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2018, 继续在新竹走访,索尔思在竹科园区的前身是嘉信OIC,距今他们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而不远处的上铨,作为工研院技术转移的第一代光器件公司,也是上个世纪就在竹科了。还有今天名叫凯钰的公司前身是我想科技,第一代的台湾光模块电芯片公司。这些公司的历史比大多数大陆同行都要悠久,可是大家有没有感觉,他们这些年相比他们的大陆同行都要安静许多,这是为什么呢?编辑把这个问题不断抛给接待我们的台湾朋友,得到的回答各有不同,但总结起来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种策略的选择。
面对大陆市场的激烈价格战和不利的付款条件,在大陆的台湾光通信企业选择了避开。选择了退回台湾,他们凭借自己的高品质,转而寻求特定的利基市场。这是许多台湾光通信公司共同的选择。但是台湾毕竟缺乏有效的本土市场,没有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市场本身带来的动力,台湾的光通信企业的竞争力也开始下降。
不利的大环境可能是限制台湾光通信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在竹科,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厂给出的待遇更高,联发科等数字芯片设计公司的业绩和待遇也都超过了光通信企业。在整个竹科,对于光通信公司的工程师们来说,有太多的诱惑。这大概是大陆企业感受不到的。这些年大陆的光通信企业都在从其他行业引入人才,在台湾却是相反的情况。
和大陆企业通常能得到政府的各种补贴和扶持不同,台湾的光通信企业在获得政府扶持方面大为逊色。哪怕只有几百万人民币的政府资金,也要多家公司来分享。
台湾的朋友告诉我们,这些年来台湾极少有初创的光通信公司,原来的光通信企业员工不断向其他行业外流,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行业越来越安静下来,虽然也有少数一些市场亮点。台湾企业的员工自己创业的积极性也普遍不高。所有这些都让台湾的光通信企业缺乏活力。
坐台铁到新竹站的人都会感觉这座城市好古老,完全没有高科技企业集聚地的现代感。不过据说新竹北面的竹北才是高楼大厦林立和更具活力的新城。这就像台湾光通信企业的问题,活力不是没有,而是需要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