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三周年随笔 文/杨海峰
转自通信世界:在过去的两年中,通信行业的主流媒体《通信世界》周刊连续将港湾网络评选为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一下这家从成立到现在我都一直在亲密接触的企业。
三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港湾网络,从建立到今天的每一个足迹都让我记忆犹新,值此港湾网络走过三年之际,将我所认识和理解的港湾网络展现给大家。
技术的“叛逆”与华为体系的形成
在记者的印象中,在港湾网络谁都不愿意提起华为,更不愿意提到“叛逆”这个词。然而,在我采访的多家国外优秀网络厂商时,他们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叛逆”行为,说道这里,我想许多网络圈里的人都知道我所指的思科体系,有一家从思科衍生出来的新兴网络厂商的CEO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就是从思科出来的,而我公司中60%的人员来自与思科,其中的40%是来自思科市场部的人员”。他解释说,思科在技术的演进中其实比较笨拙,而市场上真正需要的技术恰恰掌握在市场人员中,当这些市场人员感觉到新的需求可以诞生新的技术方向的时候,他们丝毫不留恋在思科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而是迅速脱离思科,创建新的公司,提倡新的技术理念,在整个思科体系中,这样的企业非常多,几乎个个成了思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出身,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断涌现技术的叛逆,科技界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这种叛逆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现在,这一现象逐渐开始在中国上演,这就是华为体系的诞生。说起华为体系简单理解就是在华为成长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些与华为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企业群体,大部分都将成为华为在不同战线上的竞争对手。虽然港湾网络最不愿意被提及自己对华为的“叛逆”,但是不能否认,在中国的华为体系中,港湾网络是抹不去的一笔,当然,我是赞成这样的叛逆行为的。
港湾网络诞生的前提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早在1997年,就有人预测未来互联网流量将超过话音流量,成为电信网的主流。而国际电信联盟也在2000年时就认定IP技术将成为电信的主导技术,并将产生出一个庞大惊人的经济规模,这就是互联网经济,而且将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成分。互联网基于TCP/IP协议,是一种IP网。要使互联网流量能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要保证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通信体制革命的顺利进行,使IP网成为未来信息网的基础网就必须发展宽带IP技术。
有了新的需求,就必须有新的企业去参与,因为老牌企业需要照顾自己的老主顾,需要延续老技术的延续性,不可能马上去全力投入到新型需求上去,这就给一些半道上杀出的企业很好的机会,港湾网络就是如此。
其实,叛逆行为是需要有人带头的,也是需要有勇气的,更是需要有眼光的,现任港湾网络总裁李一男扮演的就是这一角色,我不是说李一男是一个多么具有叛逆行为的人,而是说他天生就有一种对技术的叛逆思想。
李一男,15岁时便从家乡湖南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1993年6月份,拿到硕士学位的李一男到华为公司报到,第二天就因为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而被提拔成工程师,2个星期后晋升为主任工程师,半年后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一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总经理。次年,技术能力和管理才华出色的李一男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和中央研究部总裁,带领数千名科研人员,开发出几十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及产品。
其实,李一男不仅仅在技术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天分,他更善于把握市场。当然,这其中还有两个关键人物,现任港湾网络常务副总经理的彭松---原华为公司国内市场主管副总裁以及现任港湾网络副总经理路新---原华为技术数据通信部总经理。当然,还有围绕在这三个人周围的公司开发体系与销售体系核心团队。
这三个人和围绕他们三个人的一群人一起构建了一个对技术、对市场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力的团队,这一点从港湾网络近三年的发展可见一斑。有人说,李一男“出走”创业的原因是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改制,李一男是在任正非试图理清公司内部复杂的产权关系的基础上被迫出来的,更有人说,2000年港湾网络的诞生是结构调整中的华为公司的自然分娩物。
