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2月18日电/在社会热议房价拐点之时,一个真正的拐点或许被烟雾遮盖,那就是制造业拐点危机。这一拐点肇始于去年珠三角制造企业的迁徙,而到春节后用工之时到达高潮。据报道,春节后广州首场“春风行动2008”专场招聘会显示,平均起薪点增幅达13%,达到了1160元,为历年之最,有个别企业甚至将工薪提高了30%。(2月17日《广州日报》)
新京报今日刊登的社论说,面对日益增加的国际贸易摩擦,面对城市化进程中中高档消费品的不足,中国制造业已经迎来升级换代阶段,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政府也试图通过改变激励机制,逼迫制造企业实现两大转变,中低级制造业西进,东部制造业转型。初衷美好,关键是技术手段是否可行。
分析制造企业面临空前沉重的压力:一是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从今年的形势来看,由于物价继续攀升,原材料的价格或许会一如既往地上涨,从石油、化工到煤炭、铁矿石,很多原材料价格还在上升通道;二是人民币汇率上升。到2007年10月开始,人民币快速升值,这对于依靠低价占领国际市场的中国制造业是个打击。人民币汇率上升,政府改变了出口退税政策减少了退税,使得出口利润普遍在3%以下的企业难以为继;三是在货币紧缩状况下制造企业贷款困难,或者信贷利率蹿升,民间借贷月息甚至到达3%以上,已经超出了制造企业的承受能力。最后,新的劳动法律,以及对于员工社会保障的硬性规定,提高了企业的压力。
上述种种做法,不是要让制造企业不堪重负无处求生,而是让制造业浴火重生,逼迫具有优质基因的制造业成为行业领军者,让具有实力的大企业成为市场鳄鱼,吞噬竞争力不足的中小企业。
如果为了这个目的,除了提高对企业的要求,政府也要检讨自身,否则,加诸于制造业的压力最终会吞噬政府税源。
社论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打破上游行业的垄断。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我国上游与中下游产业的利润率虽然都在上升,但具有垄断地位的上游行业,其利润率远远高于中下游行业。如果不增加上游产业的竞争性,会使制造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同时逼迫制造企业增加成本进行产业升级,不利于整个产业重组。
其次,要根治根据企业性质进行资源配置的痼疾。众所周知,无论是银行贷款、债券市场还是上市融资,我国的金融资源大都通过行政之手源源不断地流向所谓的重点企业,尤其在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约束下,各类企业争夺贷款到了白热化阶段。在制造领域中的民营企业,即便具有优质基因,也难以获得至关重要的资本,而各类换汤不换药的低效企业倒在市场上大融其资,其结果是制造业难以出现优质企业吞幷弱势企业的良性生态。
第三,以社会保障的形式提高劳动力价格固然重要,但在此之前,政府有必要为每个劳动者建立跟随个人终身的保障账户,以保证企业所缴纳的各项养老金等能够施惠于劳动者个人,最终为劳动力彻底自由流动打下保障基础,否则,这笔增加的成本很可能在紧急状态下被机会主义者挪用,导致工厂所缴纳费用成为沉没成本。
社论指出,在珠三角企业面临大转型的危机关头,政府有必要在资源配置、行业迁徙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以往改革的条条框框,才能将制造业拐点危机转化为上行的机会。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