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棒杀华为中兴的背后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2-10-11 08:22:06  文章来源:原文转载  

导读:

10/11/2012,最近美国众议院抛出威胁论,“棒杀”中国电信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让其一向标榜的美国式“自由”变了味。而在大选期间借助国会“棒杀”华为与中兴,彰显出美国相关利益集团的畏惧。

  这份充斥着“不相信”“可能”等措辞的报告,并没有提供明确证据来论证“威胁”何在。如此“威胁论”的抛出,包含了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欧美的相关利益集团。借助国会“棒杀”华为与中兴,正是他们畏惧华为和中兴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表现。

  显而易见,随着华为、中兴的快速发展,其产品逐渐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正是美国相关企业畏惧的根本原因。就如同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所说的那样,“美国的电信市场饱和度高、竞争者多,面对这样的环境,华为和中兴通讯这类科技型企业在扩张之路上很容易挑动当地利益者的神经。”尤其是目前欧美通信产业高端市场正面临升级,具备明显技术优势的华为和中兴,将断了欧美相关利益集团的主要“财路”。

  这些利益既得者,势必会利用从消费者手里赚取的金钱,大量游说美国国会议员,使其抛出华为、中兴“威胁论”,并以此来遏制两家公司在美发展,从而展现美国某些人的“霸权”嘴脸与心态,可以毫无根据地随意下结论并自说自话。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用“国家安全”的幌子,行贸易保护之实,美国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2008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否决了华为竞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2011年,华为又被迫放弃收购美国IT初创企业3LeafSystems的资产。但是,过去的这些阻挠,并没有减缓华为和中兴的发展步伐。

  叶小舟(资深互联网专家)
关键字: 京华时报 华为 中兴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