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012,光纤在线讯,近几年随着光纤到户的大规模部署,中国电信运营商引入集采招标模式渗透到光器件领域,期望获得采购的统一管理、质量及服务的提升以及成本的大幅下降。然而原本涉及价格、技术、品牌、综合实力、服务等多方面评估因素的集采却变得越来越趋于价格导向化,造成了产业链关系的失衡,更是市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激化价格战的“加速器”。
随着中国移动2012年光分路器招标的落幕,光分路器的价格再创新低。光纤在线在国庆前前夕收到一份匿名信,状告部分中标供货商以低价进行不正当竞争。为此,光纤在线向国内主流的分路器生产商寻问他们的看法,大多数被访者认同低价竞争是一种正常的竞争手段,但也有被访者认为是时候促使运营商在招标机制上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只要竞标方法不违返招标规则 不算不正当竞争
一位参与竞标并最终入围的供货商表示:中国移动在初审阶段组织了专家团队对厂家工厂进行现场考察,并在厂家工厂随机抽取样品检测,只有考察通过且产品检测全部合格后方可具备此次集采招标投标资格。所以首先保证了其竞标厂商的品质可靠性。其次,按照最终的综合排名顺序,选择综合排名前8名的厂商为中标厂商,并规定有具体的份额。这些都是所有厂商在竞标前都已了解并认可的状况,不管竞标企业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投标,只要在不违反招标规则下的竞标方式,便都是合法的。
这一观点也获得了多数被访者的赞同,只要竞标方法不违返招标规则就不算不正当竞争。不少被访者认为:自己没能中标也只能愿企业内部没有高人高手段获得订单,却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该诋毁、诽谤别人。部分产品低于成本价也是一种策略,将一些量小的产品系列价格报低,最后争取到总体价格低,并获得较高的综合得分来获得排名。这在运营商的集采招标中也是惯用手段。并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此外,中国移动本身在开标前就针对参标厂商进行抽样检测,也不存在价低质劣的问题。
是时候揭露集采竞标的猫腻
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举报者提到的信息确实都是事实,造成举报这样的现实至少说明三点:一是今年以来PLC分路器的市场供过于求,不少厂家都只能开起3~5成的产能,市场在缩减,价格在锐减,企业走到了负利润的边缘,迫于无奈,向运营商提出质疑。运营商应当重视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和供货商寻求共赢,从而促进整个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运营商集采招标中存在太多猫腻,到了该揭露一些的时候了。“我们都知道集团采购的门槛较高,对企业的规模、品质、品牌、供货能力等的综合实力评估后,才有可能进入运营商的入围名单。而现实是,能够进入运营商的入围名单的,往往与运营商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而所谓供货商的品牌、品质都成为浮云,只更多是对商务关系、对产能、对供货能力的衡量。”持这种观点的被访者表示。
入围厂商可议价?
据光纤在线了解,本次招标的价格落差非常大,确实有报出超低价却也入围中标的供货商。根据知情人士的信息,本次招标以主流1:32为例,托板式封装尾纤型的价格幅度为140~1053,而按照最新的芯片成本价需要70元;2:32的托板式,价格幅度则为140~1204元,据了解其芯片最新价格则为110元。显然这样的成品价对于供货商来说,销售一只必定要亏本一只,可是为何他们一定要报出低于市场价近50%的价格呢?入围后可以议价吗?
一位来自深圳的芯片、FA、材料供应商表示,竞标价很多时候并不代表成交价。且供货商虽报出超低价,却可在交货期上做些手脚,比如超长的交货期为供货商赢得时间引导运营商选择替代方案;或者要求运营商加价加急交货等等,会有多种应对策略,毕竟对于厂家来说,想尽办法获取利润是经营者的目的。
但一位参与竞标的供货商表示,作为供货商通常没有什么话语权。即便是经过层层竞标,最后入围的供货商,有意延长交货期也基本没有太大的议价能力,要么小量亏本供,要么引导运营商选择可能带来亏损较小的替代方案。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供货商还是运营商,选择不计成本的低价竞标和集采,不仅伤害了供货商本身,也使电信运营商、终端客户成为直接受害者。
学会质疑并提出质疑,在笔者看来是好的现象,质疑是思考和探索正确之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的质疑是该到了引起产业链各层的思考了。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