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华为的终端考验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1-02-17 09:13:56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2/17/2011,本报记者 谭骥 发自广州

  时代正迫使着巨头华为做出改变,华为不再是那个华为。

  无论是任正非近期的言论,还是华为高管在微博上的活跃,似乎都让外界看到了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华为。

  然而,这些并不仅仅是留给外界的一丝遐想,更为甚之的是,最近两年的时间里面,除了收入的快速增长,有一种东西正在华为这家世界级的企业里逐渐酝酿、发酵。

  已跻身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商的华为正在思索着转型,各种业务的叠加使得华为在产品线等架构上面非常繁杂,但是,未来两大业务主线企业业务以及终端业务的扩张,将让华为未来的客户群体变得异常庞大。

  开放,更加开放,这种趋势在华为身上逐步显现,而推动这一趋势的,除了华为企业本身的转型,还有客户群结构的变化,也有行业变革的力量。

  不过,偶尔也会有人问起:“华为很有名,但华为是做什么的?”也许,当这样的尴尬不再发生的时候,华为又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华为微博的主动出击

  “我们的手机无论是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还是在品牌宣传策划上,都有很多差距,急需尽快改进!”这是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在2月15日写下的最新一条微博。

  余承东非常忙碌,似乎也没多少时间发微博,就在兔年春节期间,他在微博上称,“真没有什么时间看微博或发微博,没有时间更新微博,发一些垃圾信息又耽误大家时间,想退出微博了。”

  但是,他并没有在微博上“销声匿迹”,相反,他发现了新的沟通渠道的价值所在。因为尽管他说的言论大多数都是与自己的业务有关,但仍然有很多人参与讨论,并且提出了很多意见与建议。

  按照他的说法,“我是个土人,满脑子就工作上那些事。”不过,在短短时间内,便拥有了3.9万多的粉丝数,这在微博上并不常见。

  同样有意思的是,华为另外一位高级副总裁胡厚在微博上的第一句话是回复:“你好,我还不太会用这个。”不过,在春节过后,华为的几位高管迅速成为了微博上的活跃分子。

  其实,就在1月19日前后,华为几位高管胡厚、徐文伟、丁耘、陈黎芳、余承东等董事会成员相继开通了新浪微博,这在一时间成为了微博乃至业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华为高管开微博为何会成为一个话题?这可能连华为几位高管都没有想到。几位高管除了在微博上发一些生活中的趣事,也会讨论各种业务,同时,也频繁被各种消息以及私信所“骚扰”。

  “更多是一种尝试和体验。”华为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几位高管并非是同时开通微博,也没有硬性规定,其他如华为高管接受媒体采访纳入考核等传言,均没有得到华为证实。

  微博交流,这种新形式的交流方式,让华为的高管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站在外界面前,尽管华为的身躯已经非常庞大,但是“神秘”二字并没有从华为头上散去。偶尔也会有人问起:“华为很有名,但华为是做什么的?”

  就在几年前,华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低调,任正非更是让媒体“逮”不到人。

  但从去年开始,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的一些发言开始透露出,华为的开放并不是说说而已。

  “华为才是个二十多岁、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确实需要被世界正确认识。别人对公司的误解,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主动与别人沟通,甚至连被动的沟通我们都害怕,还把这当成了低调。在舆论面前,公司长期的做法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我可以做鸵鸟,但公司不能,公司要攻击前进。”

  据媒体报道,这是任正非在近期一次内部会议上的言论。

  去年,关于华为的报道很多,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被华为所否认的消息,而这些消息,或多或少地对华为造成了一些困扰,这可能也是任正非的困扰。

  但是,任正非选择了一种内部反思的途径,他希望能够让华为更加主动。“要改善和媒体的关系,要善待媒体。在与媒体关系上,也要低作堰,而不是高筑坝。”任正非说。

  华为之变的原动力

  企业转型正推动着华为改变。

  在近期的巴塞罗那2011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拿出了自己的终端新品,除了手机、无线网卡以及平板电脑以外,华为还开始推广自己的云计算业务。

  这些与高管开微博以及任正非的反思言论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表象的下面是华为业务的变化。

  华为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未来华为的客户群体将是四类:运营商、企业、普通消费者以及其他。

  服务通讯运营商,也就是以通讯运营商为主体业务,这对于华为而言,是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客户群的数量并不多,重量级的运营商约在100多家。然而,当企业业务与普通消费者业务的增长提速,情况就不大一样。

  据了解,目前负责企业业务的是徐文伟,终端新任总裁为万飚,这两人均为任正非的得力干将,其中徐文伟在公司内部与徐直平被称为大小徐总,这可以看出华为对两大业务的重视程度。

  去年11月29日,华为在北京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云计算战略以及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华为总裁任正非的高调发言,证明了华为云计算战略在未来华为发展当中的重要性。

  华为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SingleCLOUD云平台解决方案和电信应用云解决方案。一方面是以前的电信运营商客户,另一方面是企业用户甚至个人用户,尽管运营商为其主要客户的目标并没有动摇,但是,企业用户将成为华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究竟华为的企业业务是什么?

