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2014, 厦门三优的江总是李凌老师从行业外请来的自动化生产的行家。今天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 编辑向江总请教他眼里的光器件自动化生产。
首先一个问题,光器件自动化生产的涵义是什么?江总说,如果光是谈论自动化程度,许多其他行业几十年前就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生产,但是那种大批量,低精度的自动化并不是光器件行业要求的自动化。对于光器件行业来说,精度高,经常是微米级的调节精度是第一个特点。产品要求变化快是第二个要求。经常是产品规格几个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一次性大批量模式的自动化并不是光器件行业自动化所需要的。为此,光器件行业需要引入的是柔性的自动化生产,绝不是生产线上增加几个机械手,机器人那么简单。所谓柔性生产系统,江总说,理论上可以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产品。日本人曾经有一条冰箱产线,可以适应不同种类规格冰箱生产。但是这种柔性制造系统,学界和产业界已经提了多年,真正形成产能还是有很多挑战。在江总看来,实现品质和效率的提升,逐步代替人工,这才是光器件行业自动化的本质。
第二个问题,光器件自动化生产需求的背景是什么?江总认为首先是光器件的需求量上来了,可以支持自动化生产的能力。其次,人工上升,尤其是工人流动性大的问题迫使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江总说,他们的行业一个熟练工人效率是新工人的3倍,员工的流失对企业损失很大,但是这个行业生产员工偏偏不太稳定。三优成为国内最早上自动化的企业,也是被逼出来的。身处厦门的三优对于员工流失和招工难特别有感触。
第三个问题,如何实现自动化。江总说,三优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凡事量力而行,购买自动化设备时特别谨慎。还有一些设备公司对光器件工艺并不熟悉。这些都需要他们对购买来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做大量的二次开发工作,比如许多设备的上位软件,测试系统等都针对三优的实际工作要求做了改进。还有,通过二次开发,一些设备的加工精度也得到了提高。三优走的是一条土洋结合的生产自动化之路。按江总的说法,他们现在的TO, 组件等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在同行业中应该位列前茅。江总认为,光器件行业的自动化,对灵活生产要求很高。因此,三优的自动化采取的Station by Station的方式,而不是以前其他行业的piece by piece的方式。所谓station by station,是每一个工序的自动化生产。这种方式可以方便适应不同种类组件的生产,只要通过更换模具就可以。这应该可以算是一种简化的柔性自动生产系统。
第四个问题,自动化生产给三优带来了什么?江总说,变化很多,本质上却是平台的升级。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三优的员工数没有增加,产能却成倍提升,产品一致性大大提高。三优的客户现在许多都是国际大厂。自动化生产对三优的发展贡献良多。在三优内部,许多员工也都经历了从对自动化生产疑惑,抗拒到接受的转变。
江总告诉编辑,以他行外人的看法,光器件行业对于自动化生产还可以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这个行业许多技术专家,容易固守原先的一些做法,反倒对自动化生产不利。从生产自动化的角度,光器件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远不如江总原先经历的食品,手机等行业。江总告诉编辑,由于对人工需求更紧张,台湾同行的自动化生产已经走在大陆企业前面。特别是原先生产DVD激光头的联钧E-laser进入TO行业,自动化程度已经相当之高。
编辑最后问江总,如何评价自动化生产引入对光器件行业的影响。他的回答是,如果光器件行业的需求没有明显提升,那么自动化意味着行业里面只有少数几家大厂能存活下来,毕竟自动化生产带来的是一家通吃。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