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2006,“中国人手巧”——真的如此吗?对于该问题,十多年来笔者写过许多文章,也与人们交流过许多。但现在还有人持上述观点,所以笔者决定再写一下。
一谈到日本企业到中国发展这一话题,总会听到“中国人手巧”的说法。在日本人当中,这一说法差不多成了定论,也有很多自称专家的人在著作或演讲中这样说。
但笔者总觉得这种说法有些不妥。 越南人手也很巧,美国人手不巧吗?
笔者出生于1959年。开始懂事的时候,正好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期,记忆深刻的是经常听大人们说“日本人手很巧”。采访派驻泰国的日方工作人员时,他们会说“啊,泰国人手真巧”。而对越南感兴趣的人则会非常肯定地说:“越南人手巧,比日本人强多了”。
正当笔者惊讶:难道世界上没有不手巧的人?的时候,美国的日资企业职员却感叹说:“美国人手不巧,简直没法用。
如果这只是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也就罢了,但看到负责海外工作的人也一本正经地这么说,让笔者愈发感到不安。手的灵巧程度是由民族来决定的吗?
大家都知道,比如华南一带的电子部件厂,现在基本还是以手工的方式进行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大部分工人都是从遥远的四川、湖南等地应聘前来的女性。年龄都在18~20岁左右,甚至还有特别希望获得工作而谎报年龄、伪造身份证的年龄更小的孩子。
很多企业都会对来应聘的女工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性格检查,以判断其是否适合简单重复的工作。然后再做智商测试,看其头脑好不好用。录用后,还通过电脑管理其工作业绩,对失误多、能力没有提高的工人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以严格的指导,指导之后仍没有提高的工人则采取末位淘汰制。每月都经过这样一套录用及淘汰过程,员工逐渐被“提纯”,最后仅剩下效率高的工人。
这样的女工“手巧”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在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岗位不足,高素质的人才也会从事简单的组装、加工等低附加值工作。有很多优秀的女工如果家里稍有点儿钱的话,肯定能够上大学、前途会更加美好,但这些人都因为贫穷而来到大城市,从事这些简单的手工劳动。她们的吃苦耐劳让笔者感到心痛,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
是否“手巧”取决于劳资双方的实力
由于整体而言,在发展中国家,资方的总体实力比劳方强,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拔高素质人材、通过考评工作量等竞争机制进行管理。因此,手巧的人会出现在外籍的管理者面前,这并不是民族性的问题。
美国工人手不巧的原因就不需要解释了。因为美国收入水平高,从事组装、加工这些简单业务的企业没有机会对美国工人实施上述管理。
无论国家还是企业,一个团体中会有各种资质的人。简单地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集团“什么水平的工人干工作”以及“采用什么样的体制来管理工人”。
无视(或没有注意到?)这些具体做法,就以民族为界限说“中国人如何如何”、“美国人如何如何”,并且接受这种说法,这只能说明大脑的思维停止了。这样的人不适合做管理。
“××国的人手巧”的说法可以休矣。
(作者 田中信彦)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