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电信强国战略的框架思考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04-04-27 09:05:05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本社战略研究部。实现电信强国是信息产业部审时度势,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和电信业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明智而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得到了产业内外、上上下下的普遍认同。但电信强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明确目标,求真务实地系统地推进。部领导提出要深入研究,尽快确定电信强国的基本框架,制订系统的指标测评体系,明确应达到的标准、应采取的举措。为此,本刊战略研究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框架梳理,希望这项工作对务实推进电信强国战略的实施能有所帮助。
战略形势的分析
  中国电信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电信业由小到大的使命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通信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信部门抓住科技进步浪潮的历史机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创新,电信业“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电信小国到电信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之初,全国电话交换机仅有400万门,每百人拥有的电话不到半部,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3年底,我国局用交换机容量超过3.5亿门,比改革之初增加了80多倍;移动通信从无到有,交换机容量也接近3.4亿户,网络规模已稳居世界首位。全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5亿,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双双跃居世界首位。
  ——通信技术装备水平全球领先。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三分之一的市话和绝大多数长话要靠人工接续,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在使用原始的手摇话机,长途传输主要依靠明线和模拟微波,技术装备比发达国家整整落后20~30年。而如今,我国骨干网络传输已经实现光纤化,交换实现了程控化和IP化,宽带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猛,世界各种先进技术基本上已在我国网络上使用。与此同时,固定、移动、数据、因特网等各种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都已经在我国开办。
  ——电信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之初,电信发展极其落后,一度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电信业的发展速度达到30%以上,超过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部门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持续改革的推动下,电信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达4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是同期GDP的1.5倍。电信业务收入和GDP的比例继续保持上升趋势,达到4.3%。电信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电信业在全球电信市场的地位持续上升。到2002年,我国电话主线数占全球比重达到19%,蜂窝移动电话用户数占全球比重达到17.9%,互联网用户数所占的比重达到10.2%。在《福布斯》2003年全球500强公司排行榜上,中国三大电信公司表现突出:中国移动排列第100位,中国电信排列第185位,中国联通排列第390位。数字无疑是反映我国电信业发展的最好标志,以上数据足以表明,中国电信业在全球电信市场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而不强的问题迫在眉睫
  然而,仅有市场规模并不能代表电信业具有竞争优势,就能成为电信强国。与世界强国相比,我国电信业仍存在很大差距。
  ——实物规模大而经济规模小。从电话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来看,我国电信业均居世界首位,已进入世界大国行列。但是,从经济规模看,我国电信业与国外相差甚远。去年中国电信业的总收入达4610亿元,折合约560亿美元,这个收入水平与美国相差近6倍,还不如美国一家电信公司的收入(AT&T2002年的业务收入为890亿美元)。折算到每个用户平均868元(约合105美元),与美国相差8倍。从我国电信业在世界电信业所占比重的几个关键指标看,电话主线数、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都占1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20%,而收入却仅占5%,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实物规模大而经济规模小的问题。
  ——电信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3年底,我国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0.5%和20.8%,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60~70%的普及率,仍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电信业的发展,我国电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普遍服务严重滞后。到2003年底,我国东、中、西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为每百人31.83部、17.40部、14.65部,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每百人34.02部、14.86部、14.78部,西部地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不及东部地区的50%。从城乡对比来看,我国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1%,是城市水平的1/3。而且自2001年以来,农村固定电话用户数占固定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持续下降,城乡之间的通信发展差距更加明显。
  ——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2003年,我国电信业投资与收入比超过40%,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应比例为20%~30%,这说明了我国电信业的高速发展整体上还是靠高投资来拉动的。近几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增速已远低于用户数和业务量的增长,量收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国际通信、国内长途、移动通信领域表现十分明显,显示出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业务创新缺乏、服务附加值不高、用户深层次需求开发不足造成的。面对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电信业如何提高业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服务的附加值,是保持产业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
  ——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尚待提高。随着最近几年电信运营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开始走向市场,在战略制订实施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主导电信运营商产权集中于国家,虽然已经进行了公司化改制,但是相对单一的产权结构使得企业缺乏以市场为驱动的公司战略与运作模式。加上企业化运作的时间较短,综合竞争能力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集中表现在企业管理机制与技术、业务的迅速发展不匹配。
  ——行业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近期的“2003年中国电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尽管我国电信业的市场竞争力在31个参评国家中排名第二,但是制度竞争力却排名倒数第四。这说明我国的行业监管制度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要求,并由此导致了阻碍互联互通、恶性价格战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加强制度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手段进一步规范市场,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摆在行业监管者面前的紧迫课题。
  国际国内环境呼唤实施做强战略
  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强调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社会经济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强调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包括电信业在内的服务业,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通信业的高度重视。做强电信,不仅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电信强国”战略的提出,体现了中央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方向。电信业只有尽快做强,才能为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能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做强电信业,要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相协调。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周期的上升期,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美元,人均GDP1000美元,增幅达到了9.1%。今年中央虽然把宏观调控目标定为7%,但这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调整,是更为健康、全面的发展。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做强电信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现实可能。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消费在社会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近几年,信息消费逐渐升温,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并被认为是消费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未来方向。