我想这种说法都是片面的,应该说,李一男在1997年就已经和围绕他的一群华为人清楚的看到了市场上的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华为一时间不可以改变和实施的,这就是所谓的大企业病,一种连思科这样的企业也无法避免的病。因此,李一男的出走理所当然,这就是我这里所说的技术的“叛逆”,寻求新的道路。
“巨大中华”赖以发家的局用程控交换机市场在国家“八纵八横”基础通信干道铺设完毕后逐渐缩水,原来各自显赫的固网交换机供应商团队也随之寥落,注定了港湾不能走“老东家”华为的老路。港湾看准的是数据网络设备市场,而事实上,这也确实是近年电信设备市场的主要流向之一,港湾把这定位成自己的理念---“构建新经济宽带IP网”。
李一男认为,当前的网络建设正在从广域网向以园区网建设为主的方向发展,从窄带数据互联业务转向宽带网络建设。宽带IP网不是Internet简单的宽带化,它是未来电信的基础网络。
就是这种定位,让港湾网络注定成为近几年国内网络界的明星,港湾网络成立三年以来,公司的年销售额节节攀升,从第一年的2亿到2003年的10个亿,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而对于2004年,他们的胃口似乎更大,要达到20个亿。
据了解,港湾网络目前投资总额达10.8亿元,现有员工1800余人,有近1050人从事网络产品的研究和开发,550人从事市场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其中250人专门从事工程技术及售后服务。
“叛徒”是谁都不愿意当的,但是技术的“叛徒”不妨当一当,作为科技战线的人,更应该有这样的思路,这样的作为,我认为目前这样的叛逆太少了,我期待从微软能够有这样的人,通过叛逆行为为我们开辟新的窗口,我也期望英特尔有这样的人,能让我享受新的速度。
“狼性”的遗传
有人把港湾网络快速发展归结为这样一句话:“港湾网络用现成的技术、现成的开发人员,只是把从华为带出来的图纸变成产品去卖,成本当然很低,因此也就很容易打败他的老东家华为了。”关键是这种华为效应能持续多久?其实,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李一男清楚自己的情况,因此,用华为的方法生存就是最好的方法,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新成立的港湾网络将自己定位成华为公司网络设备分销商。一方面,可以在较短时期内摸清楚市场营销规律和打通各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也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原始积累。所有的一切由地道的“华为帮”操作,“狼性”的遗传暴露无疑。
事实上,港湾网络的“狼性”丝毫不必华为差,近几年来,随着华为的不断扩大,华为心中的重心主要放在与思科抢夺中高端市场,来自对方的竞争压力让它无暇它顾,从而在小项目和部分中、低端产品领域留出了缝隙,让港湾网络钻了进去,并挺了下来,最终在短时间内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无论华为、还是思科,都没有想到。简单的例子,当前宽带IP产品领域,港湾网络目前市场占有率在7-8%左右,而华为也不过10-15%,二者已经形成“全面竞争”。
在北京金融街,中国四家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都错落在这些地方。华为公司那些漂亮富有朝气的女公关们每天都穿梭其中,为华为总部不断的搜索运营商的蛛丝马迹。对于港湾网络,如何把握市场、如何把握机会,是华为遗传给他们最好的基因。
在华为内部创业计划中,公司外包销售的领域一般来说,都是那些市场零散、风险较大的企业专网用户,而像电信运营商这种大宗优质客户则紧紧抓在手中,而这正好为新进入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市场开拓机会。
港湾网络一开始就把主要目光瞄准了当时潜力巨大,但开发不完全的教育、电子政务等行业用户,而非竞争已然白热化的大电信客户。在行业渠道建设上,通过细分行业,港湾网络与各行业代理商展开了深入的战略合作,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很快便在这些冷门行业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目前,这些行业包括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电力、厂矿等等。
对于几个典型的行业趋势,港湾提出了自己的城域网解决方案,认为政府行业的特点将决定其对城域网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即“多网”的结合,如贵港政府机要网、广西卫生网等;而对于教育行业,由于多媒体教学等的需要,新业务的数据,如语音、视频等业务的溶合将成为重点,这在其广西大学的网络建设项目中已经得到运用;此外,随着国家的电力机构改革,各类职能部门对技术的引进,即技术的提升也给港湾网络很大的发挥空间。
反过来,在这些行业逐渐站住脚之后,港湾网络在反过来进军电信行业,其立足点就是宽带IP网络的建设,先后有万兆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ADSL/VDSL宽带接入设备、以及面向NGN的大容量综合接入万门局等,并成为国内万兆IP电信网的主流倡导者之一。其中,典型例子就是在ADSL宽带接入方面的不俗表现。
