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卫生部书记、副部长高强在小组讨论中笑称,“(卫生经费)比起去年实际花的300多亿,多了800多亿,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花。现在投入多了也发愁,干不好不行啊。”针对以上说法,卫生部部长陈竺翌日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二次全体会议时表示,“其实钱是很不够的,因为咱们的底子比较薄”,他还说“做好了挨骂十年的心理准备”。
同一个部的部长、书记讲话前后不一致,让老百姓犯迷糊:到底谁讲的是真话?
那就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两者的专业出身吧。官拜卫生部书记兼副部长的高强原来本不懂医疗卫生,大学学的是世界经济专业,曾任财政部副部长。看来三句话不离本行,财政部的特点就是掌握、控制拨款。作为财政部前副部长来说,拨款从300多亿增加到1000亿,已经多得不可想象了,难怪他出此言。
而作为卫生部部长的陈竺来说,本来就是医生——血液专家、博士导师。他作为行内专家,又是卫生部长,很清楚医改投入需要多少拨款。所以,他宁愿“挨骂十年”,也要讲真话:“其实钱是很不够的”。
据报载,业内人士分析,要实现医改的普及性受惠,这1000亿元投入可能远远不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在去年最热烈地讨论医改方案时,曾有6家独立的机构分别提出医改方案和测算医改政府投入的总费用,6家机构不约而同地得出的结论是每年政府需投入2000多亿元。最后有关部门却找了一个师范大学得出一个什么七套方案,说每年只需1000亿元就可以实现医疗保障,引起全国哗然。
看来,高强书记似乎很欣赏去年那个“师范大学方案”。
在“党领导政府”的现在,官拜卫生部书记兼副部长的高强似乎是一把手。给一个外行书记来领导卫生部,作为党外人士的内行兼部长的陈竺如何开展工作?所谓“党外人士任部长”本来是好事,但这个党外部长说出来的话能否执行,执行起来缩了多少水,打了多少折扣,谁知道啊?
医改工作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的民生大事,有关部门已经委托设计了9套方案了,但直到今年才找了医疗行内人士设计出来10套方案。据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称,现有的10套医改方案可能会让院长们“很失望”。如果没有医务人员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任何医改方案都只是纸上谈兵,不会成功。他说,“我认为中国医改最关键的不是钱,而是人,是600万医务工作者。”作为外行的高强是医改组组长,陈竺是副组长。医改工作久拖不决与此有无关系?医改方案以何种面目出台?民众拭目以待。(作者:刀客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