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龙模式游走于政策边缘猛圈地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04-02-19 10:56:22  文章来源:原文转载  

导读:

2/19/2004, 《IT时代周刊》记者/萧潇(成都报道)一股自下而上的民企推动力,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固话驻地网市场。
  这股推动力来自于“泰龙模式”的始作俑者,成都民企泰龙通信。最新的消息称,泰龙正与北京、深圳等地数家公司商洽融资事宜,并积极筹备各地分公司,在年内突破当前受阻成都的困局 
,形成全国连锁。
  与此同时,握有一纸判决泰龙模式生死的信产部却保持了长久的沉默,令业界颇多猜测。
  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信产部对泰龙模式的态度将成为其用户驻地网政策的风向标,而怎样开放这一市场,也许信产部至今仍未有定夺。
  政策迷局
  用游走于政策边缘来形容泰龙模式毫不为过。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从问世之初它就遭遇当地主导电信运营商的全力狙击,但仍能够迅速发展,在国内星火燎原。
  泰龙通信等驻地网运营商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进行包括固话、宽带在内的驻地网建设和管理,然后将驻地网资源向基础电信运营商租赁,以此从基础电信运营商获利。
  这一模式经典之处在于,打破固话垄断,保证了用户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泰龙模式在打破传统固话垄断的同时,产生了一个新的垄断,并影响了驻地网市场的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泰龙模式的出现令铁通、联通等基础运营商也看到了一线曙光。此前束手于电信(网通)固网天然垄断的联通、铁通们通过借力驻地网运营商,迅速打开这一市场。仅在成都,泰龙通信此前为联通代发展的用户就达到了2万户。
  这无疑令电信感到了威胁,迅速对泰龙模式作出反击。从去年4月初泰龙模式浮出水面开始,双方就相互指责并引来了各方关注。2003年6月以后,成都市政府先后为泰龙事件发出两份态度迥异的《议事纪要》,并因为泰龙模式存在法律空白而最终将球踢到了行业监管部门脚下。
  审决权一路上传至信产部,但信产部同样守口如瓶,这令驻地网市场和“泰龙模式”的未来走向满布疑云。
  事实上,信产部2002年6月出台《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驻地网市场试点,这一试点早在2003年6月就已经结束,但正是由于泰龙事件,所以至今仍迟迟未有下文。
  “信产部对泰龙模式的态度将是用户驻地网政策的风向标,信产部没有表态,说明了监管层对驻地网市场的慎重。”泰龙通信董事长张贤清说,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张一直在用心揣测信产部沉默背后的真正意图,并两次进京打探虚实,但都无功而返。
  不过,众多业内人士都认为,驻地网市场必将开放,但是开放的程度才是决定最终受益者的关键所在。
  “驻地网开放是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关键将是怎样开放,开放的条件怎样,这才是决定当前已有的泰龙这样的驻地网运营商生死命运的大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开放驻地网市场将有助于解决固话垄断,所以应该没有太大的悬念,而其开放具体的方式将会成为真正的焦点,“比如牌照如何管理、是否只对基础运营商开放、互联互通和资费结算怎样规定、驻地网运营商是否能拥有程控交换机、同业竞争怎样规范等等,上述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可能影响驻地网运营商的生存环境。”
  怎样开放这一市场,业界主要有两种提法,双方相持不下。一种以泰龙模式为参照物,认为这一模式有效解决垄断问题,完全可以在泰龙模式基础上加以完善和规范,最终开放驻地网市场;另一种则认为泰龙模式造成了新的垄断,并难以保证电信业务质量,会搅乱市场秩序,应该只对基础电信运营商开放,在运营商间互相开放,户线产权归用户,维护则由开发商请专门公司负责。
  不管是哪种方式,开放驻地网市场都需要解决一大堆相关操作性问题。从准入的门槛设定、互联互通及服务质量的保障、同业竞争规范等问题的公允规定都还需要时间,而此前引发各方利益矛盾的资费结算方案更是需要多方测算并最终确定。