国内社会需求稳步扩张,信息化建设逐渐加速,为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为电信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面临迎接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世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电信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经济逐步回升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电信发展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比较有利。尤其是信息技术创新与演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也为做强电信创造了最佳契机。在新经济开始复苏、全球通信技术发生重大演变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弯道效应”,加快追赶步伐,促进我国电信产业不断壮大,增强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随着加入WTO后我国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今年增值电信业务地域限制的取消和外资比例的加大,国际电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将会加快,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我国电信市场将面临更大挑战。“电信强国”战略的提出,有助于我国电信业加强应对策略的研究,探索互利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以保障中国电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把市场竞争提升到新高度,并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当前,无论是体制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还是消费环境,都为做强电信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条件。我们要积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树立紧迫感和责任感,抓紧向电信强国目标迈进。但是,做大不易,做强更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做强电信业是一个战略目标,是一个长期、渐进、复杂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因此,既要树立迎头赶上、奋力拼搏的思想,又要脚踏实地地推进。
战略目标的确立
  “电信强国”战略的提出,为中国电信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到底什么是电信强国?它的内涵是什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这是向电信强国目标迈进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界定电信强国的细化标准有很多,学术界和产业界也已进行了不少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指标,诸如结构、效率、效益、政策环境、技术、普及率、竞争力、影响力等等。应该说对这些指标的探讨都是有益的,这些指标对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提高都很重要。但我们认为,衡量是否电信强国,关键应从企业、行业和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三个方面来把握。只有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企业、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使电信对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产生更大的贡献率,才能称得上是电信强国。当然,在这三个大的指标之下,还有很多细化的指标需要进行专门研究。
  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电信运营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实现电信由大到强转变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电信体制改革,我国的运营企业不论是综合能力,还是体制机制,都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显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市场经营能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做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目前我国运营企业在劳动生产率、业务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国际拓展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中国电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电信企业的竞争力在所调查的32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因此,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尽快培养一批在综合竞争力指标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电信企业,是做强的根本所在。
  形成一个充满活力、良性互动的电信行业
  企业是做强的微观基础。但是,仅有一两个企业强,并不能称之为电信强国,只有整个行业强大起来,电信强国的总体目标才能实现。经过几年的电信体制改革,我国电信市场的垄断局面已被打破,初步形成了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和8000多家增值服务商互相竞争的格局,但恶性价格战和阻碍互联互通现象的存在,表明电信竞争还不规范有序。下一步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尽快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只有这样,企业与企业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和投入产出比等方面才能具有高效率,整个行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和共同繁荣。
  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传统电信正在向现代电信即信息通信转变。信息通信不同于传统电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传输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原有的“运营商-用户”的商业模式被打破,产业链条被拉长,内容/应用提供商被引入。日本i-mode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链的成功。因此,要做强电信业,就必须推动建立以运营业为核心,包括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与繁荣,实现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良性互动、全面发展。
  使电信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电信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是一个具有较大的社会倍增效益的基础性行业。因此,在规划和实施“电信强国”战略时,我们不能孤立地就电信指标谈电信指标,还应该把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把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贡献率列为核心的指标和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在实施电信强国的过程中,电信业要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而不仅仅是一马当先的出头“椽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的电信业不但要以自身的超前发展确保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的渗透、促进和倍增作用,为信息化的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效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通信需求,更好地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六大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用1美元在世界平均状况下可办到的事,在中国就需花费1.25美元。”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电信业属于基础设施,国家花费了巨资投入建设,并不是只为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而是希望它更多地发挥基础性的促进和倍增作用。因此,电信业更大的贡献应该在于应用,应用到各行各业,降低他们的成本,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水平。这就像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并不是说,单纯加大科技的投资力度,多出一些科技成果,生产力水平立即就上去了,关键还要看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成果转化措施及效果。因此,要大力推进电信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中的应用。要通过信息的网络化,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例如,如果各种会议都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来开,不仅可以节约可观的差旅费,而且由于人员出行的大量减少,降低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和对能源的消耗。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电信应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电信已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通信需求。但是,电信整体服务水平还很不平衡,在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还存在很大的“数字鸿沟”。特别是在西部的广大偏远农村地区,电信服务甚至面临着倒退的危险。让每个人都能以可以接受的价格享受基本的通信服务,是电信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通信的普遍服务问题,是电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通信提出了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对此,电信的适应度和满足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电信要通过业务创新,实施差异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和服务选择,并通过改革使他们在资费上得到更多的实惠。
