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芯’动力,助力FTTx规模建设”圆桌论坛纪实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11-09-08 07:43:00  文章来源:本站消息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

9/8/2011,由武汉华工正源主办、C114通讯网承办的光的“芯”动力  助力FTTx规模建设专场研讨会,于2011年9月7日下午在深圳召开。

   以下为大会圆桌论坛的文字实录,主持人为华工正源总工程师胡长飞先生。

   胡长飞:谢谢各位专家代表。下面请唐总、贝总、吴总、David Khalifa、Dr. Quentin Tan上台给我们交流一下,也请各位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这也是一个面对面对产业链专家做交流沟通的机会。我也搜集了几个问题,所以最开始请一下唐博士,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现在谈的更多的是电信运营商的产业化,现在广电也在做PON的产业,这块来看从NGB的模式来看,就涉及到资费和带宽,这个和电信有什么不同,第二个是在资历上谁有优势和互有不同。

   第二个问题是刚才一直在聚焦谈整个产业链上更多聚焦于光模块和芯片上,PON网络上是有缘和无缘产品,在这个上面是否还有降价的空间。

   唐雄燕: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广电,它的技术和电信都很类似,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KBO的技术,可能有PON加EOC这样的技术,两者来说,因为它使用PON也是推一些技术在做,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广电进入这个市场,也比较困难,困难在哪里?因为中国宽带市场基本上是被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控制住了,新进入这个市场也比较难,和美国不一样,美国的窗口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做这个了,所以比较快的起来了,但是现在不做就有面临一些挑战。资费老百姓认为越便宜越好,便宜不能盈利的话,就使得这个产业没有办法可持续发展,所以中间有一个度的问题,就是运营商有了,他们赚了钱,设备商才可能赚了钱,所以不能打价格战。有缘和无缘是ODN的问题,因为PON只有几百块钱了,所以主要的网关的投资ODN占主要的成分,现在把ODN的价格降下去也是下一步要考虑的,因为价格和质量要保持平衡,原来我们也有一个教训,当时是为了采购一些ODN的东西,但是发现质量不好,这个都是需要在价格和质量中间维持一个平衡的。

   胡长飞:我看场下的观众也来了很多,他们有一些问题,对运营商唐博士有问题可以举手发言。我想大家对运营商的规划都是比较认同的。现在运营商有三位系统的代表,我也抛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所谓谈的PON的终端,怎么从差异化的终端,向用户体验的接入,想听一下系统专家的意见。第二个是从成本的控制上,设备厂商如何理解成本的优化和降低。

   吴华忠:怎么样把能力转变为产业链的能力,这个是一个思考。最近说Iphone的模式,我们其实前提是好的,希望做好。但是这个问题在一块是在什么地方,坦白讲,从产业链真正有很大改变的东西是我们需要的。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讲,我理解刚才提到了三网融合的事情,希望简单里看,比如说光纤到户,讲个例子就是盛大,你改一个10兆到8兆,运营商愿意把光纤拉到了,不能单纯说是10兆的带宽,不能变成20兆、50兆,单纯卖带宽的模式是很困难的,对整个网络和产业是困难的,对于用户来讲,并不在乎带宽是多少,所以我们觉得比较现实一点的话,就是我们在看真正在各种细分市场的时候,这种业务终端能够开放的体现出来,这个不单是终端的问题,可能是端到端的问题,对于用户是一个点,但是对于我们从设备到解决方案,把端到端的通道打通可能对管道的能力有效用起来是比较有用的,这个是我的观点。

