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2011,我们总是习惯于用10年来作回顾与展望,一个人的10年,一条街的10年,一座城市的10年。
2001—2010,光谷的十年刚刚过去。它从武昌郊区的24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变成了51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科技新城。它的年产值是武汉市的一半,它是中国第二个“中关村”,它是华中科研中心与教育中心,它是华中世界五百强最密集的地方,它是“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2011—2020,光谷的新十年刚刚开始。对于未来,10年蕴含着无限可能。武汉·中国光谷,正在崭新的起点上,向“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阔步迈进。在光谷“二次创业”启动之际,让我们对光谷的现在与未来作一次系统的剖析与展望。在新的10年,光谷将肩负“中国创造”的国家战略重任,真正成长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光谷”,全面跻身于世界舞台。
科技创新 光谷不断创造传奇
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光谷的成长历程再次印证:科技创新是催生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的强力引擎。
20多年前,一个新的机构“东湖智力密集小区规划办”在东湖之滨悄然成立,东湖高新区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扬帆启航。谁曾料到,创新、创造、创业的激情和速度,让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新城中国光谷快速崛起。“十一五”时期,光谷经济规模保持了年均29%以上的增速,产业规模迈上3000亿元台阶。
在“十一五”末的2010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迎来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元年,经济发展势头更为强劲。这年,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144亿元;生物产业实现总收入248亿元,增长23%;企业总收入达到2918亿元,增长29%,是1991年4.2亿的近700倍!
回顾光谷的辉煌传奇,不难发现,科技创新是制胜法宝。光谷有两大产值过千亿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积聚着600多家研发机构,高校密集度全国排名第二,世界五百强中数量达到50余家,本土上市企业超过20家。
独特不可复制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优势,使得光谷成为中部地区科技引擎的代表,成为中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标杆”。从这种意义上讲,光谷不仅是武汉的一张名片,更成为中部地区与全国乃至世界对接的强力资本。
产业集群 光谷东扩展翅再飞跃
翻开23年前的地图,刚成立的东湖开发区只是武汉东南角一个仅24平方公里的“小不点”。随后,东湖开发区曾多次托管扩区,而每一次版图的扩大都伴随着新一轮的发展腾飞。
目前,光谷继续向东急速发展,版图从2010年的240平方公里向518平方公里继续拓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块头”。这也成为继1988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后的最大规模扩容,从而大大提升光谷的发展空间,并直接带动葛店等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光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中国最大的IC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而且正在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并形成壮大手机产业群。光谷作为“国家队”,代表着国家竞争力在国际光电子信息领域的“群雄逐鹿”中遥遥领先的地位。
依据光谷科技新城规划,除了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千亿产业之外,光谷将在“十一五”期末,形成光通信、移动通信、激光、半导体、消费电子、显示、创意、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和现代装备制造10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优势产业。“东湖高新区经济已经并将继续实现跨越式的增长。”在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总结光谷这些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
华中第一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国第二家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肩负者
2009年12月底,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1991到2001年,东湖高新区先后肩负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APEC科技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高新区现有两大千亿元产业基地,下一个十年计划发展14个专业产业园,2020年将跻身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华中第一的优势科研创新基地
不可复制的科研与创新资源,中部崛起核心引擎
作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积聚着700多家研发机构,56家中央及省部属科研院所、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工程技术。
今天的光谷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中国最大的IC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手机产业群不断形成壮大。光谷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助力武汉走在中部地区的发展前列,成为中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标杆”,光谷已作为中部地区的一张名片,成为与全国乃至世界对接的强力资本。
华中第一的人才培养基地
42所高等院校集聚,每年培养35万高素质人才
