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要3G来干什么?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03-11-12 13:14:27  文章来源:原文转载  

导读:

11/12/2003,傅继红 张伟 “有几次,我问几家电信运营商的老总,假如政府现在就发给你一张3G的运营牌照,你要拿它来做什么?”站在台上发言的史炜显然越说越来状态:“他们谁都没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却反过来说我这个人较劲……我认为,如果在开放3G的目的上,政府、运营商、设备商等利益主体不能形成一个正确而清晰地共识,那么3G的牌照不发也罢。”  话音刚落,台下听众的便立时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开始热烈地鼓掌,也有人不以为然地哈哈大笑。 史炜是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并担任”中国电信体制创新“课题组的组长。以上是他在日前”3G全球峰会“上进行的发言。而与会的代表除了一些电信行业的专家和媒体记者,更对的则来自国内外众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这些电信企业则包括诺基亚、爱立信这样的跨国厂商,中兴、华为这样的本土选手,以及中国的数家基础电信运营商。 
  史炜的发言显然让这些代表中的绝大部分感到有些不悦,因为他们此次参会的目的恰恰正是为争取”中国政府尽快开放3G市场“鼓与呼”。 
  心急如焚的一群 
  “设备商最着急。”信产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胡坚波对记者说:“能在未来的中国3G市场中划出多大一块份额,将直接决定着这些电信设备商日后的命运!”根据他的测算,在中国政府发放3G牌照后的数年时间里,中国移动市场(以四家运营商计算)购买和维护网络系统的费用支出,将至少保持在每年800亿至1000亿的水平。 
  对于正在全球市场中举步维艰的国外设备商、以及正努力跻身于国际级企业行列的国内设备商而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数字。 
  但将“眼中肉”尽快变成“盘中餐”的主动权显然不在设备商的手中! 
  “口水都快流干了吧!”电信研究院的一位人士在与记者闲聊时戏称:中国政府对于开放3G市场的谨慎态度吊足了设备商的胃口,“如今凡是有关3G的会,设备商基本随叫随到,并会借机大谈特谈3G的技术已经成熟、中国政府正面临着多么难得的牌照发放时机。” 
  但信产部仍然将3G停留在测试的阶段,在3G高峰论坛上,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说:“3G第二阶段的测试方案将从今年11月开始制定,明年2月正式启动,而测试的时间将大约持续一年。”这个消息让早已心急如焚的设备商很是伤感。 
  “没有办法,只能继续争取。”华为的一位副总忍不住对记者抱怨:“我们的3G设备都卖到国外去了,却没办法在国内落地。”而据他介绍,华为5年来在3G这个“恐龙项目”上的投资已累计40多亿,“总该有些收获了吧。” 
  而运营商对尽快发放3G牌照的热情也同样普遍高涨。 
  “电信、网通甚至铁通这几家固话运营商是巴不得明天就能拿到3G牌照,据说他们已分别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多次与设备商合作进行了外场的试验;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因为在与联通的竞争中,移动的网络技术,尤其是数据传输上的劣势正日益显现,移动不希望3G拖得太久,现在要求打破移动垄断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胡坚波说:“只有联通的积极性一般,因为他们如今的网络技术水平已有不小的优势,如果需要,联通也只需用两三个月的时间便可将目前的网络水平提升到CDMA-2000 EV-DO(3G)。” 
  不均衡的内驱力 
  史炜将这些四处呼吁“发放牌照”的设备商和运营商称之为短视的“狂热”:“各家只顾各自的眼前利益,设备商只是要将产品尽快地换成货币;运营商只是要尽快地跑马圈地。”史炜说,“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是危险的征兆,因为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个产业链上其他人的死活。” 
  “如果运营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盲目大量投资,那么这些投资的安全性将具有极大的风险,更谈不上什么资本收益率。”史炜认为,焦躁心态的背后,往往预示着最大的风险:“3G不是生日礼物,可以随便送来送去。” 
  而胡坚波则将3G产业比作一辆马力强劲的战车,而来自不同层面的需求则是这辆战车前行的内在驱动力。在他看来,目前阶段在中国市场推动3G业务发展的力量是不均衡的。 
  “从产业需求上来讲,国内设备厂商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在2G市场获利不多,所以纷纷希望在3G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以缩小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差距,目前来看这一需求最为强劲。” 
  “从政策需求来看,中国的移动市场双寡头垄断、甚至是单寡头垄断的形势无法保证该行业良性发展,需要引入新的运营商参与竞争,2G市场已不现实,只能依靠3G。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分析。” 
