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2003,财经时报,年末一般是举行各项评奖的时候,企业只要够大,各大奖项自是少不了。但今年有
两家非常规公司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没拿什么奖,却备受争议的华为,另一个是同样备受争议,拿奖却格外多的UT斯达康,这一反差颇有趣味。
华为没有拿到什么奖项早在意料之中。原因除了一贯保持低调外,它今年头疼事也着实不少。先是年初和思科对簿公堂,再是起诉前华为员工盗窃知识产权,后半年大张旗鼓地介入小灵通的生产,业界的反馈却普遍不高。这个向来被视为标杆的企业,不从何时开始变成了保守和后知后觉的代名词。
而UT斯达康拿奖之多却有点出乎意料。国内,吴鹰被评为10大IT经济人物之一,同时获得2003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提名。在国外,UT斯达康刚刚被《Business 2.0》杂志评为2003年成长最快企业的第一名,紧跟着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4年世界30大技术先驱企业之一。
满脸大胡子的吴鹰显然是位新派人物,与华为任正非不同,吴鹰更愿意站出来为自己企业的产品辩护。虽然有时和主流的声音不同,会招致一些批评,但总觉得比闷声不响要好。
何况吴鹰的犀利思想令人拍案叫绝。在谈到别人对小灵通技术落后的指责时,吴鹰说:“筷子是不是先进技术,它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好像我还看不到3年、5年会把筷子淘汰,最起码在中国人里头不会淘汰。”
确实,小灵通虽然不会像筷子那么长寿,但若只是为满足话音业务这类基础需求,小灵通的技术落后并无大碍。在短信也逐渐成为一项基础业务时,如果互联互通能被坚决贯彻,小灵通一样能与GSM和CDMA互发短信。GSM和CDMA技术的先进,体现在可升级换代的技术,但中国移 动目前只把网络升级到了GPRS,短期内不再打算继续升级,因此小灵通在数据业务面上无劣反优。进一步说,从小灵通升级到3G,在技术上也绝非不可能。
更为关键的是,企业的观点,一定要亮出来让人家知道。世界管理领域的大师汤姆·彼德斯在新书《Re-imagine》序言里明确提出:“我不指望你同意我在这里讲的每一件事,但我希望当你不同意的时候,你要愤怒地表示不同意,要愤怒到采取行动。”说得更是一针见血!
在中国做事情永远需要多方权衡,诸多利益相互冲突,维护起来难免顾此失彼,来去权衡,最后往往选择沉默是金——不做选择是惟一不会犯错的选择。西方则强调利益明确化,各方明确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达到平衡,并带来市场价值最大化。
这也代表了中外两种管理思路的区别。中国人把中庸之道带到商业管理中。华为一方面对内强调竞争,一方面对市场、对舆论都采取了稳健态度。在变化激烈的电信市场中,这种稳健有时会成为失去竞争优势的死穴。
长期在中国市场上摸爬滚打,已把华为历练成了世界一流电信企业。任正非对技术的把握未必比吴鹰差,但任正非给外界的印象无疑要传统保守得多。身处这个日趋“时髦”的行业,跟随、不表态、对运营市场的发展缺乏了解、在国际化的时候仍然以锻炼内部人员为主等等传统做法,会使企业陷入被动。
华为在美国的公司名字叫 “Future Wei”,是“未来之路”的谐音,可惜的是,这被国外挑剔的电信分析员们戏称为“又一个像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网站一样的名字”。在国内掀起大波澜的华为和3Com的合作,在国外反响甚微,和具有霸主地位的思科相比,日落西山的3Com毕竟微不足道。
相比之下,UT斯达康的表现则更加可圈可点。在软交换技术领域里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CommWorks,无疑是3Com公司最好的资产之一。仍把UT斯达康当作中国企业看待的话,UT斯达康对CommWorks的收购是一则精彩的企业国际化案例。
在国外,华为被看作是中国的土企业,依靠成本优势要到国外去抢占市场;UT斯达康则被看成是在中国做得尤其成功的美国企业,再到世界其他地方去发展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国内的普遍观念是:已经修成正果的华为才是武林正宗;UT斯达康只是借着小灵通起家的“机会主义分子”,成功不过是一时运气,最后必然会挫折或失败。
我们已经看到无数先例,小企业在一夜之间迅速成长完善,而原本成功的企业由于失去前瞻视角而失去战略优势,一般情况下,这种优势的退化缓慢得让人失去警惕。诚然,经历了《华为的冬天》洗礼的华为人,拥有吃苦耐劳的素质和先进的管理体系,在市场环境严酷的条件下,即使犯了战略错误也能坚强地活下去,但我们希望的要多得多,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领先世界、屹立不倒的华为。
英雄莫问出处,但要能屹立潮头而不倒才能称得起是真英雄!
作者系Frost & Sullivan(中国)公司总经理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