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大唐电信生存隐忧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3-03-26 09:16:48  文章来源:原文转载  

导读:

3/26/2013,2月底,电信业界传出消息称,“大唐电信悄悄裁员,大唐软件、大唐凯通、大唐融合等多家下属公司,由于大面积亏损,已经对内悄悄宣布解散。”

  3月13日,大唐电信董事长曹斌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传闻中“被解散的”16家下属机构和子公司,已统一被并入大唐电信的“软件和应用事业部”。由16个公司变成1个事业部,必然产生诸多冗员。

  曹斌承认,本轮重组中产生的管理人员比例确实太高了,因此大唐电信计划在今年底之前,将管理层员工的比例从18%下调至13%。他否认了基层员工也将面临裁减的问题,因这些子公司在一次次的重组变化中多为空壳公司。

  据曹斌介绍,从2005年开始,大唐电信就一直在进行内部架构调整,其目的是让大唐电信“集中精力在芯片设计和终端设计”行业。2010年又进行了事业部制的改革,将子公司纳入事业部的管理范围,但效果并不明显。

  2012年初,大唐电信不得不加大重组力度,向其母公司大唐电信集团下属的电信科研院、大唐控股等定向发行股份(约等于19亿元),以换股的方式收购了后者控股的联芯科技、上海优思、优思电子三家公司,从而令其在母公司内部获得了资源整合的优势。此次16家子公司的并入,亦是延续去年的重组项目。

  近期,大唐电信发布业绩预增报告称,2012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将增长500%。曹斌补充称,年收入将达62亿元。但曾经与其齐头并进的华为、中兴已超千亿元。屡次从重组中获得合并利润、死里逃生的大唐电信,这一次是否真能重回电信核心圈?

  在4G引发的新一轮市场变局中,这个中国电信业昔日“巨大中华”的一分子,是否会如巨龙通信一样被边缘化,甚至消失?

集团耽误重组

  1998年成立的大唐电信,依靠程控交换机起家并迅速崛起,与当时的巨龙通信、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三家中国本土通信设备企业被并称为“巨大中华”,成为中国通信设备市场早期的拓疆者和主导者,也是中国通信设备业的第一批明星公司。

  大唐电信亦是其母公司大唐电信集团两大上市公司之一,另一上市公司为高鸿股份,上市时间均为1998年。从一开始业内便认为大唐电信集团意欲将优质的电信资产全部装入大唐电信,但事实似乎是相反的。

  大唐电信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大唐电信所发展的业务在整个大唐电信集团的产业布局中基本属于“捡漏”,“集团不做的,我们来做,集团做的,我们不做。”

  2002年在面对中国版3G(即TD-SCDMA,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通信标准)机会时,大唐电信集团却将TD(包括TD-LTE,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第四代通信标准)的核心专利单独打包,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大唐移动”)。大唐电信不仅与TD失之交臂,后又在物联网等业务上与其发生同业竞争关系。

  与此同时,在旧有的程控交换机和核心通信网领域,大唐电信又不得不面临国际巨头及华为、中兴的冲击。2003年以前,通信设备的销售收入可占大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的70%以上;之后逐渐萎缩,大唐电信在传统的交换接入、光传输、数据通信等方面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少,基本退出了主流厂商行列。在连续三年巨亏后,2005年大唐电信完全退出传统光通信等领域,转而集中发展微电子、软件和通信接入产业,并逐渐形成了从芯片到软件到终端设计到物联网服务的“全产业链”式的战略构想。

  但大唐电信集团仍在向外分散资源。2008年又从大唐移动中分离出联芯科技,专门从事TD芯片的设计开发,进而与大唐电信在芯片领域形成同业竞争关系。

  大唐电信研究院一位老员工告诉《财经》,集团成立了多家子公司,各公司之间交叉持股,连内部人士都无法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2007年集团成立了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大唐控股”),试图以此为主体重组集团内资源。但一直未见结果,相反各类公司有增无减。大唐电信亦深陷其中,主业不清,与集团内多家公司发生同业竞争关系。

  去年大唐电信斥资收购联芯科技等三家公司,亦是在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集团有意将TD芯片业务整合至大唐电信一家企业内。同年9月,大唐电信退出高鸿股份控股子公司——高鸿有限股份公司。