  电信强国的锻造绝非一朝之功。纵观世界,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已经达到“电信强国”标准的国家,无不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些国家的电信强国之路,对做强我国电信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瞄准世界一流目标,找出自身的差距,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努力,将推动我国尽快跻身世界电信强国行列。
政府肩负的职责
  电信业的基础性、规模性、系统性特征,决定了它不像一般的行业那样基本上依靠市场的调节来发展,政府的政策导向、行业规划和市场监管力度在其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向电信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营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环境。伴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不断开放,竞争的日趋加剧,政府监管应该继续加强而不能消弱。要通过改革,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竞争环境。首先,要加快电信立法步伐,尽快出台电信法,通过法律来调整管制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管制部门与企业的关系,使电信监管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管制体制。再次,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行政、司法、经济、技术等各种手段,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办75号文件和信息产业部的若干规定,对阻碍互联互通、价格无序竞争、通信建设市场混乱等进行综合治理,尽快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逐渐加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运用,让市场“无形的手”去发挥更大作用,以法律规范大家的行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管而不死,企业才能公平竞争,行业才能充满活力。
  站高一步制订清晰的产业规划与发展政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规划引导。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改革,坚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我国电信业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国际、国内、技术、经济、竞争、监管多种因素相互交织,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政府发挥引导、支持和保障作用。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规划。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通过规划,使企业明确发展的方向,避免少走弯路。其次,要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电信业是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行业,标准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电信业正处于技术演进的关键时期,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标准,决定着产业下一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在一些关键的标准上,我们要提前介入,提前研究,力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再次,制订适合国情和产业发展实际的产业政策。政策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导向,我们要重视对电信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把握政策推出的时机,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新业务的准入、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措施等。
  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产业合作。向电信强国迈进是一个宏观目标,也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个重任,仅靠政府是不行的,需要整个产业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倡导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产业繁荣。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使运营商与运营商、运营商和制造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形成互利、互惠、互动的新型产业链和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出创造新的业务,满足社会各方面和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信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电信强国的目标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企业努力的方向
  做强电信业,政府是关键,企业是根本。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国家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电信企业的实力。因此,运营企业在推动电信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历史重任。特别是国内几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经过电信体制改革以来的市场锤炼,国内电信运营企业不论是综合能力,还是机制体制,与以往相比都有了质的飞跃。更为可贵的是,几家运营企业在改革重组后,都瞄准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制订了宏伟的赶超蓝图。如中国电信提出要“用五年的时间建成世界级的电信企业”;中国移动提出要“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中国联通也提出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新组建的中国网通则在分析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提出“成为亚洲地区一流电信企业,进而向世界一流电信企业迈进”。这些都为企业做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与世界一流电信企业相比,我们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某些单个数量指标上看(如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国内一些企业居于世界前列,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进入了世界500强。但在经济规模上差距甚远,如2002年美国AT&T一家企业的收入就达890亿美元,比国内所有电信企业的收入加在一起还多。而在标志着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指标上,如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创新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等,国内企业与世界“强企”更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
  面对电信业由大到强这一宏伟目标,国内企业如何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将自身做强呢?
  提高效益,增强持续发展力。大是强的基础,国内电信企业要做强,就必须抓住当前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等一系列战略机遇,不断壮大企业的规模实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通信消费需求。同时,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将发展的重心从以往的速度、规模转移到质量、效益上来,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改变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注重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改变业务量迅猛增长而ARPU值不断下降的现状,加快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不断增强业务创新的能力,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在培育新业务上取得重大突破。总之,要改变过去那种粗放的、简单的数量型增长方式,注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转制上市,形成内外驱动力。由于我国的几家运营企业都脱胎于传统国有企业,受计划体制影响较深,因而在做强的过程中,亟待转变观念,转换z机制。实践证明,上市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实施改制上市,融资不是唯一目的,甚至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进先进的制度和创新的动力,形成企业发展的内外驱动力。对内,有助于加快主辅分离,精干主业,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合理的用工、人事和薪酬分配制度,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对外,上市后由于受到投资者和社会的监督,做大、做优、做强的压力进一步增强。总之,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焕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精细管理,提升系统执行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利润的逐渐摊薄,国内电信企业逐步从以数量扩张、投资拉动为主的规模型发展阶段,转向以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以赢利为最大诉求的规模效益型发展阶段。面对同质化的竞争,企业要想实现效益的平稳增长,就必须改变过去大发展时期的粗放管理方式,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向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为核心的精细管理过渡,增强集团系统的执行能力。而精细管理的实施,一方面要求改革企业流程,搭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一方面要求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其提供科学、高效、低成本的支撑平台和管理手段。
  打造电信强国,是时代赋予电信企业的重任,也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各运营企业要积极配合电信强国总体战略,在做强自身的同时,为我国电信业的做强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字: 电信强国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更多关于 电信强国 的新闻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刘** 嘉兴 技术支持工程师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