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008,(作者:光纤在线特邀编辑 宋军博士)前不久,跑到材料系听了一个关于GaN材料的报告,主讲人是大名鼎鼎,被誉为蓝光之父的Shuji Nakamura(中村修二)。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还是在本科上一门叫固体光谱学的课,听授课老师谈到的。那个老师谈到当时世界上好多人搞蓝光,可是都不成功,唯独被一个不出名的小公司的一个小人物搞出来了,一下子轰动了世界,并在06年被授予120万美元的技术大奖,那个人就是中村修二。
报告历时两个小时,系统讲了他的工作过程和现在的一些研究情况。坦率的说,这个报告并不精彩,甚至有点枯燥,特别是他在描述自己成就时用了一个词,让我和我的同学面面相觑。他说之前他一直默默无闻,可是自从93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后,到了95年,他成了世界上一个“famous”的研究员。呵呵,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在公开场合用famous这个词形容自己的呢。由此可以看出,Nakamura教授其实是一个纯粹的研究者,并不善于演说。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默默的去搞研究吧。
回想当年,Nakamura说到,在1989年他开始搞GaN时,世界上有ZnSe和GaN两种材料可能被用于制作蓝光LED,显然那时候前者是主流,全世界搞ZnSe的研究者超过一万人,而当时搞GaN的全世界不到10个人。原因是高质量的GaN晶体很难获得。而Nakamura说他之所以选择GaN作研究目标,而不是更流行的ZnSe,理由似乎有点滑稽,因为搞GaN的人少,因此更容易写论文。Nakamura说那时那刻,他自己怎么也没想到,会是他基于GaN发明了蓝光LED,在一个小公司,非常少的预算,就他一个研究员。
Nakamura在1989年开始蓝光研究,在1996年达到巅峰。细看他的研究成果,还真算得上硕果累累,按照年头划分简单总结如下:
1990年,Nakamura先对GaN生长工艺MOCVD做了改进,提出了双流送气法;
1992年,他用改进的MOCVD去生长p型GaN,通过热退火工艺,消除了氢钝化的影响;
1992年,他成功生长出了高质量InGaN单晶层;
1993年,Nakamura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蓝光GaN的LED;
1995年,为提高发光效率,他基于多量子阱结构,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脉冲式的InGaN LD;
1995年,没过多久,他又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连续光发射的InGaN LD;
1996年,Nakamura又率先制作了高亮度的白光和绿光LED。
很遗憾,在96年后,Nakamura就像他自己形容的,享誉世界了,而就从这一年开始,他也再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成果问世了。但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持续,有系统的工程,先解决工艺难题,改进了仪器装置,为单晶生长创造条件,进而制作了蓝光LED,接下来的工作是要提高发光效率,于是考虑结合量子阱结构,这些都做完了,就想到去搞绿光和白光。从这个过程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国现在的研究现状,真的有些浮躁,现在很多中国的研究者习惯跟着世界上时髦的课题走,急于发一些论文,但却没形成自己的体系,更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听了这个报告最大的收获,也许不在了解蓝光本身,而是学会了如何去搞研究。踏踏实实很重要,先着手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再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搞应用吧。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