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商:中国光谷的追光时代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0-08-26 08:40:55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8/26/2010,1938年,当休立特和帕卡德用特曼教授借给他们的538美元在租来的汽车房里创立惠普公司之时,彼时的中国,抗日战争正全面爆发;

  20世纪70年代起,当“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之际,中国在70年代末刚提出“改革开放”政策;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当“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之,1988年,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此后的20年间,一个中部奇迹开始上演:

  武汉·中国光谷(Optics Valley of China),曾经在地图上被武汉“遗忘的两厘米”,到与中关村齐名的科技新城,从默默无闻的成立到声名鹊起的崛起,短短的20年间,在没有硝烟的光电子产业竞争中,中国光谷勇挑重担,拼杀在科技最前沿,终于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队”: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40%,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缔造出一个比肩美国硅谷的发展奇迹。

  作为中国的以高新技术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完美范例,光谷是继北京中关村之后,我国当下仅有的两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目前,光谷拥有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佛祖岭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园各具特色,2105家高新技术企业分类聚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能源环保、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明星”孵化器

  乘坐时光机,我们回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中国内地特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武汉,面对传统工业发展后劲趋缓的现实,如何打破传统工业困境,改变垂直型国际分工局面,成为武汉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面对全球新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形势,1984年2月,武汉地区一批专家学者纷纷建议在智力密集的东湖地区兴办新技术密集经济小区。此建议得到时任省委书记关广富的重要批示:“我赞成尽快成立小区领导机构,着手筹划工作。”紧接着在同年9月,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批准《武汉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确定:“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集中的东湖地区办成科研、教育、经济相结合的技术密集小区,对小区实行特殊政策,经营自主,可以直接对外。”这条来自国务院的明确批示,无疑给武汉试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想法打了一剂坚定的强心针,从此拉开了东湖高新区发展建设的序幕,在万众瞩目中,光谷闪亮登场。

  借助东湖高新区宽松的氛围和优惠的政策,许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和高校老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来到高新区办公司创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

  虽然如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一位领导说,“很多创业者是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的,几年以后,他们是开着汽车出去的。”但是在创业初期,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十五、六个小时也不鲜见。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睡眠是所有创业者的奢侈品。这种夜以继日的拼搏,一方面是拜环境缔造的创业冲动所赐,全然自愿,拿青春赌明天;另一方面,也是竞争环境残酷的压力所致。每年有数百家公司诞生,也有数百家倒闭。压力迫使每个人进入“游戏机状态”,你打的速度慢,就会被“敌人”消灭。

  烽火科技、华工科技、楚天激光、长江通信……这些如今光谷的明星企业,证券市场上倍受关注的上市公司,其起步之初不仅带有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背景,携带自身技术的同时,身披政策钦赐的战袍,外加勤奋搏命的工作,才逐步稳固着企业的地位直到今天屹立不倒,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标杆。

  聚焦“光电子”

  当技术革新来到20世纪末期,曾经的光辉陷入残酷的绝境,资本市场上风云一时的“.com”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伴随“纸上富贵”的消失,互联网泡沫大大被挤掉。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候,这无疑迫使世界各国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的焦 点开始从微电子产业转向光电子信息产业,美国实施了“激光核聚变计划”,德国推出了“激光2000计划”,日本实施“激光五年计划”。发达国家都力求抢占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从而获得新世纪竞争发展的主动权。

  面对全球光电子产业的调整,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对起步较晚的中国光谷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而此时的光谷自然不会落后。

  就这样,在全球光电子产业进入寒冬之际,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再次做出重大决策,依托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果断做出了继续重点发展光电子产业的战略决策,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笔”: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企业长飞公司大笔投资5.4亿元,扩建生产线;我国光通信领域的权威武汉邮科院,投资1.97亿元用于新型光通信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长通公司的可录光盘项目;凡谷电子的CDMA天馈系统项目向纵深推进等等。

  除此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孵化器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中,同时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潮。在光谷,人生既是“为了兴趣而奋斗的工作”,也是“永远脱不掉的红舞鞋”。挑战极限,包括不可能的任务,不断把自己抛向绝境与极限,又在绝境中逢生,在极限里超越。

  为大企业扩张提供空间,为小企业成长提供土壤,光谷靠两条腿走路,终于顺顺当当走出了全球光电子产业的低谷,走出了自己的路。从2001年到现在,光谷基本上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这其中,光电子行业撑起了“半壁江山”描得一片山河壮丽。

  挺过市场寒冬的中国光谷,终于迎来了春意盎然的生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由此也形成了更强的聚集效应,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涌到这里谋求新的发展机会,大批跨国公司如阿尔卡特、惠普等也纷纷来到光谷投资。“智慧之光、财富之谷”,成为中国光谷的形象写照,也成为武汉这座城市值得骄傲的名片。

  多层次的自主创新体系、初具规模的孵化体系以及人才高地战略是东湖高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色,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而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却没有对光谷造成太大的冲击。在2009年经济危机最艰难之时,东湖高新区以43.4%的惊人速度实现跨越增长。这是因为光谷具有很多“有根”的企业,即掌握着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

  2005年,烽火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出当时世界上容量最大、跑得最快的光传输系统,该系统1秒钟内能传输1000部DVD,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了这项技术。

  同样是烽火科技,在最近几年内接连提出了3项IP网络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标准垄断。

  2006年,长飞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光纤拉丝炉正式投入使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能将直径150毫米的光纤预制棒拉出2000公里长的一根光纤,打破了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封锁。

  光谷里的海创电子、楚天激光等企业开发的产品,在我国载人航天、“嫦娥一号”奔月上得到应用……

  对武汉来说,光谷不仅是其领跑中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更有着深远的文化涵义。正是光谷这个“高科技的香格里拉”,凝聚着科技人才的智慧和宝贵的梦想,才上演着一幕幕最新科技的诞生和淘金传奇,未来100年,光谷承载着5000年大武汉新的腾飞梦想。

  昔日“东方芝加哥”,正荣耀归来。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