出不穷。不论是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实施一系列的专项治理行动,动辄五六个、甚至十几个部门“联合下文”、“共组工作(调查)组”,大问题来了纷纷上场,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是相互牵扯,彼此制肘。而平时的管理则互相推诿,谁都不负全责也难以单独解决。
有鉴于此,早前中共就安排了一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联席会议”,专门研议设计政制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步骤。而统合各能源机构的国家能源部的设计,文化艺术、理论学术、新闻出版等领域的统一管理,正是有关改革的重要方案。
表面上,很多政府官员经常下基层调研。然而,是像钦差大臣般前呼后拥般地层层陪伴下去“巡视”,还是真正坚持到社会生活基层去做细致的调查瞭解,执行法律赋予的实际监管权责呢?交通民警要监督每条马路上行驶的车辆和行人,那其他部门又如何呢?煤炭部门不把日常工作放在监督检查矿井的生产与安全,光是层层要产量、效益等数字,坐在办公室里审批开矿申请等诸项办公手续,那如何堵塞一个个突发事故呢;物价部门不仅仅是汇总资料,分析走势,还应经常到商店超市或各种市场实际检查监督物价是否合理合法,瞭解民情民意;工商部门非但要登记注册公司企业、个体商户等,完成课税,更应直接地去整治非法的加工经营,监督管理各种伪劣掺假等不法行为;等等类推,份皆职责所在,为民服务。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指出,在有关民主问题的讨论中,有把社会主义民主误读为“为民作主”、“新权威主义”、“精英主义”的倾向,从而模糊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他认为,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人民当家作主是出发点和归宿,最为根本;党的领导是其政治保证,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其法治保证,也是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的。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章,专门讲述了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可以想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等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将成为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向之一。
对此,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蔡长水教授表示,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必然要实现权力的适度分解和互相制衡。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教授表示,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治本之道。一方面,不断扩大选举民主范围,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权力的过分集中也体现在政府的职能设置上。在下一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更加科学地将职能部门的事权和权力合理配置、清晰划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权力三分”的原则,将一些相应的权力还给社会、还给群众,实现权力的适度分解,并将其制度化。
显然,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步伐大,力度足,但是与整体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将有相当漫长的路程要走。(作者 张沐)www
此次改革的步伐和措施力度很大,将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许可权,探索实现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而主持有关设计方案的,正是新晋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克强,该方案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中,将会提交明年三月新一届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参与研议制定改革方案的专家认为,按中共十七大定下的原则和目标,最能解决现存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又能较快达致改革目标的,就是所谓“大部制”。具体的布局,就是依照理顺职责,优化结构的要求加以整合,实施职责一致、高效有力的大部门体制。
毫无疑问,实施大部制,意味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回想1998年朱镕基总理痛下决心,推行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尽管上上下下饱受诸多的抵制和拖延,但起码达到了否定旧体制、重塑行政管理新形象和新效率的开端目标。于今,近10年过去了,机构膨胀等问题再度回潮,甚至枝蔓泛滥,一些地方人浮于事的状况已经比较严重了。
在现有的中央领导体制内,不但存在着诸多党政交叉的现象,还设有上百个各种临时机构。而在国务院的政府布局中,除了办公厅和一个特设机构外,包括28个组成部委、18个直属机构、4个办事机构、11个国家局、14个直属事业机构,以及为数甚多的临时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等。在众多的机构之间,职责的重迭交叉,导致政出多头的现象层出不穷。不论是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实施一系列的专项治理行动,动辄五六个、甚至十几个部门“联合下文”、“共组工作(调查)组”,大问题来了纷纷上场,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是相互牵扯,彼此制肘。而平时的管理则互相推诿,谁都不负全责也难以单独解决。
有鉴于此,早前中共就安排了一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联席会议”,专门研议设计政制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步骤。而统合各能源机构的国家能源部的设计,文化艺术、理论学术、新闻出版等领域的统一管理,正是有关改革的重要方案。
表面上,很多政府官员经常下基层调研。然而,是像钦差大臣般前呼后拥般地层层陪伴下去“巡视”,还是真正坚持到社会生活基层去做细致的调查瞭解,执行法律赋予的实际监管权责呢?交通民警要监督每条马路上行驶的车辆和行人,那其他部门又如何呢?煤炭部门不把日常工作放在监督检查矿井的生产与安全,光是层层要产量、效益等数字,坐在办公室里审批开矿申请等诸项办公手续,那如何堵塞一个个突发事故呢;物价部门不仅仅是汇总资料,分析走势,还应经常到商店超市或各种市场实际检查监督物价是否合理合法,瞭解民情民意;工商部门非但要登记注册公司企业、个体商户等,完成课税,更应直接地去整治非法的加工经营,监督管理各种伪劣掺假等不法行为;等等类推,份皆职责所在,为民服务。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指出,在有关民主问题的讨论中,有把社会主义民主误读为“为民作主”、“新权威主义”、“精英主义”的倾向,从而模糊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他认为,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人民当家作主是出发点和归宿,最为根本;党的领导是其政治保证,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其法治保证,也是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的。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章,专门讲述了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可以想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等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将成为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向之一。
对此,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蔡长水教授表示,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必然要实现权力的适度分解和互相制衡。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教授表示,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治本之道。一方面,不断扩大选举民主范围,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权力的过分集中也体现在政府的职能设置上。在下一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更加科学地将职能部门的事权和权力合理配置、清晰划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权力三分”的原则,将一些相应的权力还给社会、还给群众,实现权力的适度分解,并将其制度化。
显然,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步伐大,力度足,但是与整体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将有相当漫长的路程要走。(作者 张沐)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