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2011,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冀勇庆
4月18日,华为发布了2010年年报:销售收入达1852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达到238亿元,华为持有可用现金流为381亿元。比起2009年,华为2010年的业绩有了明显的回升。
与一年前发布的2009年年报相比,这份76页的2010年年报足足厚了18页。从年报要求的各大要素来看,非上市公司华为的2010年年报可谓一样都不少,只是披露的详细程度较上市公司略少一些。
要说这份年报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公布了华为的董事会成员以及他们的简历。公众第一次得知,去年年底上任的华为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一共有13位,他们分别是:
正副董事长:孙亚芳、郭平、徐直军、胡厚崑、任正非;常务董事: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董事: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众所周知,董事会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能够代表股东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公司的战略方向。因此,通过分析华为董事会的变迁,能够了解华为未来的的发展方向。
虽然华为并没有公开披露过此前一届董事会的成员名单,不过通过工商注册资料可以查到,华为“老”董事会一共有9位成员,他们分别是:孙亚芳、郭平、徐直军、胡厚崑、任正非、徐文伟、纪平、费敏、洪天峰。
如果我们按照他们的出生年代来分类的话,就能够看出一点有趣的现象了:华为“新”董事会有5位正副董事长,其中最高领导人任正非和孙亚芳均是“60前”,另外3位副董事长郭平、徐直军、胡厚崑则都属于“60后”,“老”董事会离任的3位董事纪平、费敏和洪天峰也均生于60年代。
再看看新加入的7位董事,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中,李杰、陈黎芳也是典型的“60后”;而丁耘和余承东的出生年份已经到了1969年;孟晚舟的年纪估计跟他们两位差不多,她是任正非的女儿,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1993年加入华为,一直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现任华为CFO;而万飚和张平安则都是1972年出生,今年还不到40岁!
如今,以任正非和孙亚芳为首的华为第一代创业者已经把大部分权力移交给了“60后”。这些接班人年富力强,而且在多个重要的管理岗位上历练多年,例如胡厚崑先后担任过销售总裁和CMO,徐直军则曾经担任过CMO和CTO。这也得益于华为最高管理层EMT(执行管理团队)的轮流坐庄制度:每位EMT成员都会担任半年时间的“副CEO”,主持EMT的日常工作。此外,这些EMT成员负责的领域每隔几年也会轮换一遍。这也使得华为最高层中的“60后”已经完全熟悉了公司的几乎所有业务领域,能够承担全面的管理工作。
而“70后”和“近70后”们则更多地承担了某个领域的领导工作。例如,丁耘负责研发,余承东负责战略与Marketing,万飚负责终端业务,张平安则负责合资公司华为赛门铁克。
一场世代交替正在华为静悄悄地进行中。一方面,它考虑了过去的延续性,“新”董事会排名前6的均为上届董事;另一方面,它也大胆地引入了新鲜血液,一些新人进入了最高决策层。有了这样的延续性和新鲜血液,我们对华为未来的发展又多了一份信心。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它是国家、机构还是企业,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新老领导层交替的时候。在过去,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民营企业两世而衰的活生生的例子,也看过了一些成功完成交接班的民营企业;但是,我们还没有看过像华为这种有着2000亿元营收的技术型企业的世代交替。
虽然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华为的世代交替就一定会顺利完成。企业家迟早会离去,而企业却能够基业长青。华为要想实现创始人任正非的理想,成为一家营收800亿美元的世界级企业,它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
以客户为中心成立运营商网络、企业、终端和其他4大营运中心,弱化集团EMT的职能,将更多的决策下放给营运中心,加快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将来的华为能够更上一层楼。
而在这个时候,公司治理层面特别是董事会职能的进一步完善也就至为关键了。由于华为不是上市公司,目前的华为董事会看起来更像是内部董事会,董事们基本上都是EMT成员,这也使得华为未来的发展缺乏新的思想和新的尝试。实际上,我们看到华为在开展全新的企业和终端业务的时候仍然沿袭老的思路;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时候缩手缩脚,在投资并购的时候按部就班……
因循守旧、亦步亦趋的思想和习惯,已经成为阻碍华为进一步前进的最大障碍。从董事会的角度来看,华为能不能再开放一些,引进一些海外背景的华人创业家和企业家加入华为董事会?能否让更多的外部智库担任华为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重要职位?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华为三思而行。
华为想要继续有为,关键在董事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系知名财经作家,曾任《IT经理世界》首席记者,专注企业商业模式及企业家管理能力的研究。著作有《华为的世界》、《狼战》、《平台征战》、《头寸》等。)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