  在外界看为,大唐电信的此次重组,是来自集团高度的一次重组。此举将减少大唐电信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交叉持股,优化下属子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也便于明晰整体业务布局及各业务体系架构。大唐电信显然将因此获益。

  曹斌在多个公共场合表示,联芯科技与大唐电信的控股子公司大唐微电子业务整合后,将增强其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产业的能力,业务领域从原有的智能卡安全芯片及解决方案拓展到移动互联终端芯片及解决方案。同时,与以优思和旗下原有子公司盛耀无线为主的终端设计产业,在智能手机终端和行业终端领域形成合力与协同支撑,来帮助大唐电信更好地把握移动通信终端市场。据了解,大唐电信内部已经将是否要推大唐自有品牌智能手机终端作为一个重要战略议题。

  但重组时间似乎来得晚了点。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大唐电信集团的主要上市公司,大唐电信长期以来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缺乏优质资产带动,主营业务一般。

财务隐忧难解

  2004年至2006年,大唐电信一直亏损,2006年亏损额甚至高达7.26亿元。尽管大唐电信对外宣称,从2007年起,大唐电信已经连续五年盈利,但究其原因,贡献力量者并非主营业务,而是包括出售子公司、政府补贴,以及其他各种非营业性收入。

  2007年,大唐电信出售大唐高鸿和大唐科源电气,并借此扭亏;2009年,大唐电信营业外收入多达5943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88%;2012年上半年,大唐电信再次亏损2758万元,数额相对较小的原因是,其子公司大唐融合被出售给高鸿股份的资金填补了一部分缺口。此外,根据大唐电信公布的财报显示,在2010年和2011年,大唐电信分别获得7800万元的政府补贴。

  资产重组前夕,大唐电信的经营状况依然不理想,2012年前三季度,业绩主要靠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三季度公司的营业利润为4760万元,其中投资净收益就高达4538万元,若刨去此项收益,营业利润仅剩222万元。此外,营业外收入也高达2578万元。合计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达118%。

  不仅如此,多年来,大唐电信的资产负债率始终高企不下,2012年三季度,大唐电信资产负债率达到87.59%,居通信类上市公司之首,远高于排在第二的中兴通讯的76.58%。

  主营业务竞争力的缺失令大唐电信在资本市场十分被动,数次增发被证监会否决。从银行借贷,成为大唐电信的主要融资方式,但其盈亏情况极易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2011年全年,由于央行连续三次加息,大唐电信当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5000多万元,这一数额,已经远远超过当年2477万元的净利润。2012年前三季度,又因借款增加导致大唐电信财务费用增加了6032万元,同比增68%。

  积重难返,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恐怕是大唐电信彻底改善财务状况最直接的办法。

  联芯科技的资产注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大唐电信的财务状况。联芯科技资产的注入不仅降低了大唐电信的资产负债率,改善了资本结构,净利润甚至陡增了4.7倍。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末,联芯科技净资产为5.91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8.73亿元,净利润1.16亿元。而同期大唐电信的净利润仅2477万元,是联芯科技净利润的15%。

  在重组方案确定后,联芯科技做出了业绩承诺,将在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度,每年度联芯科技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亿元、1.74亿元和2.08亿元。

  联芯科技的利润承诺,至少可以帮助大唐电信在三年之内稳过亿元利润安全线。据曹斌透露,大唐电信内部也形成一个共识,将集中资源帮助联芯科技稳定在TD领域的市场份额。

  除增加利润收入之外,剔除不良资产也成为大唐电信本次重组的一大关注点。

  重组之前,大唐电信下属八个子公司中,仅大唐微电子和上海优思盈利情况较为可观,并构成了大唐电信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而西安大唐、天津终端等子公司则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中,西安大唐在2011年亏损额高达1266万元,与上海优思当年1300万元净利润相当。

  重组后,大唐微电子、上海优思和盛耀无线仍然按照子公司模式运营,而大唐软件、西安大唐等亏损公司则和其他约13家下属机构及部门被分拆并入“软件应用”事业部。据了解,该事业部相当于一个业务部门:职能包括负责产品研发、提供解决方案和售前支持。“财务、营销、人力、行政等其他工作交给上面来做。”大唐电信的一位内部人士如此表示。

  取代此前子公司对外营销接口的,是大唐移动新成立的营销中心,在职级上,该中心与大唐电信的四个事业部是平行关系。曹斌认为,一个统一的营销中心可以直接解决内部重复竞争的问题。此前,大唐电信20多个分子公司市场管理十分混乱,“很多地区出现同一个项目多个分子公司内部争抢的现象。”

