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005,中新社合肥五月一日电 就职于中国科技大学的中国科学家潘建伟及其同事,最近通过一项实验,为全球范围内量子保密通讯的实现带来希望。
潘建伟教授的实验实现了目前国际上最远距离的“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 他和他的同事杨涛、彭承志的研究论文已发表于四月二十二日出版的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在该实验中,科学家们通过“自由空间纠缠光子的分发”,首次在国际上证明了纠缠光子在穿透等效于整个大气层厚度的地面大气后,其纠缠的特性仍然能够保持,并可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这一研究成果为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奠定了实验基础。
《物理评论快报》的审稿人对这一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诸如英国《新科学家》等国际权威科技新闻期刊也第一时间报道了该成果。
目前广为使用的远距离通信需要通过光纤来传输,但保密性差,易被窃听。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物理原理保证了其绝对安全性。但因光子在光纤中传输时易严重损耗,远距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难度较大,光子在光纤中的大量损耗使得量子密码在光纤中的最大传输距离被限制在一百公里左右。
这一实验实现了长达十三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这一距离是目前国际上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的最远距离,也是目前国际上没有窃听漏洞量子密钥分发的最大距离。
据潘建伟的研究团队介绍,他们正在计划开展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实验,下一步的目标是通过自由空间实现几百公里的量子通信,超越光纤传输的极限。他们希望,有朝一日,人类能够通过通信卫星实现更远距离乃至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