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08, 本报记者 丘慧慧 对于近年因公司海外业务突飞猛进,经常在全球飞来飞去的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何士友来说,印度是在签证等问题上制造麻烦较多的国家。不过,这并不能妨碍他把印度作为中国之外停留时间最长的国家。
"印度现在是中兴通讯除中国以外的最大市场,我们在印度活得比较快乐。"何士友在近日印度总理莫汉·辛格访华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痛,并快乐着。
2006年8月,由于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FIPB)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中兴进入印度电信设备批发贸易市场的请求,中兴不得不撤回了申请。
但是,作为目前少数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IT企业,中兴通讯对这个和中国一样"最适合发展电信业"的人口大国的欲望,远远战胜了它带来的种种磨难:
据何士友透露,中兴1999年开始进入印度拓荒,从最初的4名员工现在发展为1400员工;销售额从2004年开始突飞猛进,2004年不过近1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2.2亿美元,2006年更是达6亿美金。虽然印度运营商在价格上的苛刻程度堪称全球最高,但何士友透露,中兴在印度"肯定是赚钱的"。
中兴通讯在印度制造的经济数字与中印双边贸易的增长是同步的。中印双方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印贸易总额去年飙升56%,升至387亿美元。这一增长速度意味着,这两个亚洲大国在2010年贸易额将翻番至400亿美元的目标。与此同时,印度官方在此次辛格访华中一再强调,印度去年对华贸易中"出现了9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这让中印双方达成的"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目标从400亿美元提高到600亿美元"目标,烙上了复杂的"语境"。
"90年代末的中国"
"印度的电信行业很像中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到2000初的中国。"何士友说,印度手机用户增长呈现的爆发力正在吸引全球通讯设备商的目光。正如十年前爱立信、摩托罗拉等电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并制造了中国电信网络"七国八制"的2G格局,印度今天的电信业格局不过是中国当年的翻版。
印度驻中国使馆商务参赞文沙杰在与中兴等中国企业交流时透露了如下一组数据:截至2007年底,人口超过10亿的印度移动用户数是2.3亿,月增长用户为700-800万,"未来1-2年,新增用户将会突破1亿"。与中国目前移动用户已经逼近6亿相比,印度无论在增长速度与新增市场容量上,都远远大于中国。
而在相关招商引资等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上,今天的印度也呈现出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痕迹:
发改委一份关于印度吸引外资政策的总结指出,印度近年正在力图通过"软环境"吸引外资:一方面,与中国90年代初的作法相似,印度进口关税从1991年的300%减至现在的15%,取消进口限制,几乎所有行业均向外国投资企业开放;此外,印度政府借鉴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近年来建立了12个经济特区,并准备再设立50个。在经济特区里,投资商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对于出口型企业,可享受10年免税,同时可以零关税进口企业所需物资。
在外商直接投资等政策上,印度近年也采取了开放的态度。据中兴通讯方面介绍,印度外商投资行业在不断放宽,除涉及国家安全及社会安全的行业如核能和赌博业等,外资在其它行业均可涉足;与此同时,投资审批环节也逐渐简化,印度政府授权投资所在地的印度储备银行(RBI)对绝大多数行业的投资执行自动批准程序;同时,针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采矿业、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外商持股比例均可达100%。
"由于印度本国通讯基础设施较差,通讯行业在印度属于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中兴通讯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兴目前在印度拥有独资企业,亦有与当地企业合资形式的公司,这符合印度政府"允许外资在印度设立公司实体及非公司实体,公司实体包括合资公司、独资公司"的规定。
而关于2005-2006年中兴、华为受阻印度的"安全门"事件(2005年8月,印度政府同样以安全原因推迟了华为对其印度子公司增资6000万美元计划的审批),中兴在1月20日发给本报的回复中认为,"电信制造行业在印度的投资实际上是可以自动批准的,争议产生的原因与复杂的双边贸易、政治环境以及当地尚不健全的外贸流程有关。" 中兴方面同时认为,相关投资方案在印度政策允许范围内还有很多灵活的方式可以规避。
而中兴在以前的声明中提到,相关申请已从FIPB"转向同印度储备银行(RBI)直接进行联系",而在印度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中,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局(FIPB)负责外商在印度建立公司实体(包括合资、独资公司)项目审批,印度储备银行(RBI)负责外国公司非公司实体(即代表处、子公司及项目办事处)的批准,一般而言,RBI比FIPB更为宽松,它对绝大多数行业的投资执行自动批准程序。