   许志成:今天听了大家的很多演讲,我觉得成本问题大家提的特别多,我们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成本的传递,就是首先为什么运营商买设备的要求是低价格的,要求价格低,他用PON来建设网络,但是它卖给最终用户的时候,最终用户不买帐,所以我们看到唐博士刚才联通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来,年年在持续的下降,而且还没有止住的迹象,今年是50,明年可能就40多了,所以要从源头考虑,源头考虑不好的话,要寻找一种让用户买单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就需要大家一起研究,一个是作为我们设备厂商来说,我们要寻找宽带上新的东西,比如说OU上提供一些物联网的应用,这个可能在探索阶段,这个是一种思路。另外在设备上,不仅是接入的设备,还可以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采集,如果这些采集的软件做出来,帮助运营商对用户的行为习惯做一些分类,然后向用户推荐他愿意买单的东西,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出去旅游,旅游之后,他喜欢共享自己的一些视频或者图象,他的需求就是要每天大量的上传,如果只开4兆,那这个就是下行,那上行没有保障,那知道他的习惯之后,就可以推荐一个方案,就是上行4兆,下行2兆,最终用户愿意花钱了,那价值链的传递就更理性一些,运营商赚早钱了,设备商、器件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更大的帮助。

   贝劲松:成本关注是比较多的,基本的方面,希望成本这个东西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的降低成本,这个是希望整个产业链先追求质量,再追求成本。第二点从整个的成本来说,我建议要通过产业链上游、下游、中游各环节的努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成本降低下来。

   胡长飞:谢谢贝总。下面的观众可以进行提问。我想问一下,我理解在下一代产品中,你们怎么样通过IC上的成本和控制上有一些什么想法和创新。

   贝劲松:现在我们听到前面几位老总讲的成本压力非常大,从我们IC的厂商来讲,我们觉得要达到成本的需求的话,一定要用CMS工艺,我们现在的IC工艺都是用的这个CMS工艺,以达到框住成本,还要在质量上达到运营商和客户的需求。另外从功能上,我们下一步的芯片还要有更多的功能,把外部的元器件等集中到芯片中,这样进一步降低成本,从功耗的角度来讲,因为我们是用的是CMS工艺,这个工艺比其他的工艺功耗低很多,下一步我们在芯片上运用更多的功能。我们现在的想法是下一步的芯片包括用CMS工艺要改进,还要加入一些功能,把现在的功耗进一步降低到25。

   胡长飞: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从节能和功耗上,在一些智能化,现在有一些低成本的ICU,我们是否有更多的办法把成本进行控制。

   贝劲松:我们现在是外接的MCU,我们做芯片的时候,客户要求灵活性,因为产业上对这个定义还不是很成熟,今天看到要求是比较成熟了,我们认为是做的比较好的时机。

   胡长飞:不知道现场的观众有没有需要提问的,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圆桌会议就简短的结束了。

   吕兰斌:我有两个问题,我是属于设备厂商贝尔的,首先给我的甲方提一个问题,就问唐博士,因为现在电信、联通,包括移动,对于PON都有需求。我的问题是对于不同的PON引进的时候,电信推出了自己的标准,移动也会有一些测试标准,我想对于联通的话,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自己的标准。

   唐雄燕:我们企业也有自己的PON标准,我们的标准原则上遵循国家和国际的标准,自己也会稍微定义一些管理上的要求,包括测试也好、设备也好,都有相应的标准,也是有的。

   吕兰斌:那和其他的差异化的是什么?

   唐雄燕:我现在个人感觉,不管是EPON还是GPON,技术上都是成型的,有争议的地方是在管理上的一些要求,其实是更上层的一些要求,底层的东西都是大家使用的标准化的东西,包括芯片、器件,这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异。

   吕兰斌:问胡总。华工正源有很多的战略手段,我们有很多的厂家,包括青岛的海信,我想问和他们比起来,你们的发展在竞争过程中如何保证自己的优势。我们今天谈了很多成本,今天可以不谈成本。

   胡长飞:我首先理解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伙伴更多的理解是很好的合作和竞争的关系,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成长,我们是相互成长的关系。对于华工来讲,我们10年来致力于光芯片的打造,我们2006年以来光芯片在行业内的运用和影响,是我们公司自己的发展过程。