光谷高校密集度排名全国第二,云集了武汉80%以上的高等院校。藏龙岛大学城兴建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把校区搬迁到光谷汤逊湖区域。武汉的高校正在越来越向光谷集中,光谷成为当之无愧的华中教育中心。
光谷每年培养出30万本专科生、4万研究生、1万博士生。2004年以后,随着光谷产业的全面发展,大批高科技企业入驻,政府的人才政策支持等原因,越来越多在光谷念完书的学子愿意留在光谷上班或者创业。光谷的人才资源优势凸显,已堪称华中第一。
华中第一的海内外人才特区
每年花1.5亿元用于海内外高级人才引进,构筑中部人才特区
到2015年,东湖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将达到30万人左右。为满足高新区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09年2月,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式在东湖高新区启动“人才特区”建设,计划在3年内,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清洁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研发及信息服务业等5大产业中,引进和培养5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华中第一的金融服务平台
百亿元打造金融港,培育国际知名的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园区
2008年9月4日动工建设的武汉光谷金融港,位于武汉科技新城中心区域,预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能满足8—10家金融机构设立综合性后台中心、30家专业后台中心和100家配套服务外包企业的空间需求。
光谷金融港发展定位为用5—6年时间,成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中国中西部金融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国际知名的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园区。当前,光谷金融港吸引银行、保险业等20多家金融后台落户,名列中部第一,金融产业集群效应逐渐凸显。
华中第一的创业者基地
日均诞生9家企业,光谷集聚梦想成创业王国
过去十年,光谷出台了“零费用”、“工商特政”等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并始终致力于创业平台的搭建。光谷现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华中软件园等各类“孵化器”7家,由“孵化器”全力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设施和手续代办等各种支持和服务。
未来十年,光谷将打造世界一流高新区,进入世界高新产业发展第一梯队。新的创业潮将涌向光谷,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及四方才俊,纷纷涌到这里谋求新的发展机会。
华中第一的经济增长极
武汉GDP的半壁江山,华中经济增长极
东湖高新区从成立至今一直保持着堪比深圳的发展速度。2010年东湖高新区产业总收入达到2918亿元,接近3000亿元大关。实现第一个1000亿元,东湖高新用了18年;实现第二个1000亿元,仅仅只3年;实现第三个1000亿元,不到两年。“十一五”时期,光谷经济规模保持了年均29%以上的增速,产业规模迈上3000亿元台阶。根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一个十年发展计划,至2015年,东湖示范区总收入将突破10000亿元;至2020年,总收入将达30000亿元,高新区将成为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经济增长极,带动武汉城市圈经济快速发展。
华中第一的城市发展新中心
51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上的武汉第四镇
10年前,光谷曾经是“被武汉地图遗忘的两厘米”,如今的光谷,拥有了总共51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在武汉各城区中居首位。
从2002年起,光谷就已经成为武汉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片区,新增人口每年都在以25%的速度递增,保持每年新增人口在15—20万。今天这里已成为人口达百万的城市发展新中心、名副其实的武汉第四镇。
华中第一的“两型社会”示范模式
从高新园区到“两型社会”示范点,“光谷模式”走在“两型社会”前列
成立之初,东湖高新区即奉行以资源节约为主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了一批如烽火科技、楚天激光等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企业。在现代园区建设建设方面,东湖高新区践行“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成为武汉城市圈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探路先锋和不可或缺的助推力量。
另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未来十年东湖示范区还将加速推进产业专业园建设,在光谷将部署14个产业专业园:未来科技城、光电子创新园、生物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届时,武汉·中国光谷将成为毋庸置疑的两型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光谷模式”将助推武汉城市圈跨越式发展。
华中第一的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新中心
中部崛起龙头城市,国家第四个战略经济重点发展区域
武汉是九省通衢的核心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第一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上海;武汉城市圈是华中地区及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之后,我国第四个重点发展区域。
以武汉为龙头的武汉城市圈经过3年的发展,不仅成为我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成为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作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武汉·中国光谷,对武汉的崛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光谷发展面积增加,园区配套逐渐完善,企业入驻日渐增多。光谷将借势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点,在未来十年续写新的辉煌。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