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2011,DCCI报告称中国绝大部分用户使用“假宽带”。DCCI接受采访时表示,因担心报告调查取样方式与相关要素公布后会引起断章取义的曲解,调查方式暂时不予公布。北邮教授称以实际上网速度和标定速度对比,DCCI“假带宽”结论并不客观。
调查机构有了数据却不方便公布,专家教授出场解围称调查结论不客观,这样的场景是多么熟悉。在“上网贵”的大背景下,涉及公众日常生活的“假宽带”问题,引发公众的愤慨与讨伐其实在所难免。如果专业机构不公开调查数据,那么相比于教授的解围言论,公众的上网感受更有说服力。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于上周发布报告《中国宽带用户调查》,称超过半数用户上网平均速度达不到标定速度。尤其关于“各国上网费用对比”,让公众感到“花更多的钱,上更慢的网”。也就是看到网民的这种反应,该中心才以“担心公众曲解”为由暂不公布调查内容。又是担心公众不够理智来替公众做决定,问题是调查中心如果坚持客观公正,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公众对此必有自己的判断。为何老是怀疑公众的智商?
某教授以专业知识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假宽带”不客观的结论。该专家的论点有二: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对网速有影响,二是运营商不会因为减缓网速而挣更多的钱。这样的论点站得住脚吗?在运营商大肆宣传“光缆”的广告中,我们看到基础设施不比国外落后。再联系“各国上网费用”,运营商不挣钱的说法就是在“打自己脸”。专家学者如果违背常识,用所谓的“专业知识”来故弄玄虚,甚至收钱进行“解围”,就免不了被网友扣上“砖家”的帽子。
实际上网速度与“广告宣传网速”有差距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差距的大小有多少。以笔者上网体验来说,实际网速总是小于广告中提到的网速,甚至一直不足一半,然而网费却不减。“花更多的钱,上更慢的网”绝不是空口无凭。作为消费者,公众有理由也有资格发出“假宽带”的呼声。
网速假不假,调查机构不愿说,专家教授说一面之词,但是作为消费者的网民才更有发言权。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