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强 浦芮斯光电 浦芮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7日-19日,第九届中国光纤传感学术会议暨产业化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专家工作委员会暨中国光纤传感技术及产业创新联盟主办,深圳大学承办。浦芮斯光电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这是浦芮斯光电暨“老”招金光电子在阔别该会议多年后首次重返光纤传感大家庭。
十七日上午八点三十分,会议正式开幕。本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外光纤传感领域的代表性课题组、专家学者、产业化团队与企业代表。组委会邀请了多位学术界专家、企业精英及优秀青年骨干做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近年来国内外光纤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各参会人员在报告过程中积极交流、踊跃提问,共同讨论我国光纤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报告间隙,笔者向曾就读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老前辈范滇元老院士、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的刘铁根教授致敬,也特意向清华大学廖延彪教授问候。早在笔者十二年前从北美JDSU回国参与创办青岛招金光电子之时,即与廖老师讨论应用于光纤水听器的法拉第旋光反射镜。倏忽间十二年已过,老先生们依然精神矍铄,而我已添华发。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光纤传感行业尽管经历了长足的进步,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大有可为;而朋友圈中的前JDSU老同事杨亚涛博士也在微信中俏皮地调侃起来,声称光纤传感早在80年代就是“朝阳”了。
北京交通大学吴重庆教授就此与笔者讨论,以煤矿中光纤传感应用为例。吴教授认为首先是光纤传感与传统靠电的手段相比太贵,而同时又无法带来革命性的性能提升;其次,传统手段在地下煤矿已布成网路,而欲使用光纤传感则须完全重建网络,既有网络无法兼容,这无疑让煤矿业主举棋不定。个别煤矿使用光纤传感系统也变成了”作秀“工程而已。笔者同意吴教授的观点,煤矿应用典型地代表了光纤传感行业的困境。结合笔者耕耘光纤通信行业多年的经历,光纤传感行业缺乏Killer Products或者说Killer Application也是重要的原因。传统光学中的电光效应、法拉第效应、瑞利散射、布利渊散射、拉曼散射、法布里-帕罗腔、Sagnac环、菲索干涉、迈克尔逊干涉等等几乎都用上了,无所不能,无所不包;却难有一项可以绝对胜出,实际形成各自为战,标准纷争,导致具体到每个应用案例都是定制,最终成本居高不下。对比之下,光纤通信从最初的曲高和寡到现在的走进千家万户,标准化居功至伟;而最初的高昂成本最终证明也不是问题。90年代末期光纤通信系统中最简单的一个光隔离器可以卖到2000美金,而眼下区区100元人民币不到。相信同仁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晚6:30盛大的欢迎晚宴热闹开席。今年恰值光纤陀螺发明四十周年,大洋彼岸的美国与这边同时举行纪念活动。会议组委会特别安排了“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将这一殊荣颁给了中国光纤陀螺之父-86岁高龄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维叙教授。会场展现了温馨一幕,由张先生的弟子之一-中航九院13所所长王巍院士深情宣读颁奖词,清华大学廖延彪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颁奖,全体光纤传感人起立为张先生鼓掌庆贺,掌声萦绕会场经久不息。
张先生很平和地回顾了自己开发光纤陀螺仪的历程,讲到自己50岁才开始研究光纤陀螺,那时什么都不懂;然后一钻进去就是35年,坚持不懈,迄有导弹装备研究领导口中的“最开始原型试验时心里没底,准备四台消防车......现在导弹靠着我们自己的光纤陀螺仪,终于可以打到目标百米之内了!......我们都期盼着您老领这个奖!”
张先生“敢为天下先,开启了我国光纤陀螺研制先河;数十年如一日,他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辉煌成绩;怀着陀螺梦想,他仍在路上”当张先生讲到自己计划在十三五阶段还将继续相关研究时,全场似乎都忘了这已是一位86岁高龄老人!
我们承认中国光纤传感行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如张先生这般的执着与坚韧,还有什么我们做不到的呢?
向全体工作在中国光纤传感行业的同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