  “从运营商的需求角度来看,对3G的需求更多是因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在技术上升级,所以这是相对被动的需求。” 
  “从业务需求而言,虽然某些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的数据服务已有一定市场,但这种需求尚不明显;而从网络容量的扩容需求来看,某些大城市的网络容量确已出现一定程度饱和,但这只是局部的个别现象。” 
  “很明显,这个产业发展的内驱力并不平衡,更多的是来自产业、运营商、以及政府。”胡坚波说,“而真正来自消费者的需求则比较薄弱。虽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加以适当引导,即所谓的‘供给引导需求’。但这种引导毕竟是有限度的。” 
  胡坚波认为:“3G的发展将取决于多利益相关方的的博弈结果。”但博弈论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命题:即当每个参与主体都在极力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时,最后的最优均衡却是一个最坏解。 
  决策层的使命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政府主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对3G发展的决策作用。” 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认为:“至少目前来看,国家对发放3G牌照审慎、科学的态度是非常成功的。” 
  市场人士一般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愿发放3G牌照,主要是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标准尚不成熟,中国政府是要给TD-SCDMA在正式商用之前留出足够的试验时间;此外,有关方面希望借机适当打压国外设备商的产品要价;以及在IPR(知识产权)谈判中获得主动地位。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发展3G?或者说希望通过发放3G牌照达到那些目的。”史炜说,这是一个貌似简单却非常根本的问题,不同的思路必然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 
  史炜说:如果我们只是将3G当作一次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或者民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好机会,那么我们损失的可能会比得到的还要多。所以,他表示自己更愿意相信,有关方面之所以在开放3G业务上慎之又慎,除了出于对“产业发展”、“知识产权”等因素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政府正在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并努力找准自身在3G发展中所处的位置。 
  “政府应力求通过3G牌照的发放,来推动中国移动市场乃至整个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史炜说,“至于具体的目标,便是打破目前中国移动市场‘大头带小头’的垄断格局,从而更加有力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胡坚波同样认为:大力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并没有错,但政府也不能以侵害具体运营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实际上,假如TD-SCDMA技术标准能在未来的中国3G市场中占有20%的份额,就绝对算是打了一场翻身仗,就应当算是打了一场天大的胜仗。” 
  陈金桥则说:政府在有关3G产业战略的认识上正逐渐成熟,“政府在其中将扮演一个‘选择性干预者’的角色,比如在至为关键的技术标准选择问题上,政府将会尊重市场优先选择的原则,技术中立并尊重运营商的利益,尊重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而绝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决定者。” 
  实际上,从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在“3G高峰论坛”上的讲话可知:至少在未来一年的时间内,中国仍然不太会正式确定3G技术标准,更不会发放3G运营牌照。 
  “在2G以及2.5G市场上,中国截至9月底的移动通信普及率仅为19.5%,这个数字才刚刚达到全世界移动通信的普及率平均水平的下限。所以,中国2G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至少今后几年每年新增几千万用户是不成问题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对于发展3G业务中国实在没有必要太心急,“或许,这会帮助我们的政府更加准确地找到自身应处的位置,帮助我们的某些企业回归理性。”(中国经济时报)
关键字: 3G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刘** 嘉兴 技术支持工程师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