两年前,港湾网络提出了纯IP内核的ADSL理念,这一理念在最初经历过怀疑、观望甚至排斥之后,到了今天,已经被业界所普遍认可和接受,并且在逐步取代基于ATM内核的ADSL技术和产品。目前,作为后起之秀的港湾在两年时间里已经跃居国内ADSL供应商的主要阵营,进入2003年ADSL高速发展期后,国内ADSL综合供应能力,港湾网络已经跃居第四位,并对一些传统ADSL优势企业造成强大压力。
在整个宽带产业链中,港湾网络作为基础的设备供应商,为运营商提供一个低成本的网络建设方案,使运营商能够建设一个可运营管理的电信级网络。可以说,港湾网络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宽带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推动宽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围绕IP,从边缘行业入手,再切入电信行业,港湾网络完成了一个向新型全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过度。抛开与华为的千丝万缕不说,港湾网络的产生实际上正是我国网络设备设备市场逐渐细分的必然结果,而其生存状态也反映了这个市场逐渐向行业纵深的必然趋势。
港湾继承了华为在销售方面的种种经验,加上自己的二流甚至一流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了中国所有的领域,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对于这家新型的富有“狼性”遗传的企业,仅仅用“狼性”的遗传就可以概括了吗?
港湾需要强化“豹性”
有一句话形象的说:“华为的成功难以复制,甚至连华为自己都无法再次复制。”港湾所走的路与华为相似但不相同,当然,最终的结局,两者都将是国际网络市场不可低估的角色。但是对于港湾网络而言,单纯依靠华为“狼性”的遗传显然不够,港湾网络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显露出自己的“豹性”,如同草原上潜伏的猎豹,无论是羚羊、羚牛,还是草原的霸主狮子,都不得不对它小心提防,因为它总是会在自己大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发起攻击。
提起李一男,很多业内认识都认为他在港湾刻意模仿任正非,除了在少数重要的活动匆匆露面之后,李一男和任正非一样,隐藏在背后,很少接受记者的采访和公开露面。都说这也是华为的“遗传”,从头到尾都无法改变。
但是从我这几年的观察而言,李一男的低调和任正非的低调有所不同。对于任正非而言,华为有太多的秘密,有太多的神话。曾经是学毛标兵的任正非清楚的知道,在中国树大招风的结果。不管你是民企还是国企,过于的暴露自己等于慢性自杀,为了让华为神话继续延续,为了让自己一手缔造的帝国发扬光大,用低调处世是中国千百年文化遗留下来的最好经验。
而李一男就没有这个必要了。有人这样说华为:“如果说华为是群土狼,任正非正是这群土狼的唯一首领。他亲手缔造了业内最大的神话——用三流的产品卖出了一流的市场。”虽然这话有些偏激,但技术出生的李一男则不会这么想,他是希望港湾网络能“用一流的产品卖出一流的市场”的,因此,“技术立命”从港湾网络建立之初便成为规矩,上到李一男,下到普通员工,对外只许将港湾的技术和产品,而不许讲其它的任何东西。用自己的低调去反衬企业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高调,这才是李一男的低调原因。
与华为创立之初不同的是,港湾网络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行业技术前瞻系统和产品策划、研发、实验、测试、质量控制系统,并与国外众多IT厂商在网络通信领域进行紧密合作和联系,在跟踪世界最新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做到准确把握研发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研发层次,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产品和服务的先进性。港湾网络建立了一套引进、培训、使用、激励的人才机制,其主要核心技术骨干人员均具有多年的网络、电信设备工作背景,熟悉各类IP网络通信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港湾网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发展核心竞争力,集中优势走技术立业的道路。所以,在生产方面,港湾网络按照国际惯例,将网络产品的生产外包给国际上知名的专业EMS制造商。
另外,多方引进国外资本,一是优化资本金来源,不至于乱花钱。二是引入国际化的运作经验。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向国际化道路埋下伏笔。
这些就是港湾网络同华为的不同之处,华为是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积累建立起来的现代企业制度,当然,这和当时的时代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港湾网络则直接把现代管理制度引进自己的企业当中,借鉴华为优秀的一面,摈弃糟粕,三年来高速的发展就能说明这一点,这也是国际上许多著名投资公司青睐港湾网络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发展的不同可能会在新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上有所不同。华为目前所学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只要能挣钱的我都将涉足,这和联想的发展思路很相近。比如在3G方面,华为投入了近50个亿,不能说是财大气粗,但是华为始终相信,高投入必将有高回报。当然,在投资策略方面,华为也有抱着试一把的心态。因为作大了华为必须为发展下赌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华为都必须这样做。业界曾有这么一说:“说现在的华为想做什么都可以做成,只需拉一个团队,投入一笔钱就可以出产品,然后依靠自己强大的销售能力,将产品推向市场”。
