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2004, 日前,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春林在 “南方通信论坛”上透露:最高法院对于破坏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解释,已经进入讨论阶段,预计很快就会出台,破坏互联互通将着重以是否造成消费者利益损害为标准,以刑事犯罪论处。
等候多年的《电信法》也于年内递交国务院,其中就有相当篇幅涉及“互联互通”问题。
而据广东电信的有关人士介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签署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联及结算协议》,这标志着固网与手机即将实现短信互联,小灵通短信也包括在了固网短信之中。互联难度可谓极大的横跨固网与移动网络终端之间的短信互通即将变成现实。目前,两家的各地分公司之间正在进行一对一的具体协谈。同时,与中国联通的相关协议也在进行之中。
互联互通障碍的打通正在逐渐加快。
互通痼疾
在这之前的多年里,几乎可以用混沌一片来形容中国的通信互联互通状况。
广东电信人士向记者透露:其实在2003年4月29日小灵通投放广州伊始,广东电信方面就迫切希望互通短信,但即使是现在集团公司有关协议签署下来了,具体到各个分公司的一对一协商过程中,难度也一定程度存在着。
有趣的是,现在的被冷落者,当年却冷落过别人,这就像是一场因果报应。
“联通成立之初,为与当时电信的网络顺利连接通话,大约每1毛钱里得有9分钱分给电信,很不平等。但没办法,当时自己用户群少,网络建设没有完成,有不少得租用别人的!”一位联通的老员工回忆说。
其实不仅仅是与中国电信。在与中国移动的互联中,中国联通也饱尝后来者的痛。“初期我们有很多内部网是租用对方的,这部分就常常信号不好。”这名老员工进一步回忆:“经过多年努力,两张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用户才实现了短信互通,而当时被冷落、回避的情况估计与现在小灵通的情形差不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联通与移动的短信互发中,收取的费用一直是存在着5分钱的差距,这种现象直到最近才逐渐消除。
“中国移动成立之初又何尝没有遭受过与当时固话网络间互通的人为障碍。”该员工感慨。
“双模小灵通”则犹如固话网络运营商们遭受的另一个“报应”。
有报道说,双模“小灵通”已在越南上市,在中国台湾地区进行的双模小灵通小批量试销也在开始,但是有关制造商方面的发言人却表示,双模小灵通在中国内地上市并没有时间表。该人士的进一步表态耐人寻味:双模小灵通本身不存在技术问题,在越南上市后也取得了相当好的市场成绩。
中国电信有相关人士此前对媒体分析,小灵通网与GSM网间自由转换技术不成问题,问题只是固定电话商与移动电话商间的互联互通。越南的不同,在于该国运营商兼营固话和移动电话业务,在自己网内打通小灵通网与GSM网不费吹灰之力。有必要提供的数据是:截至2004年4月底,中国电信和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的小灵通用户总数已经突破5000万。上半年小灵通用户平均每月增长超过300万。
以有关部门今年5月份的统计来看,存在的网间互联互通障碍共53件,其中网间中继紧张、未按时扩容的约占障碍总数的85%,网间接通率低、出现反复的约占障碍总数的15%。“人为设置严格网关、制造广播音、限制流通量,正是强势运营商制造障碍的主要手法。”通信专家廖晓滨介绍说:“在结算中签订不平等的比例,由一方单独指定互联信道、中继线、设备型号等则是盘剥弱者的另一手段。”此外,破坏电缆、光缆更是常见不怪的把戏了。
“拥有更多用户群和网络设施的强势运营商害怕后来者依附自己迅速壮大,进而瓜分自己的既得利益,这是制造障碍的动机。” 廖晓滨进一步分析说:“设置互联互通障碍损害消费者利益,更重要的是直接导致弱势方屡屡被迫掀起价格战以应对,这不利于中国通讯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也不利于联合作战对抗将来进入国内的境外电讯巨头。”
逐个击破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严重性,信息产业部早在去年上半年就致函最高人民法院,建议对破坏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进行司法解释。互联互通刑事司法解释的征求意见稿由此出炉。
张春林说,目前监管部门对于通信管道建设时的“存量”通信管道,将要求运营商不能全部垄断,至少要有一部分出租给其他运营商,而对于“增量”,则要求遵循“联合建设、集中维护”的原则,但通信管道的产权归投资者所有。
此外,与此紧密相关的我国《电信法》的起草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信息产业部主笔的《电信法?草案》已于6月中旬呈交国务院。期间历经20余年。据悉,《电信法》将以法律形式确认主导运营商的义务,取消不对称管制。《电信法》中的有关条款将不偏袒主导运营商,也不纵容弱小,并对运营商不积极互联互通的主要原因——普遍服务义务设有专门章节,规定基本制度规范,明确规定要尽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以基金制作为一个机制来实现电信普遍服务。而在电信资费方面,《电信法》也将明确相关规定,以避免恶性价格战和资费违规现象的出现。
实际上信产部一直都在努力。从联通、移动与固话网的正常通话、联通移动网间的短信互通、双模化手机的出现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间点对点短消息互联及结算协议》的尘埃落定,障碍正一步步被击破。
业内人士透露,网间结算已经成为网间互联管制的一大薄弱环节,这点也正得到重视,像英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对互联互通费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起数学模型,对互联成本进行测算,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互联互通资费标准的手法,正成为国内学习的对象。
更有甚者,南方的一些地方移动网络运营商已在继双模手机之后悄悄试验“双模手机卡”。据悉,双模手机卡不仅适用于双模手机,而且可以放置在普通的GSM或CDMA手机中使用。业内人士指出,双模卡实际上是为未来可能的“号码携带”作准备。
“号码的自由携带转网”去年11月24日也才在美国实现,如果能在中国实现,其带来的互联互通意义将可想而知。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