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05,作者:李清宇 尽管长宽在遭遇一系列重大变故之后,近日宣布进军IPTV,进行战略扩张,但本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与调查后发现:长宽的转型已不能掩饰其发展中的内忧外患。种种迹象表明,长宽正在弃“城”。
2005年4月9日和4月11日,长宽在武汉分别召开了全国经营大会和股东会议。在这次股东大会上,长宽确定了2005年工作的两个重点:一是推行末端服务,全力维护现有客户,向现有客户争取收入来源;二是积极解决与代理商的欠款纠纷。一位长宽的在职员工告诉记者:“经过裁员之后,留下来的30多位长宽员工也基本上是为这两项工作配备的,已经看不出面向未来发展的轨迹。”
内忧外患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长宽运营支持部PR专员宋波否认了长宽的内忧外患:“在经过了5年的市场培育之后,长宽财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3月,长宽首次实现了整体赢利(即从长宽总部到全国分公司,及三家子公司的全部赢利)。预计2005年长宽肯定会赢利,而2006年后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必将给长宽带来新的契机,2006年将是长宽为股东争取回报的开始。”
记者就此向一位长宽的在职员工求证,得到的答案却截然不同:“这几个月长宽的负面消息太多了,领导层需要一些信心。事实上,时下长宽的确处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步履维艰。”而据记者了解,长宽旗下成立于去年的嘉联互动有限公司目前并没有网络游戏产品上市,嘉联员工告诉记者:“如果顺利,今年暑期研发的产品才可以进入市场,新产品的利润或许能缓解我们紧张的资金问题。”因此,宋波的“整体赢利说”面临考验。
2000年4月,正当中国宽带产业刚刚萌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旗下的3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作为长城集团进军电信行业的新增长点。长城集团对长宽寄予了厚望,长宽由此开始一路狂奔、高歌猛进。一时间,成了中国宽带行业最令人瞩目的标杆企业,甚至有人拿它和中国电信相提并论。
“投资大、回收周期长”是驻地网运营商面临的最大问题,而长宽在跑马圈地运动中共投入的13亿元资金中,10亿元为银行贷款。2002年4月,长宽陷入债务危机。在此情况下,2002年4月10日,王之、王军兄弟援手,中信入主长宽,持股50%。中信的这一动作恰逢中国电信南北掌门人刚刚就位,使当时本已复杂的中国通信产业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宽带产业一旦成功将会回报颇丰的特点也是当初吸引IT业界的老将——长城与资本高手——中信联手的重要砝码。
2002年6月,孙子强作为长城的代表接手长宽。一直试图带领长宽寻求突围的他对长宽的经营策略和代理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长宽走出了最初的困境,厦门等地区的现金流已经扭转过来。在宽带市场整体价值逐渐得到体现的时候,已经在宽带市场拼杀多年的长宽似乎可以期待一个不错的前景。
但是,2003年中国宽带市场的大发展并没有为长宽带来预料中的成功。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两家固网运营商在市场上推出的低价ADSL包月方式迅速成为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那些基础电信运营商利用电话线捆绑销售的方式给了长宽这样的驻地网运营商以致命一击。与此同时,长宽内部的代理商也对长宽推行的改革措施多有不满。2004年中屡有代理商与长宽发生民事甚至是刑事纠纷。长宽情况急转直下。
人事变动无疑雪上加霜。2004年长城集团主帅王之退位,尽管其仍然留任长宽董事长之职,长宽还是失去了其在长城集团内部的重量级“保护伞”。大量投资进去之后,投资效益还没来得及体现,长宽的内忧外患暴露无遗。
资金之困
内忧外患下的长宽,资金困扰尤为严重。而其与代理商的债务纠纷问题,则成了近期长宽问题集中爆发的导火索。
2005年1月,广东省东山区人民法院就广州长鸿、华工奇天、广州天誉等公司状告广州长宽一案做出裁决,冻结长城宽带广州分公司47万元银行存款。此事也引发了长宽高层的变动,长宽“集权派”总裁孙子强离职。“表面看是由于没有完成2004年度的业绩任务,公司原定完成3个亿的销售,但实际完成了2.7亿元,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孙在解决与代理商纠纷、清算与代理商债务上执行不够。”一位伴随着长宽从成立至今的资深员工告诉记者。据他预测:“长宽欠代理商总债务约为2亿~3亿元,清欠的任务很艰巨。”与此同时,他还指出了长宽的另一笔债务负担:“事实上,长宽后来又向银行借过钱。仅2003年,由于在中信的注资迟迟不能到位的情况下,必须用钱来铺路的长宽无奈从深圳招商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这笔贷款利息较高。而目前长宽还没有完全还清债务。”宋波也承认了银行债务问题,但没有透露更多的内容。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从2000年长宽成立至今,长城和中信的总投资额近20亿元人民币。其中,长城基本没有现金投入,而是长城系下三家子公司以实物形式参股的,折合人民币10亿元左右。而中信则是现金注入长宽,原定注入资金总额7亿~8亿元人民币。“然而,真正的到位资金仅2亿~3亿元人民币。”一位离职的长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还预测,“长宽形势的急转直下,长城和中信在电信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前景暗淡。尽管没有公开的表示,但长城和中信继续追加投资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而宋波告诉记者:“长宽目前已从前期大规模投资阶段进入了回报股东阶段,此阶段内,两大股东会不会有资金的提供就要看股东的考虑了。”