而港湾网络就不同了,毕竟目前还很小,他的发展必须围绕自己现有的人力、财力,必须围绕现有的业务群体,然后去挖掘和现有业务群相近或者边缘的业务,逐渐做大做强。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去收购一些相关产业也是不错的招数,而不是必须自己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去做。2002年收购路由器公司欧巴德以及2003年年底和深圳钧天的合并扩展光通信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港湾网络正在迅速发展,目标就是技术领先的国际化中型企业。我曾经多次将港湾网络和美国网捷网络做比较,这家一直向全美第二大网络设备供应商迈进的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港湾网络也有着惊人的相似。紧跟思科,却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不去倡导过多的理念,但是却能和老大同期提供相同性能的产品,而且性价比更优越,港湾网络的目标也如此。
当前,低端的传统局域网(LAN)领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和商品化演进。在中小型企业(SME)领域中,局域网的升级周期由二到三年正在延长至四年甚至五年,因此当前升级的紧迫性已经减弱。但是大中型企业领域则不同于小型业务市场,企业的网络建设经费虽然将无法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水平,但是网络硬件的销售将保持平稳,且选择设备时考虑的是质量和功能特性,而不单纯是价格。
这样的市场变化,恰恰给了网捷网络以及港湾网络这样的中型企业更多的机会。李一男认为,当前国内的网络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传统电信业的发展靠的是经验和技术的累积,公司的实力都很强。设备制造商大都是从生产到服务无所不包、产品种类繁杂的巨无霸型企业。而网络界里真正能够成功的企业都是行动敏捷的新兴企业。
在变化快速的网络领域,港湾网络的发展之道就是根据不断的变化与竞争的环境来调整发展的策略。用李一男自己的话说:“我们的优势就是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快速地推出产品,调整策略。”
在李一男看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能够应对种种变化,迅速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港湾网络专注于运营商市场与企业网中的中大型园区网市场,下一步就要在已有的Hammer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技术高端的新产品,提供适合各种细分市场的多种解决方案。
当然,港湾网络终归是一家起步不久的公司,还有很多不足,它还需要获得用户的信任。而这个信任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的是沟通,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以质量、服务赢得用户的信任。
这两年,与电信业的低迷相比,中国的网络市场可以用繁荣来形容,金融、教育等行业的建网工作正在加大力度,网络应用也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在国内网络厂商不断的努力之下,中国的网络产业逐渐成熟,随之而来的就是国产网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网络厂商经过四五年的发展,目前在技术、产品等方面在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同质化竞争的态势正在显露出来,厂商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的新的考验。对于当前的竞争态势,港湾网络企业产品总经理何达炳表示,虽然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日益同质化,但港湾网络坚信只要拥有技术实力,把产品做精做细,满足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做出自己的特色,仍然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跟随和模仿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成功,必须有所超越有所创新,旗帜鲜明地树立自己的风格和品牌。与华为的“狼性”相比,港湾更需强化一些新的特点,那就是:敏捷、高效和强有力的出击。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