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SL2在我国即将步入商用阶段。为满足全业务要求的接入网络,电信运营商倾向采用FTTx+VDSL2的方式,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FTTx的发展。
日前,《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从中国电信内部获悉,中国电信将于5月在广州进行VDSL2的小规模商用,部署量在1000-2000线之间,从而向用户提供IPTV、高速下载等三重播放业务。这也标志着VDSL2在我国正式从实验室步入商用阶段。
其实,早在2006年7月,中国电信就在广东开展了VDSL2的设备测试,为VDSL2的正式商用作准备。参与VDSL2设备选型和测试的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入围此次测试的产品部分已经能够满足中国电信提出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长期困扰VDSL2的互通性以及串音干扰等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为VDSL2的商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VDSL2正作为物理双绞线的一支潜力股,为3G时代全业务运营商部署高带宽网络提供了可能。
应用场景量身定制
在电信网络中,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总是成反比。对VDSL2亦是如此。
VDSL2相对于ADSL2的优势是进一步将传输带宽大幅度扩展,可为用户提供高达百兆的宽带接入服务。但是却对其传输范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覆盖范围一般为500米左右。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成良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受制于传输距离的有限,VDSL2通常被运营商作为实现最后几百米接入的技术。”
而且,“光进铜退”的实施使得运营商拥有了大量的光纤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让运营商重新铺设新的铜缆资源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传输距离有限和光纤资源大量存在的前提下,为VDSL2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成为其商用的关键一环。”张成良表示。
相关专家也认为,将EPON、GPON、VDSL2和WIFI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才能真正部署满足全业务要求的接入网络。目前,将VDSL2和FTTx相结合作为一种高带宽接入技术已经成为国外运营商部署VDSL2技术的主要策略。
例如,AT&T等北美运营商采用FTTN+VDSL2为用户提供高带宽业务,适用于用户分散、铜缆覆盖范围半径在700m~1km的场合。欧洲电信运营商则倾向于采用FTTB+VDSL2或FTTC+VDSL2,适用于用户相对集中、铜缆覆盖范围半径在100m~700m的场合。
直面FTTx+LAN
运营商部署FTTx,在很多地区通过FTTB/FTTN+LAN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带宽接入。FTTB+LAN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100M甚至GE级的宽带接入,通过调整节点的用户数量和PON的分光比,能够灵活的为用户提供合适的保证宽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传统的三种播放业务,另一方面可提供足够的带宽满足P2P等新型业务的需求。
显然,FTTx+LAN和FTTx+VDSL2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竞争。面对价格相对便宜的LAN,VDSL2是不是略显优势不足?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陈运清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其实两者的应用场景不尽相同。例如,目前在许多楼宇里并没有安装LAN,电信运营商就可以选择VDSL2。总之,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成本要求以及应用策略,电信运营商可以选择相应的应用模式。”
相关专家则认为,VDSL2成熟应用后,由于VDSL2在带宽和距离上的灵活性,LAN接入有可能被VDSL接入所替代。
而且,运营商丰富的双绞线资源也为VDSL2的应用提供了便利。虽然,“光进铜退”已经成为电信业界实施的网路演进步骤。但相比于已经存在多年的、大量部署、成熟应用的双绞线资源网络而显得价格高昂的光纤网络(尤其是光纤铺设)的初期建设成本,使得运营商不得不慎重考虑光纤的部署进度。
“特别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具有大量的双绞线资源,因此,利用现有的资源提供更高的带宽服务成为最经济最优秀的接入网络解决方案。”上海贝尔有线解决方案与市场部的有线业务方案支持及策略经理赵苏瑾表示。
“随着三重播放需求的增加,FTTN目前已广泛采用。因此,DSL和FTTH的混合部署将是未来几年普遍采用的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铜线线路还处于较好的使用状态,这时使用VDSL2的FTTN是最经济最合适的。”赵苏瑾强调。
盘活市场
VDSL2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一批用户还需要解决成本过高等问题。“目前,VDSL2每线的成本大概在800元左右,而ADSL2的成本大概是300元。这就为VDSL2的商用进程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郭茂文向记者表示。
张成良告诉记者,价格因素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如果DSLAM设备的利用率过低,也会造成运营商设备投资的大量浪费。
例如,现在对于大容量DSLAM平台,全部出VDSL2接口的情况很少。“一般需要保证DSLAM设备至少连接100户左右的用户。”他说。
因此,运营商为了收回成本,有可能向用户收取相对高昂的资费。“目前,许多用户都认为ADSL的收费过高,对于那些对超高带宽需求有限的用户来说,高昂的费用也会让他们对VDSL2望而却步。”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
来源:通信世界网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