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2011,全球电信业正经历一场风云激荡的变革。一方面,以LTE、光纤入户、智能终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依然保持着持续演进革新的势头,新兴的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并与通信技术在融合中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另一方面,通信产业在历经整合购并后竞争愈发激烈,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市场格局愈发复杂。
在新的形势下,全球运营商的需求有哪些微妙变化?中国厂商如何在规模和整体实力上再上新台阶?下一步的创新方向集中在哪些领域?3月的一个下午,一向儒雅的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以淡定平实的语调,向记者阐述了对未来电信业走势的见解和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
1000亿元的合同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欧美地区收入比上年增长50%,终端销售达到9000万部,在被史立荣称为“值得骄傲和感怀”的2010年,中兴通讯交出来一份令众多全球同行羡慕的业绩单。但是史立荣坦言并不满足,“这些年的技术和市场积累,使公司具备了向产业顶峰冲击的实力。2011年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与高度”。
创新是公司最重要的DNA
“中兴通讯从踏进电信行业的第一天,就在创新上向一流企业看齐,在研发上不惜投入巨资,可以说,创新是中兴最重要的DNA。”史立荣说,从同行中最早在南京、上海等地建立研究所到率先进军手机、CDMA等领域,公司在创新上一直走在前列,正是在创新方向上的准确判断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让公司的发展一直处于良性状态,时至今日,CDMA产品出货量已经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一,终端也在强手如林的全球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出货量居第五位。“我们在创新中非常注重与运营商的合作。”史立荣说,例如,在基于CMMB的TD手机的研发上,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开展了大量合作,并拥有40%以上的专利,“由于设备厂商在幕后,用户尽管不一定知道我们,却能享受到我们创新成果带来的便利”。
今天,中兴通讯庞大的33000多项专利申请(90%以上为发明专利)、6000多项国际专利申请、全球15个研发中心、30000多研发人员以及年度研发投入60亿元,已经为公司的创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支撑群”。创新带来了竞争力,也让公司在全球市场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史立荣介绍说,2010年年初,中兴通讯获得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两项“中国专利金奖”,是20年来唯一同时获得两项金奖殊荣的企业。
“我们在创新上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而且专注于针对市场需求的研发。”史立荣说,中兴通讯目前已经与全球多家重量级电信运营商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并在内部设立了员工创新风险基金,激发员工创新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持续下去。”
“为客户带来价值”的精髓
随着电信业的深化转型,通信设备厂商和运营商合作越来越密切,双方之间关系纽带不再只维系于产品买卖,而是向着战略合作伙伴的方向发展。“拿到合同的时候我们固然高兴,但如果项目实施后创造出应有的价值,运营商的股价提升、用户增多、利润上涨,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史立荣认为,去年中兴在“大国大T”上连续获得突破,正是这几年坚持“为客户带来价值”这一理念的结果。
在拥有规模庞大的网络和用户群之后,电信运营商在投资上日益慎重,希望制造商能够为自己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降低运营风险,保持网络的平滑过渡。史立荣表示,中兴通讯对于运营商的变化非常敏感,在技术和设备研发上一直保持与客户建网需求的“紧耦合”。由中兴率先提出的软基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它能够在统一平台上支持 2G、3G、LTE,顺应了无线通信系统各制式融合的潮流,一方面降低了运营商采购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支持无线基站的平滑演进。2010年,中兴软基站全球高端市场大受欢迎,成为公司实现欧洲大陆全面突破的重要利器。
在满足运营商提出需求的同时,中兴也在基于多年技术市场积累的经验大胆提出战略性的革新技术,如语音数据双通道网络、C-RAN、标志网等,获得了全球主流运营商高层的普遍认可。尤其是谈到C- RAN,史立荣显得兴奋而自信:“这是一种将对无线网络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C-RAN借助协同无线电技术,引入了云的思想,让多站点间基带资源动态共享,实现设备的虚拟化和超强调度能力,是一种节能、高效、虚拟化、融合型无线接入架构。仅仅从节能的角度看,它大量节省空调和配套设备,使整体能耗下降 60%~70%。”
“冬天卖冰棍”的精神
全球通信制造业经过整合并购,厂商的产品趋于同质化,再加上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抬头,市场竞争非常残酷。“我们要有在冬天卖冰棍的精神,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乐于竞争,不放过每一个机会,研发出最好的产品,让客户充分认识到与中兴合作的价值。等春天一到,我们将迎来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时代。”史立荣说。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去年,中兴在保持市场向外拓展的同时苦练内功。史立荣介绍说,在资源的分配上,年初对产品线进行了整合,以减少内部壁垒,将原来的六大产品体系整合为三个,提高产品演进路线的一致性,同时,将产品经营部大量技术商务人员前移到营销一线,加强一线“大国大T”支持力量。另外,公司非常注重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尤其是欧洲、美国以及国内这些带有全球风向标意义的市场信息。
在谈到国际贸易保护的问题时,史立荣显得非常淡定:“我们是一家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透明度很高,财务和股权信息都是公开的,而且拥有不少海外投资人。中兴相信有价值的东西终究会被客户最终认可。”去年在全球的部分地域,公司也遇到了种种阻碍。“我们要熟悉国外的市场游戏规则,不要过于咄咄逼人,比如说在去年的印度市场上,公司并没有刻意去说服印度政府,但是当地的运营商认识到与中兴合作的重要意义,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获得了机会。”
终端是去年中兴业绩增长的亮点,但史立荣显然有更高的目标:“传统手机的毛利率比较低,公司今年终端业务将向智能手机转型,预期智能手机占终端业务营业额的比例将超过30%,终端业务毛利率将会改善。”他进一步指出,终端和系统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新型终端对网络提出新的要求,网络升级后又给终端换代带来机会,中兴由于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很强实力,更容易把握住机会。
为什么进军云计算与IC
在上周的年度财报发布会上,中兴高调宣布战略性进军云计算和IC两大领域。纵观未来的ICT产业,终端、管道和云端都将是战略性市场。在前两个领域中兴已经确立了全球市场的地位,并且在积极推进终端和管道走向智能化。史立荣指出,这两年云计算概念炒得很热,公司此次布局这一市场是有备而来。其实,基于云的业务应用早就存在,现在带宽能力提升和云计算技术成熟,为云应用的发展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一方面,中兴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的“云化”;另一方面积极帮助运营商搭建应用程序商店。史立荣还特别强调,公司在云计算的应用集成开发上不断获得新的突破,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E-Trip。以往企业员工出差,要完成审批、借款、订票、订酒店、开发票、报销等一套繁琐流程,E-Trip将其通过网络全部移植到云端处理,实现了“员工出差不见钱。”史立荣说,未来业界将会不断看到中兴在云计算领域的新进展,“我们力争云计算业务在中兴将三分天下有其一”。
针对IC领域,史立荣表示,芯片是通信系统的核心,现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不断加快,厂商经常要在标准未确定之前研发技术设备,单纯依靠上游芯片厂商的供货很难保证进度。另外,一些设备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规模上来之后成本上压力很大。因此,中兴下定决心加大了在芯片上的投入。“过去中兴在研发上软的多、硬的少,硬的一部分很多是基于别人的平台。今后我们希望能够在芯片上有更大的作为。”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作者:王兵)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