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2010,作者 曾会明,回顾过去的一周,三网融合的多方多元博弈格局继续“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至于后面一句的“浅草才能没马蹄”,谁是奔驰的骏马,谁是刚刚萌芽的青草,目前尚可任意遐想。毕竟,一切还刚刚开始。
从标准化到产业化
16日,笔者在国谊宾馆参加一个会议,适逢发改委在对面的会议室召开数字电视项目成果交流会。会议期间跑出来抽烟的时候,巧遇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知行先生。杨教授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柬埔寨政府刚刚确定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TMB作为柬埔寨电视台数字媒体宣传技术标准之一。随后媒体对这一消息也做了报道。
不过,杨教授说,目前老挝是第一个实际使用我国DTMB标准的海外国家,但当初老挝政府曾宣布使用欧标DVB-T。可见,在国际上标准的选择与成功应用,不仅仅是技术、产品的成熟度,还掺杂了政治、外交等诸多因素。另据悉,我国的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也将在香港、澳门得到应用,日前部分欧洲国家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近期,国内数字电视相关领域标准方面的新闻也不少。
9月1日,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河南科技大学召开《信息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术语》(项目计划编号:20080200-T-339)国家标准项目工作组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数字版权管理(DRM)术语标准草案和标准化工作开展思路。
据中广互联了解,上述DRM标准与此前中央电视台与清华大学牵头研发的ChinaDRM“二者没有什么关联”。
8月7日,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浦东成立。发改委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批准20余家企业的31项关于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
今天(9月17日)下午,在CCBN新闻发布会上,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表示,NGB中间件等相关标准的研究已经开始。
在笔者日前看到的《数字电视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初稿)》中,包括如下一些文字:
重点支持基于创新标准制定与产业化的共性技术前期验证、公共产品开发、创新标准产业化的支撑体系建设。加快自主音视频标准的数字电视内容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突破电视信道传输核心技术及信源编/解码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开发SDTV、HDTV和IPTV应用的信源编解码芯片能力,加快数字电视专利池建设;推进数字电视互联接口及数字视听终端对外内容和服务接口的标准化。
重点制定《支持三网融合的数字视听终端标准》,研制相关的芯片、嵌入式软件、内容安全模块、网络服务软件、智能交互软件等。
重点研究制定3D编解码标准和转换标准、新一代地面传输标准、有线传输标准、调制与解调器标准、基于超高清(4K)的下一代数字电视系统标准等标准体系。
近年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标准纷纷出台,从TD-SCDMA,到CMMB、AVS、DRA、机卡分离标准等等,有的已取得了产业化的突破,有的则面临艰苦的生存环境。数字电视方面的相关标准显得更加混乱,有些早该确定的标准迟迟不能出台,有些方面的标准太多反而令人无所适从,有些标准尚未出台却几乎可断定肯定不可应用……
前不久,中国银联称正在酝酿互联网电视机支付、IPTV机顶盒支付等广电支付标准的制订,作为目前市场正在推行的手机支付形式的补充。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这则新闻中“互联网电视机支付、IPTV机顶盒支付”不能称之为“广电支付标准”这样的错误,不能仅仅去质疑银联是否有制定广电支付标准的资格,而应该看到我们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一点商业嗅觉。
在《数字电视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初稿)》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基础产品标准不统一,对市场规范和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广电网络分散运营,互不兼容的网络技术体制,导致产业规模和产业价值链难以形成。我国有线网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国内拥有1000多个有线电视运营商(目前正在整合为330家)。每个运营商形成相对独立的运营实体和技术体系,造成中国现有超过22种条件接收系统(CA)、超过30种电子节目表(EPG)、超过40种下载器(Loader)和5种中间件(MiddleWare)。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所谓“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的说法不无道理,但将结果当作出发点的话,就成为一种误导。一些机构、企业期望通过标准占据上游有利位置,甚至期望藉此实现跨界的干涉或垄断,都反映了我国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的某种混乱。T-MMB与CMMB的所谓“手机电视国标之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广电的数字电视产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技术标准体制必须理顺。而解决这一办法的核心并不复杂,那就是要让核心运营商与核心技术企业共同联手制定标准,让标准出生之前就充分考虑实际的应用需求。
上海的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某领导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研究中心涉及到众多产业链企业,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而不是单独的一台电视,靠一个环节来推动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中心,将众多企业,包括广播运营企业联合在一起,通过资本的纽带抱团推进”,“一群企业抱在一起,肯定需要探索实践,中国企业缺少联合的经验,应该积极探索未来的合作模式,比数字电视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组织形态、合作形态的开发问题。”