   第二点从光模块端到端是垂直的整合,我们在国内是具有这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我们现在只是通过客户的需求,在我们自身技术的保障上,把自己端到端和垂直的能力发展大,我相信这个是我们目前要做的,也是要提高的方面。所以对这个进行了简单的答复。谢谢。

   唐雄燕:我来补充一下,刚才贝总问的联通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我们都是设备厂家,国内3大运营商,前一段时间开会,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某两个运营商之间标准出现了冲突,就是定义同样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标准,当时也很难找到解决方案,我有一个建议,国内PON的机制都差不多,但是标准上尽可能的做到相融,要加强这块的沟通,特别是国内组织方面要加强这方面的沟通,效果会更好一些。

   张昱:我问一下华为的吴总,您如何看待PON的发展前景,它是否会成为终端还是会成为终极的运用,是降成本还是提高运营的终极运用。第二个问题是设备商更倾向于怎么样的合作方式,是自己做,还是找专业代包厂来做。希望是什么样的合作模式。

   唐雄燕:从本身来说,不能称之为终极的方案,我的理解是在当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它是否能降低多少,取决于自己本身的占比,以及生产工艺的把控,特别是成本率和后期的测试问题,降低多少还取决于终端厂家,这块评估一下成本可以降低。当然如果整个器件成本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降低,只要能降低成本,保障高质量的话,各种模式都是欢迎的。

   第二个是希望什么样的厂家来做,它实际上取决于与测试相关的,如果说专业的终端厂家能够从测试和光指标保障方面能达到水准的话,我认为终端厂家可以做,特别是刚才谈到的一些通过芯片降低测试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自动化的测试,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可以做。也建议这些东西在没有完全做到之前,不论是哪个来做,都要在质量把控方面做出控制,要服务好客户。

   吴华忠:我们现在讨论各种各样的技术,今天的主题也都聚焦在成本上了,我们寻找各种各样的技术来降低成本。我们强调一下,有时候被成本压得透不过气的时候,那我们就要从整个角度来看,它是否会因为你降的一点成本造成其他的问题,这个就要考虑到整个光模块的质量是否有大的风险在上面。另外一个问题也不好讲,就要看整个到时候我们希望整个产业链的能力做到协同的角度把成本做到最低,通过产业链哪个角度做最合适,够要到时候再看,现在还不能预测是什么样的。

   问:我想问一下华为公司的吴部长,因为前三、四个月之前发布了一条新闻,就是华为收购了英国的CIP公司,是否华为要在光芯片方面有所发展,做系统化的商务方面,华为是否要在光芯片整合方面有什么作为呢?

   吴华忠:你的问题很清楚,因为这个领域不是我负责的,所以我不能讲太多。但是总体来讲,在华为,我们的基本策略是希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希望我们的解决方案有竞争力,但是你的问题不是我所管理的,所以我不是很清楚。谢谢。

   问:我想问一下光子集成方面的问题,国外都是以公司的形式开展工作,在国外有一篇报道就是中国光电技术的最新进展,基本上像国家支柱的项目都是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在这两种情况下,中国的发展方式有利,还是私人投资的方式有利?华为收购英国的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先例,在企业界的投入方面是否薄弱了一点。

   唐雄燕:你的问题非常的尖刻。先谈一下个人的看法,首先对于咱们国家像863项目,对于项目本身来说投资是没有错的,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我们确实很盼望它真正能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就是产业在国家的扶持下,形成一个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非常希望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抛弃一些短期的行为,能够看得更远一点,通过这几方面的结合,很希望产业链的上下游一起合作,真正构建产业链的核心能力。

   刚才也谈到了一点,作为我们公司,我们希望和产业链的上下游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双赢的模式。

   胡长飞:我们通过上中下游的产业链,能够达到共赢,感谢各位。

   张昱: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的会议进入到了尾声,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对我们的支持,也感谢各位朋友能在白忙之中抽时间来到我们的研讨会。

   未来FTTX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也会有更多的精彩。我谨代表华工正源公司邀请各位明年我们再相聚。各位来宾,此次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字: 华工正源 胡长飞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