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数量日益减少的同时,其利润“增长的势头压不住”。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表示,预计今年中央企业的利润要接近1万亿元。另外据统计,自2004年开始,国有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3万亿元,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个中石油。(《第一财经日报12月10日)
官方资料显示,2006年中央企业总利润为7700亿元。对照这一数据,在国资委全面掌控央企合并重组、大幅缩减央企数量的政策背景下,中央企业依然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实现了2000亿元左右的利润增幅。而16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这一现实也表明,通过重组来提高央企竞争力的政策诉求一定程度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些企业的做大做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有着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
央企会赚钱,能赚钱,这当然是好事。不过,无从回避的问题是,全体国民何时能够分享中央企业的巨大收益?国家和政府又应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促使这些带有浓厚的政策性、行政性和垄断性色彩的利润最终反哺民众?
这样的呼声其实由来已久。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单元的中央企业,其赢利目标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广大国民——国有企业真正的产权人和投资人——不能最终从中获益,那么,所谓“赚钱”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都一致呼吁中央企业应强化自身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的原因。而站在国家层面,对体制、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也已经着手进行——9月中旬,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明确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除用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支付国企改革成本等之外,“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10月底,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央企利润须上报国资委,以规范央企财务决算管理。可以认为,政府的这些举措将为实现央企利润的再分配并最终惠及普通百姓开辟一条正确而有效的途径。
太多的事实证明,中央企业——更多的时候它们被称作垄断企业——与普通民众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不易弭合的裂缝。人们无法认同一些央企巨鳄有时做出与民生逐利的行为,对于垄断行业薪资过高的问题,社会上也一直多有非议。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的央企也许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是从哪里“发家”,又是凭什么“致富”的。想明白了这些,对于如何安排自己这笔“私房钱”的去处,也就大致清楚了。(作者 许莽)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