  资本市场预计,重组后大唐电信的资产负债率有望下降到73%,曹斌把资产负债率的安全线划到了70%以下,但仍然远远高于其他电信类公司。天相投资一位分析师向《财经》记者表示,电信设备商和运营商中,资产负债率高于50%的公司很少。大唐电信将资产负债率降低到真正的安全线下,恐怕不易做到。

  未来,大唐电信将无暇顾及芯片之外的产业,其重点是在各业务单元培养自我造血能力。大唐电信计划在其下属子公司新华瑞德核心试行10%的员工配股,引入“创新工场”概念,搭建一个名为“新华瑞德文化产业教育平台”的开发平台,进而打造成一个面向行业市场的“移动应用商店”,以抢占移动终端应用市场。

  曹斌曾表示,大唐电信对移动互联网子公司的要求不高,可以不盈利,但也不允许亏损。“我们是上市公司,当然不允许有太多钱去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移动互联网普遍处于高投入时期,靠自己运营的新华瑞德如何获得大发展?有内部人士透露,新华瑞德2012年盈利规模只在10万元级别。

  现阶段,大唐电信几乎将赌注全部押在TD芯片上,但这样的故事在资本市场又能讲多久呢?

技术路线单一

  提及联芯科技,业内人一般会用“发展不错”来概括其这几年的发展情况。作为大唐电信集团在TD-SCDMA(3G)终端领域的核心子公司,联芯科技掌握了TD最核心的技术,从一开始就参与标准制定和修改,其在TD-SCDMA芯片领域的最高市场份额一度达到70%以上。

  同时,联芯科技也属于最早一批介入TD-LTE(4G)市场的芯片企业,在近期的TD-LTE芯片测试中,联芯科技称,其产品已经与2012年底中国移动TD-LTE(4G)招标时国际芯片巨头高通公司产品数据接近,个别指标甚至高于高通去年底的招标数值。

  去年,联芯科技自研芯片出货量已经超过2500万片,TD技术论坛秘书长时光认为,这为其在下一步即将全面爆发的TD-LTE(4G)芯片市场带来极大的竞争力。

  不过,也有人对此持相反意见。手机行业资深人士王艳辉认为,联芯科技因为专注TD-LTE,芯片研发较早,在TD-LTE产业化前期有相对优势,但随着整个产业的成熟,这种优势会慢慢弱化并最终失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看好TD-LTE的国际化路线,目前,高通、联发科、博通、展讯、英特尔等国内外芯片设计巨头均高调进入该产业,中国移动的TD-LTE芯片供货商已经超过20家。这与中国移动当年发展TD-SCDAM芯片产业的状况完全不同,直到今天,高通、英特尔等国际主流厂商也未研发和推出TD-SCDAM芯片。

  展讯某研发人员指出,中国移动要求所有的终端采用5模(TDD、FDD、TD-SCDMA、WCDMA、GGE,兼容WCDMA),而国内芯片企业普遍缺乏研发WCDMA和FDD LTE芯片的经验,TD-LTE终端芯片由国外成熟厂商主导将不足为奇。在这样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联芯科技想要复制其在TD-SCDMA领域的市场优势,显然困难得多。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联芯科技的主要竞争对手,如展讯和联发科都提前布局全制式市场,联芯科技应该和国际相关厂商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布局全制式市场。

  由于技术路线过窄,只生产TD-SCDMA和TD-LTE制式的手机芯片,联芯科技在整个芯片设计产业,无论是在成本、规模还是市场份额方面,与其他具备全制式经验的芯片设计厂商相比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某国产手机企业的渠道人士指出,随着更多中小手机厂商加入TD-LTE阵营,这些中小型厂商不具备研发设计能力,需要芯片厂商提供配套的解决方案。而联芯科技在这方面确实还“差点意思”。该人士举例:“联发科会派专门的服务人员常驻规模为200人-300人的小手机厂,提供技术指导、反馈产品使用意见等。”

  在大唐电信尚未终稿的企业宣传册封面上,他们对公司的描述是:“细分行业综合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但在市场环境愈益复杂的今天,大唐电信是否还有能力和耐心做一个小而美的企业?
关键字: 大唐电信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