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自主创新引领深圳转型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0-08-23 09:05:01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8/24/2010,只有一个拖拉机维修员、一个兽医共两名技术人员,没有高校院所,没有高新技术企业……这就是深圳经济特区创业之初的“科技家底”,简直是一片“科技沙漠”。然而,深圳用了30年的时间,实现了由“科技沙漠”向“科技绿洲”的嬗变。2009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9%,年PCT专利申请3800件,占全国年申请量近50%,赢得了“自主创新”这个闪亮的城市品牌。

  政府:营造创新热土

  1995年,比亚迪公司成立;

  2000年,成为摩托罗拉手机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2002年,在香港上市,创下当时54支H股最高发行价纪录;

  2003年,进入汽车产业;

  2008年,“股神”巴菲特入股;

  2009年,公司员工20万人,赢得充电电池全球占有率第一,汽车连续5年超过100%增长,年销售44.84万辆,自主研发电动车、储能电站、太阳能电站等新能源产品。

  比亚迪,这个土生土长的企业,15年自主创新交出的令人赞叹的“成绩单”。当记者走进比亚迪汽车坪山厂区的总装车间,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洁净的厂房、整齐的生产线、忙碌的工人……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新军,员工大多都很年轻,整个厂区、车间都充满活力和激情。

  比亚迪的崛起,见证了深圳近20年自主创新路。

  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敏锐地意识到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开始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当时,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三来一补”加工业的萎缩,深圳承受了经济发展的损失,因而饱受质疑。但深圳顶住压力,敢担风险,坚持推动自主创新不动摇。到90年代中期,深圳已经初步实现转型,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首次超过100亿元。

  近几年,深圳继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后施行《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今年2月深圳发布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到2015年,三大产业规模将达6500亿元。

  企业:争做创新主体

  在中兴通讯展厅参观时,我们看到,由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从手机到基站,再到各种网络设备以及解决方案……琳琅满目地陈列在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品牌部总经理古永承自豪地介绍,在2009年整个国际电信市场一片萧瑟之中,中兴通讯逆势上涨显得更加突出。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602.73亿元,同比增加36.08%;实现净利润24.58亿元,同比增长48.06%。在2009年TD-SCDMA、CDMA、WCDMA三种制式的公开招标中,中兴通讯一举获得36%的综合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3G网络设备提供商。

  在漂亮数据的背后,是中兴通讯对自主创新的大幅投入。2009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为57.8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兴通讯全年申请国际公开专利502件,增幅达52.6%,其专利申请覆盖3G和4G核心技术。按增幅论,它是2009年全球专利申请增幅最大的企业。

  靠技术创新迅速成长,并成为行业龙头的深圳本土创新型企业,远不止中兴通讯一家。A8音乐、大族激光、金蝶软件等中小创新型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侯为贵、马化腾、王传福、李锂等创新型企业家成为行业呼风唤雨的领军者。更重要的是,更多中小企业在自己的领域内默默耕耘,他们将是未来的侯为贵、马化腾。

  在深圳,无数中小企业埋头创新,创造出“6个90%”的“深圳经验”,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深圳的龙头企业。

  很多人认为,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相比,深圳是一个缺少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城市,搞自主创新并不具有优势。正因如此,反倒逼迫企业不得不成为创新的主体,并推动深圳成功走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之路。

  人才:钟情创新乐园

  就在前不久,李锂李坦夫妇由于海普瑞公司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被他取代的前内地首富、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同样是深圳企业家。

  深圳何以成为企业家创业乐园?源于自建立30年以来,从城市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等方面,努力营造良好人才创业环境,30年来,栽下一棵又一棵“梧桐树”,才引来无数“金凤凰”。

  1984年,深圳率先成立市调干考试委员会,通过考试对引进人才的素质进行把关。1987年,率先将干部聘用权下放企业;1988年起全面实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接收毕业生;1991年10月,成立全国第一家常设型人才市场……一系列政策优势促成人才流动“东南飞”格局逐步显现。

  为了吸引高级人才,全国很多城市都推出了“SSB+1”的人才政策,其中第一个“S”指的就是深圳,意思是“我的人才政策比深圳等城市的综合优惠政策还要更优惠一点儿”。然而,近年来,深圳始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好环境,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保持着对高级人才的强大吸引力。近年来,深圳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建设的“1+6”文件、科技奖励系列改革办法、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等政策文件,“科技创新奖”奖金总额从每年800万元增至2000万元,“市长奖”奖金从50万元增至100万元。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科研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形成了创新型人才聚集的局面。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多年培育,深圳人才聚集模式,正由当年的“引得凤来栖”向“凤凰出深圳”升华。就在上个月,年仅26岁、“隐形衣”研制人、在深圳长大的刘若鹏,带领一支科技团队从美国回到深圳,创办了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在《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中,到201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要占全市生产总值5.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60%以上,每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数量32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产值40%以上……那时,深圳“自主创新”的城市品牌将更加熠熠生辉。 
关键字: 中兴通讯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