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016,上周末在河南鹤壁成功举行的“光纤通信发展50年高峰论坛”上,光迅科技传输产品业务部副总经理徐红春和海信宽带首席科学家黄卫平分别针对光器件现状及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做了精彩的演讲,从他们的演讲中,我们得知中国光器件50年经历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在应用层面,我们与国际几乎无差距,但从研究和产业水平来讲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先看一张图,了解国内企业在产品结构上的位置。
在2.5G/10G的关键芯片,器件,封装,我国光器件企业已经完全掌握并实现大规模生产,但在目前热门的100G产品领域,核心芯片、器件,我们已经掌握其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但部分产品还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红色部分则表示,我们的产品还处于研究当中,尚不能拿出成品,灰色部分在我国则几乎空白。
对比两位的演讲,我们从国内外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种类和研发、主要的财务数据等几个部分来对比我国光器件企业与国际巨头的距离。
从产品生命周期来讲,美国巨头研发投入较高,产品推出早,毛利率高,靠技术优势领先;而国内企业研发投入较低,产品推出较晚,毛利率低,靠成本优势盈利。
从光模块巨头的产品布局上来看,我们的光迅布局于接入网、无线、以太网等传统电信领域,这大概与中国市场的情况有着重要的关系,而Finisar的布局则较全,Sumitomo,lumentum,oclaro等均有布局高速器件和相干领域。
从美国标杆(应指Finisar)与中国标杆(应指光迅科技)财务对比来看,中国企业营收增长较快体现运营管理较高效,尽管毛利率偏低,但净利率相对较高,体现中国企业盈力能力强。
来源:海信宽带黄教授的PPT
最后总结,无论是无源器件还是有源器件,高端关键芯片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我们在相关器件的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与掌握能力、器件工艺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工艺技术研究的关键装备条件水平等方面与国外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企业在保持收入增长,提升经营效率的同时,需要通过持续投入和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才能在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中保持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