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2010,记者 周璐彦,198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如今,它将迎来30周年华诞。在这个而立之年,深圳开始思考:过去30年依靠什么从无到有在南海之滨崛起一座现代化城市?改革开放中一次次实现了“中国第一”又意味着什么?老特区又将如何继续领航全国改革?
近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特区报承办的“新起点新跨越,深圳再出发”活动,邀请了全国重点城市的党报记者前往深圳采风,见证这座移民城市今昔变迁,探寻新起点上的发展新路。
迁徙之城——他们都以深圳人自居
毫无疑问,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非深圳莫属。
30年前,怀揣着梦想的人们开始朝这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汇集。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从最初的30万人口基数,到如今1400万人口大市。我们想探寻来自四面八方操着不同口音,有着不同文化的人们,如何汇集在这里共同创造一座城市的繁荣?
8月1日,我们来到深圳的第一天,车行至南头检查站时,同行的《深圳特区报》记者说:“经国务院批复,在一个月前的今天,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记得几年前从这里进入‘关内’,还得办理边防证。”
一道“浅浅的”二线关的去留,在深圳已争论多年。关内关外“一市两法”,曾被不少人喻为遏制特区发展的“紧箍咒”,特区范围的扩大无疑是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二线关仿佛是特区的一道身份标签,反对的声音道出当地人一个“心结”,当喀什、重庆等一批“新特区”竞相走向改革前列时,缺乏传统地域文化积淀的“老特区”居民如何保持认同感与优越感?
这种担忧似乎显得有些多虑,特区不仅是历史,也不仅是符号,而是一种城市氛围。事实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开拓者以及他们的后代早已把自己当做了“深圳人”。“我来自武汉,现在也是深圳人。”与我们同车的深圳特区报记者说。这里的人们都拥有两重身份。
“深圳人”的身份在当地人心目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一到过年,当地人就戏称“大撤退”,内地省市鞭炮声四起的春节在深圳是安静而又寂寥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很多深圳人过年不回老家了,把家人接来在深圳过年,再过几年深圳就是老家了。”在深圳生活多年的卓先生告诉记者。
这种内心的认同来自于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城中村的再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上海世博会深圳馆有一个“大芬丽莎”,999幅油画拼成一幅“蒙娜丽莎”。这些油画来自大芬村,1989年香港画家黄江来此地招募学生、画工进行油画创作。如今,这里已发展成有800多家画廊,5000多名美术工作者的油画产业基地。这成为深圳旧农村与新城市的融合、本地人与外来人口交际、村落形态与新时代产业的交汇的一个典型样本。
改革之城——三十而立跨越转型期阵痛
生产出中国第一张股票,开启中国“一夜暴富”的炒股风暴,土地市场首次拍卖,创造出老板、下海、股份公司、外来工、炒鱿鱼、跳槽等新名词和生活方式……过去30年,深圳创下了难以计数的“中国第一”。
上世纪80年代初,蛇口响起的“开山第一炮”成为深圳改革的标志。脚下的蛇口原本还是一片汪洋,掩埋着一批又一批偷渡者的尸体,如今,出落起一片片灯火辉煌的酒吧、一座座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新技术企业,隔海相望的香港群山安静地见证着这里的变化。
蛇口的变化是深圳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30年来,深圳以年均25.8%的速度,从一个不起眼的农业县变成了一个经济大市。“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总结。
王荣说,30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果把深圳前30年比作爆发力强、速度型“短跑”的话,那么未来30年,深圳将转入“中长跑”。“前30年里,深圳敢于冲破旧的体制,‘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和实践,成就突出。现在要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上桥过河’,走科学发展新路子。”
而立之年,深圳遭遇许多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瓶颈,如何继续扮演改革先锋领跑全国?也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王荣称之为“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
“深圳下一步的发展面临土地等资源瓶颈,虽然特区已扩大到全市范围,但与很多城市比,还是显得空间狭小。” 王荣认为,不足也将成为深圳率先走出科学发展道路的动力。“大部分人圆梦之后如何再造干事创业的激情?这需要我们继续营造当年那种想干、敢干、快干的创业氛围,继续营造孔雀东南飞的人才环境。”
创新之城——城市平等竞争中营造“特”
事实上,30年后的今天,深圳面临的不仅是土地资源紧缺、人才激情退却,特区发展的很多政策条件,已经逐步丧失,城市之间的竞争更趋平等。
“深圳的发展更要靠我们自身的创新,要靠我们自己来营造”特“,通过新时期自造的”特“,让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得到更好、更快的推动。”王荣认为,正是创新让深圳依然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从城市的神经末梢企业身上便可看到这种创新精神。深圳同时培育了“巨大中华”之中的双雄:中兴和华为。“中兴通讯”副总裁古永承总结,这与深圳赋予的文化特色有关。“通过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始终坚持每年销售收入的10%的研发经费的投入,使‘中兴通讯’用短短25年,实现从设备制造者到标准追随者,再到标准制造者的转变。”
当然,这种创新精神并不仅仅停留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深圳A8集团10年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数字音乐公司,其创始人刘晓松表示,在当下,音乐内容与互联网简单叠加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当传统资源与新媒体有效叠加,开创新的消费体验才能长久不败。
中兴通讯、比亚迪、华强集团等一批深圳本土现代化大企业崛起之后,迁移总部的传言也纷纷四起。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自豪而又斩钉截铁地说:“这些企业不会转移,因为他们植根于这块富有创新精神的土壤。”
今天的深圳不再只是一座冒险家乐园,王荣说深圳在新的起点上,确立了“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通过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来引领现代产业,引领现代生活,把深圳努力打造为一个可以与新加坡、香港甚至欧美现代化城市媲美的先进城市。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