  “如果要全面完善这么多内容,信产部至少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相关工作。”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目前信产部迟迟未见动静的原因。”
  据了解,2003年下半年,信产部曾派员赴蓉,了解泰龙模式及相关情况。
 而一位消息灵通人士更称,在今年1月初信产部几乎已经决定开放驻地网市场之时,由于部分运营商痛陈利害关系重新搁置。“如果在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匆忙开放用户驻地网市场,将给互联互通、服务质量、全程维护、网络结算、服务责任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该人士称。
  由此看来,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关于泰龙模式的优劣之争也许仍将持续,监管层也将继续沉默。
  泰龙圈地破局
  事实上,不明朗的政策也许正是泰龙做大的最佳时机。
  UT斯达康的崛起正是一个绝佳的范例,该公司的内部报告中就称,“正是由于政策的不透明性、犹疑性和不作为性,导致市场处于一种迷离的状态,这种迷离的状态让大多数设备商不敢轻易涉足,由此带来了UT斯达康的市场空间。”
  张贤清也坦承,由于政策不明朗,至今也没有强有力的企业大张旗鼓杀入驻地网市场。尽管如此,移植泰龙模式开始圈地的民营企业已经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悄然潜行各地,移植泰龙模式,迅速培植自己的力量,而一些弱势基础运营商也纷纷培植“小泰龙”攻城掠地。
  一个最为戏剧性的场面是,电信与网通南北相望,一面在指责泰龙模式,一面在长江彼岸师法泰龙,借“小泰龙”之力南攻北伐。
  如果驻地网市场政策一旦开放,那么毫无疑问,这将成为电信企业们下一个追逐的热点。
  “既然泰龙可以做,那么各地电信、网通、联通、铁通、移动那么多子公司,那么多员工,谁不能做?”一位业内人士说,“到时不但民企将蜂涌进入这一市场,而且包括电信、网通在内的电信巨头同样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凭借其雄厚资本和先天优势长驱直入。”
  独自在成都直面多方阻力,却坐视各地拓展良机而不前,这并不是张贤清愿意看到的局面。这也许是迫使张贤清开始连锁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信产部的沉默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监管层可能默许泰龙发展,以观后效。
  这方面最有力的例子就是小灵通,同样由于一直游走于政策边缘,小灵通最早也是受到多方阻力,但在信产部的“默许”情况下,小灵通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形成与移动、联通鼎足而立的局面。
  这个政策不明朗的“机会市场”令UT斯达康总裁吴鹰一举成功,而张贤清是否能在驻地网市场的混沌中迅速成长起来,现在还是一个疑问。
  对他来说,要发展连锁并不困难。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有众多的企业慕名找到张贤清,或“取经”或欲与其共谋发展。“只要我点头,他们就可以让我以技术入股,在当地开合资公司,移植泰龙模式。”张贤清说。
  这令最主要的牌照问题得以巧妙绕过。电信业务是许可证准入,目前政策还未明朗,各地通管局显然难以为泰龙绿灯放行,而通过与各地拥有牌照企业合作,甚至收购类似企业,泰龙可以轻松获得许可证乃至当地资源,迅速切入各地市场。
  据了解,张贤清此前曾于2003年12月中旬专程赴京,考察并筹备在京的分公司,而据透露,泰龙目前已经基本敲定在北京、西安、重庆、武汉等地成立第一批分公司,在远一些的计划中,更多的城市也将列入他的考察名单中。
  事实上,张为融资和扩张的准备早就已经开始进行。2003年9月,张就已经聘请咨询公司为其进行上市融资和建立分公司作准备。而据了解,张亦有意通过创业板或其他方式取得相应融资。四川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处官员孙亚西此前在非公开场合表示,该处目前正在负责为创业板储备预备上市企业,并已将泰龙列入这一预备名单之中。
  还有更简单的办法。据张称,不乏希望以资金入股与泰龙合作在各地建立连锁的企业,甚至其中部分企业与泰龙的合作计划已经进入倒计时。
关键字: 泰龙模式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刘** 嘉兴 技术支持工程师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