谈及长宽的营业收入,宋波告诉记者:“目前长宽的实际用户数为60万家。”记者向其员工进行了核实。他们告诉记者长宽全国现有的实际用户是20万户左右,仅为其对外宣传的1/3。根据长宽的正常收费标准推算,如果今年末端服务推行顺利、在用户没有流失的前提下,长宽今年全年的收入最高不会超过3个亿。这些钱相对于长宽的债务和维持公司技术运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样的资金困扰下,长宽大幅裁员、搬家等一系列变化也就都不难理解了。
未来之惑
原长宽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从2003年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长宽迫于资金的压力,技术并无太多创新,技术进展缓慢。”
“而IPTV则一直处于技术探讨阶段。”该技术人员说,“长宽仅凭自身的带宽优势做IPTV,显然远远不够。面向IPTV,长宽的现有网络还需进行大规模改造,而网络改造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悬而未决。与竞争对手相比,无论是电信、网通强大的网络运营平台,还是广电、央视的内容平台,长宽都不具备。”
据宋波介绍,在前不久结束的武汉2005年经营大会上,长宽将宽带商务、IPTV、网络教育和网络游戏定为2005年度业务突破的对象。著名电信专家邓志诚一语道出了症结:“长宽必须寻求有效的资金支持,才能在IPTV领域有条件的发挥自身带宽优势。”
日前,记者就“联通是否会收购长宽”的信息向有关人员求证时,长宽一位内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联通不可能收购长宽,说到底,这只是长宽的一厢情愿!”赛迪咨询顾问通讯与网络咨询事业部分析师林起劲持相同观点,他认为长宽缺乏骨干网,各地的网络是分开的,采用了不同运营商的骨干网,长宽并不能给联通带来什么好处。同时,据原长宽技术部员工透露:“在长宽的现有网络上,联通无论发展IP语音业务还是数据业务,都还需要追加大笔投资方可。”“而这对联通来说又是一个难题。”邓志诚认为。
对长宽始终信心满怀的宋波则为记者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2004年,长宽确实有意向与联通进行资本层面的合作。但目前为止,长宽内部还没有任何迹象。”林起劲还表示,“如果长宽想卖,还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长宽不仅没有网络,同时也缺乏特色服务,尤其缺内容。他认为,如果长宽想出售或者引入新的资本,光靠市场操作很难。“如果是收购长宽,只有国外电信运营商才有可能,但这个可能性非常小。这要求国外电信运营商有战略性的计划和资金实力,把收购长宽作为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第一步。”林起劲说。
一位资深的长宽员工告诉记者:“长宽技术进展的缓慢导致长宽现有网络的可用性并不高,已失去了吸引买家眼球的资本。”加上长宽裁员后留下的为“善后”配备的员工,长宽的未来多少已开始失色。
记者观察
圈地者的宿命
对于中国宽带产业来说,长宽无疑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从2000年“跑马圈地”声名鹊起,2001年宽带泡沫破裂后销声匿迹,2003年的东山再起,到今日长宽艰难变局,长宽更像一个战士,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然而,尽管长宽运营支持部PR专员宋波一再强调,2005年3月是历经市场培育艰辛的长宽5年来首个“整体赢利月”,尽管长宽使出“浑身解数”,末端服务、IPTV、宽带商务、网络游戏等等来表明自己潜力依旧,都不能掩盖其近日的尴尬与无奈。高层更换、70%裁员瘦身、迁址等,一系列负面消息让长宽心力交瘁。一位长宽的高层对记者说:“长宽如今,无论向左走、向右走、向前走、向后走,都可以很好地活下去。可是资金链缺失,长宽只能停在原地,艰难地挣扎。”
长宽能走到今天应该算是幸运了。扫描时下的宽带接入市场,电信、网通、联通、移动、铁通纷纷涉足ADSL,加上亦有充足资源的歌华有线六分天下,而当年与长宽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基本都已销声匿迹。因为资金债务问题,蓝波万维卖给了网通;因为损害了成都电信的利益,泰龙模式遭遇打压;还有聚友网络,东南网络,最终难逃资本缺口的宿命。
最完美的技术也往往最易出现市场问题。“最后一公里”的以太网接入曾被认为是技术方面最完美的接入方式,可以太网并没有走红。没有人买单的技术永远只是技术。
“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很多业内人士如是说。
长宽所吃的螃蟹味道并不鲜美。宋波却始终满怀希望,“也许我们可以更加精耕细作,在我们所圈的1500万用户中争取更多;也许我们可以等待,等待2006年末,中国电信市场开放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