  “华为的企业业务范围,是在ICT领域运营商与消费类业务之外的所有业务,如各行业,企业内部使用的ICT等解决方案、电子政务等。”华为企业业务总裁徐文伟在微博上这样解释道。

  就在春节期间,关于运营商是否应该做管道工的讨论在业内展开,不过,目前的运营商的确在做很多管道工以外的事情,很多的运营商也并不满足做管道工。因此,运营商的需求越来越多,华为的云计算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运营商的需求。

  “信息网络的未来其实就简单化到两个东西,一个是管道,一个是云。”任正非表示,云计算是一种新的技术,它像IP技术一样,可以用在任何信息传播需要的地方。如同IP改变了整个通讯产业一样,云计算也将改变整个信息产业。

  在任正非眼中,行业变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华为的云计算战略则显示出了华为对未来的判断。

  首先,运营商业务是基础,云计算必须为运营商服务,其次,在未来变革中,更多的企业会对云计算的业务有需求,这可以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正如他所言,华为不会离开传统去盲目创新。而是基于原有的存在去开放,去创新,在云平台的前进的过程中,华为一直强调鲜花要插在牛粪上,绑定电信运营商去创新,否则华为的云就不能生存。

  外部的环境正在悄然变化,华为的转型也势在必行。“外部市场发生变化,现在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支持华为在未来的发展。”知名IT作家冀勇庆谈道。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华为在通讯运营商市场已经排在全球第二的位置,本身再想扩展它的市场和份额就已经比较困难,但更关键的是,运营商会越来越被管道化,市场和价值都会逐渐地萎缩,所以华为转型其实是看到这么大的一个趋势,不得不转。

  未来的华为

  不久前,华为内部公布了销售收入,其全年销售收入约280亿美元(未经正式审批),在这其中,其终端公司的销售收入便达到了45亿美元,占据了不小的数额。

  按照此前华为终端一位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华为终端公司的成立可谓是“无心插柳”。

  2003年,华为在阿联酋获得了第一个3G合同,但是这个合同需要手机配套,后来华为去找手机供应商时却发现,所有的手机供应商都是系统供应商,这促成了华为终端公司的诞生。

  实际上,正如这位高管所言,终端公司当初仅仅是为了华为在业务订单上的配套,但是由于完全做配套很难持续,而且无法盈利,于是就有了把终端业务做起来的想法。

  在这几年时间里面,华为终端公司的成长非常迅速。

  根据数据显示,华为终端2010年发货量达1.2亿台,全球销售收入突破45亿美元,发货量和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30%。

  华为终端本身分四部分业务,手机、移动宽带、融合终端、视讯终端。去年,华为终端在美国、日本、俄罗斯、中亚等区域,发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在前两年,甚至传出过华为可能会将终端公司分拆上市的传闻。

  然而,像手机这类产品,单纯地依靠运营商渠道,将使得华为在品牌上面很难赶上其他手机厂商,而终端产品很多都必须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

  因此,一个新的难题摆在华为面前:如何来与普通消费者打交道?

  不久前,华为终端首批品牌店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核心商圈同时亮相。

  华为终端CMO徐昕泉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终端正在不断加大面向消费者的步伐,2011年华为智能手机将做重点投入、全线布局,除了携手运营商和产业链伙伴,还将用E5等产品,作为尝试公开渠道运作的试金石。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华为的终端公司未来将在普通消费者客户群上面投入更多,而这同样也需要华为首先在思维以及商业模式运作上进行更多的改变与尝试。

  冀勇庆认为,华为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大客户导向,针对每个运营商,它要制定一个细分的策略,完全围着客户在转,进入企业市场和普通消费市场这样的模式就难以奏效。

  “以前就是直销的模式,直接与客户打交道,可以针对每个客户制定解决方案。”冀勇庆表示,在进入企业网以及普通消费者市场后,华为需要后台的支持,需要供应链的支持,华为还可能面临相关人才的短缺。

  他认为,未来的华为会针对业务进行更加明确的整合以及分拆,最后三大块为: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以及普通消费者业务。

  2011年,华为的转身已经逐渐展示在外界面前,这种自上而下的改变能否让已经有了多年固定发展路径的团队适应?

  新业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华为能够拥有新的增长点?

  华为是否会在未来分拆运作?

  这些仍然是未知之数,但无疑,在变化迅速的市场下面,如果无法做出及时的转变,可能路会更加难走。

  本报记者李瀛寰、特约记者刘灵君对此文亦有贡献

关键字: 华为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