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201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本报记者 陆晓辉报道
“要致富,先修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宽带就是“信息公路”,是承载各种信息化应用的重要载体,如果这条“公路”狭窄残破,经济发展自然受限。
2010年,我国的平均宽带速度仅为1.744M,而日本、韩国则分别为63M和40M。带宽鸿沟如何填平?“今年,将是光纤到户(FTTH)元年。我国的网络带宽有望迅速提升。”在近日举行的光网络研讨会上,一位电信设备商很肯定地告诉记者。
光网建设进入“黄金期”
我国在光纤通信的研究上起步并不晚,甚至可以说较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科院、原电子工业部、原邮电部等单位紧跟国际步伐开始了相关研究。美国在1970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纤,我国在4年后也制造出光纤。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光纤通信作为现代化通信网的骨干在我国发展迅速。
在光纤到户领域,我国的起步也不晚。从2003年开始,日本、美国、韩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启动部署光纤到户计划,在这一年我国也开始了光纤到户的宣传。2004年,随着863计划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项目的完成,我国分别在武汉、成都等地建立了光纤到户的试验网。武汉长飞公寓是国内第一个开通光纤到户的试点小区。不过之后,我国光纤到户工程进展缓慢,并未大规模推向商用。“设备成本过高造成投资效益低,再加上应用内容匮乏,可能是造成当时光纤到户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
TE亚太区通信事业部产品经理杨亚俊表示:“近几年,由于3G网络投入运营,电信运营商将主要精力和资金用于移动网络的建设。而实施光纤到户必须重建、甚至是新建当地线路,需要大量的资金,没有“闲散银子”的运营商放缓了在光纤宽带网络领域投资的速度。
不过形势在2010开始转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下发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到2011年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
动力不仅来自政策层面,运营商自身动力也很充足。而今,移动网络建设已基本成型,下一步三网融合将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而带宽将成为其无法绕开的问题。因此,运营商将自觉推进光纤到户发展。
2011年,由于电信运营商的力推,我国光纤宽带的发展风起云涌。“现在应该说是发展光纤到户的黄金时期,光纤价格太便宜了,最好的光纤一米的成本不到一毛钱。”曾剑秋说道。
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推行光纤到户的热情最为高涨。
中国电信今年年初提出“三年城市光纤化”目标,一季度总投资额730亿元,2011年计划新增光纤到户用户覆盖3000万个家庭。接入方式由光纤到楼变为光纤到户,原本多户共享的光接入设备变为一户独享。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电信的举措印证了2011年是光纤宽带建设的元年。
其实,在中国电信全面启动光网城市计划之前,全国各地的大规模光纤到户工程就已启步。在上海,中国电信2009年发布“城市光网”行动,提出3年内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 的网络覆盖,实现光纤进楼到户。今年年初,上海电信又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光纤到户工程的发展,计划在今年完成100万用户的光纤到户改造,使上海宽带用户的平均带宽达到8M;到2013年,平均带宽达到32M。
杨亚俊表示,电信运营商对光纤到户此前一直处于观望阶段,现在在电信运营商的助力下,光纤入户已经进入实质段,2011年市场正式进入启动阶段。
集采价格战
我们现在不会参与电信运营商的集中采购。杨亚俊表示:“中标的价格太低,完全的成本倒挂。”
据了解,目前参与运营商招标的企业,很多是江浙原先给大设备商做配套的小企业,为了挤进集采名单,几家小企业联合起来进行投标,大打价格战。一位设备商负责人向记者抱怨:现在电信运营商采取的是网上倒拍的模式,价格分打得过高,技术分太低。集采就是价格战,谁价格低就用谁的产品。
该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运营商对基础网络产品不重视,认为是网络的最底层产品,很低端,技术含量低,不用找大公司做,找些小规模公司做产品替代也可以。事实上,底层的产品不是低端的,考虑到物理网络的使用期限,如果片面的压低采购成本,采用了质量不稳定的产品,会大大增加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据悉,目前大型厂商参与集采,大多采用在其一条产品线上压低价格,而通过其它产品线利润来弥补;而中小企业则难以应对,因此,一些中小厂商只能选择铤而走险,降低设备的某些性能以控制其成本。
杨亚俊表示,运营商集采应避免走向片面化、极端化,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有些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根本无法进入集采名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备商与运营商的合作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运营商看重的是合作的可持续性,他们寻求合作时,往往优先选择行业领先者,而非一定选择能提供更低价格的供应商。“因为欧美国家建设成本贵在人工成本,所以他们很看重产品的可靠性,选择市场领导者的产品,提高利用率,从而能从长远来说,降低总费用,也从根本上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而国内运营商由于处在建设初期,加上资金的调配问题,看重的是一次购买成本。”
“入乡随俗”,面对巨大的蛋糕和激烈的价格战。跨国公司是抱着“高价、高质”不放松,还是低下身段,寻找一些新的办法化解尴尬?
杨亚俊表示:TE打算依靠本地化制造,规模化生产和设计优化等方法,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降低价格,进而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大的份额。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