印度市场的"世界商战"
对于现代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行业——电信业,印度目前的市场状况亦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电信业一样,最早地呈现出它的"世界性"。
据中兴通讯人士介绍,印度的移动通讯市场私有化程度很高,目前已经持有移动牌照的有airtel、reliance、Hutch Essar等运营商,最近在审批新的移动牌照,原来的固网运营商bsnl和mtnl也可能将获得进入移动市场的资格。
而由于印度本土制造业的弱势,对国外电信设备商的开放程度则更高,据国际知名IT资讯公司Voice&Data调查,2006年印度IT企业排行前十位的企业分别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思科、阿尔卡特朗讯、WIPRO、LG、TCS、INFOSYS、中兴通讯——可以看到,前十位IT企业中,有7家为非本土的通讯公司,中兴排在第10位,仅有INFOSYS等3家印度当地软件外包企业进入"印度IT10强"。
中国电信设备商在印度的生存难点,实际上更取决于与国际巨头之间的战争。中兴通讯人士认为,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思科等电信业巨头的市场份额还是比较高。
除此之外,中兴还要面对印度残酷的价格战。"印度在价格上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何士友告诉记者,"在印度能生存下来,那么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生存下去。"他透露说,中兴在印度市场的策略是,在低毛率下的"薄利多销","在印度1到2年是很难赚到钱的,要有长远眼光",而最终的盈利来自规模突破。
据中兴通讯介绍,从2005年开始,中兴在印度市场的表现进入快速突破期,其中CDMA网络产品在整个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此外,到2007年11月,中兴手机在印度的总保有量已经超过1000万部,已步入印度前5大手机供应商的行列。
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所对2006年财报中全球各大设备商间的利润率分析,中兴的"成本战"策略是比较明显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电信巨头当年的利润率均在6-10%,思科更是高达20%,华为为6%,中兴仅3.51%,但仍高于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的2.86%和0.25%。
国泰君安同时分析认为,中兴的"规模效应"将会在成本逐步摊销后延后至2009年出现全面拐点,"由于通讯设备行业属于全球竞争的行业,北电、西门子以及摩托罗拉的设备在招标中则被大量替换,中兴、华为的份额快速上升,我们预计国际设备行业最终的竞争版图亦将由9家逐渐减少为6家构成,中兴与华为均可能成为产业集中最终的'剩'出者"。
复杂的"贸易战争"
据中兴最近统计,2007年中全球顶级跨国运营商沃达丰并购印度第四大运营商Hutch Essar后,中兴的市场份额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展,仅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兴GSM手机在沃达丰印度便获得了近400万部的订单。
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厂商在印度等发展中市场的蚕食速度也显然招致了跨国巨头的不满。
有相当多业界人士认为,华为、中兴的印度"安全门"事件背后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因为巧合的是,华为、中兴相关申请在印度被拒之时,都恰逢印度几个重大项目招标——当时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厂商正在争夺印度国有电信运营商Mahangar Telephone Nigam (MTNL)在德里和孟买铺设的200万线GSM设备项目,其中75万线是服务于未来的3G业务;与此同时,印度最大的国有电信运营商之一Bharat Sanchar Nigam (BSNL)也正开展6000万线的GSM设备招标,其中25%是为3G做准备。
这让中国企业在印度面临的商业生态变得更为复杂:
实际上,除了常规的商战外,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高速增长,亦引来了印度政府对中印贸易失衡局面的担忧。正如辛格在访华期间对"中国解决两国日益加剧的贸易失衡"的急切呼吁,印度政府正在担心,中国迅速扩大的贸易顺差将使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尽管坐拥90亿美元对印贸易顺差,印度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仅占约1%的份额,只是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需求强劲的印度市场对中国企业潜力依旧很大;但对印度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应该说印度目前也非常"需要中国"。
印度政府的担忧是否也会被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们利用?——这是目前据称世界增速最快的两家经济体"龙象共舞"背后最意味深长的一幕。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