衷心希望这样的理念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不能产业化的标准,不如没有。
联通近期的两次招标
9月10日,中国联通10个城市的IPTV招标结果出台。业界认为本次招标结果“冷门不断”,因为最后中标的没有UT斯达康、烽火通信等设备商霸主,取而代之的是思华、乐视、青牛等“新秀”。
被选中的7家企业覆盖了IPTV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华为、中兴、阿尔卡特朗讯和爱立信是传统的设备提供商;思华则是系统平台提供商,杭州华数就是它的主要客户;青牛软件擅长增值业务的运营,在该行业中,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乐视是创业板新贵,“不差钱”的它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
有分析认为,联通之所以没有像之前那样全部选择设备商,主要是为了试验未来的IPTV运营模式,从而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日前,中国联通今年高达1320万线的PON设备集采招标已完成了包括技术和商务标在内的综合评标工作。
据悉,在PON技术选择问题上,联通采取了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同时发出GPON和EPON两份标书,由厂商根据各自产品情况进行投标,最终由各省份公司结合自身需求,综合不同产品和技术的性价比来选择合适的PON技术,并确定适宜的建设模式。
此次集采共有国内外10多个知名设备厂商参与,华为、中兴、烽火、贝尔均提供GPON和EPON两种制式的产品,并能够支持G/EPON共平台、共网管;而爱立信、摩托罗拉等欧美厂商则将其在海外高端市场大规模应用的GPON产品引入中国。
有分析文章认为PON路线之争逐步清晰,GPON成主流选择已无质疑。目前只在日韩等少数国家或地区使用,因此市场规模较小,而欧美市场则一开始就选择了GPON,供应商包括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摩托罗拉、华为等全球主流设备制造商。从此次中国联通集采各厂商的报价来看,华为、贝尔、爱立信等主流GPON厂家的设备价格均已低于同规格的EPON设备。不过,今天与中兴通讯的工作人员聊天,他认为EPON仍有一定优势,日前,中兴通讯承建的中国联通首个10G EPON规模商用点落户哈尔滨,首批商用用户规模接近4000线。他说,GPON还达不到这样的技术指标。
广电缺乏战略供应商
前面两段关于标准与招标的新闻及评述,似乎关联度不高,其实不然。
IPTV平台尚未标准化,EPON与GPON的技术路线之争也尚未水落石出,但我们从其招标要求及结果可以看到联通在技术选型方面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参与招标的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大公司,尤其在PON的招标中。
对比一下广电的招标,供应商鱼龙混杂。机顶盒厂商曾有两三百家,很多小厂商通过地缘关系或者价格甚至桌下交易,拿一两个县级网络就够吃够喝的了。这两年随着市场杠杆的调节,机顶盒厂商集中度快速提升,根据中广互联旗下研究机构中广研究的统计,前十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已接近80%。但是,不少厂商“人间蒸发”之后,留给运营商的盒子也就再无保障了。
双向改造在三网融合之下已无可争议,就算找死也不能等死。然而,被业界充分重视的EoC技术和产品,却没有标准化或者说标准太多,运营商无所适从,更要命的是,几乎没有一家大企业,技术产品的演进以及未来的升级维护很难让人放心。
网络高度分散,单个运营商规模太小,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因。中兴通讯广电市场总监对笔者说,广电的招标单子都不大,公司也就很难花大精力跟进。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我国电信业的发展,与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再比如美国最大的有线运营商Comcast,与摩托罗拉等知名企业也是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战略供应商。
战略供应商是指公司战略发展所必需的少数几家供应商。战略供应商的业绩在今天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企业的成功与否。传统的供应关系已不再适应全球竞争加剧、产品需求日新月异的环境,企业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柔性生产、快速反应,企业的业务流程的重构就必须包括战略供应商的评价选择。
而在我们的有线行业,单子本来就不大,每个地方都需要单独定制,加上手里没钱只能提出苛刻的付款周期,且不论评标还常有幕后的因素,因此“招标时的甲方在招标后沦为乙方”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供应商关系,如何能够保证一个行业的顺畅发展?只能是恶性循环。
一边是分散的有线网,一边是众多小供应商,这样的多对多关系就是我们行业的现状,这样的现状决定了我们的基础网络、基础业务平台不可能适应三网融合的竞争要求,就算其中还有一些大一些的企业能够提供不错的产品,但由于难以规模化生产,成本价格肯定将不下来。在宽带接入方面,你送一台CM与电信送一个ADSL Modem,还没开始竞争你已经处于劣势了。
幸好我们看到了一省一网乃至全国一张网尚有希望,多对多的关系中,其中一头正在变少,另一头变少的趋势也是在所难免。产业链重组的机会尚存希望,希望广电在整合的进程中,主动考虑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乃至投入资金和精力去培养、扶持,共同制定切实可用的标准体系。比如,选择几家有实力的企业,结合全程全网的需求进行全国网络架构的设计与组网,共同攻克EoC的标准及互联互通、统一网管的难题等等。
今天(9月17日)笔者应邀主持了在河北迁安举办的“融兴中国”研讨会,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在演讲时指出,广电应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进行结构转型,实现生产方式的革命,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更要推动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
学会选择战略供应商,就是生产方式革命的一环。对于永新视博在迁安落地的融芯产品“电视背贝”,笔者不是技术专家不做评论,运营商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唯一评价标准,但其通过软硬件更高的集成度以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思路值得肯定。永新视博的产品总监王飙舵在演讲的最后谈到,“每个伟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贤内助,永新视博愿意做广电网成功背后的贤内助。”这一说法也正是歌华有线副总经理罗小布所说的“我先说我爱你”。
两年前,前襄樊有线总工姚永老师指出,广电与厂商不仅是买卖关系,应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为时也。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