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3月24日,思科诉华为案将在美国的法院正式开庭。就在双方尚未展开全面交锋的前夕,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的消息,使思科诉华为案的结局又多了一层悬念。
方刚 赛迪网副总裁兼总编
争夺电信冬天里的余粮
思科与华为之间的官司,不仅仅是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纠纷。3年来,全球电信市场的持续低迷,牵动了设备制造商敏感的神经。传统电信设备买单需求受挫的同时,新兴市场如IP语音、无线通信等不断浮出水面,但商机又似乎闪烁不定,因此老牌厂商,尤其是业界老大们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冬天”里没有存下“余粮”,“春天”来临市场重新洗牌时,又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所谓“船大难掉头”,在新商机面前,思科和华为这样的巨头不可能每次都能立即切入并成功快速转型,吃不到足够多的新蛋糕不能算是他们的失误。同样严峻的是,“旧蛋糕”市场上,类似Juniper和港湾这样的对手已经横亘在思科和华为面前。
思科与华为的官司再平常不过,冬天里,狮子和老虎不可能不为食物打架。而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狮子和老虎都能在春天到来之前找到各自更可口的食物。
阳光 计算机世界采访部主任
局势对华为不一定不利
知识产权纷争的背后,是商业利益的角逐。而在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中,知识产权之争的背后还隐藏着国家利益的冲突。而这种商业利益的角逐很难立即分出胜负,所以思科诉华为案不可能马上结束。
思科在历史上好像没有告过别人,却经常充当被告,而其中90%都是和知识产权有关。这一次华为把战火烧到它门口,它的确有点急了。但根据我们对华为的调查,它比国内其他企业在知识产权上做的准备工作都要早。
知识产权纷争同时也是一种商业竞争的艺术。除了采用交叉许可的方式外,联合他人一致对敌也不失为一种策略。与3COM的合资,是华为一个很聪明之举。由此看来,局势的发展不一定对华为不利。思科必须评估它在中国市场商业利益的得失,最终会权衡利弊做出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把华为告倒就完了。
李学凌 搜狐科技主编
博弈的最大可能结果是和解
单纯从知识产权来看思科和华为的纠纷无法说明问题,还是需要从利益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
1、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卓有成效,对思科的国际市场造成了威胁。
2、思科选择知识产权诉讼,避免了扩大事件的影响,尤其是对思科在中国市场的负面影响。从思科拒绝FBI参与,也说明了这一点。
3、中国的企业必然要走国际化道路,需要有一整套与其相适应的手段与之配套。华为与3COM的合资公司,是正面回击思科,是合理、合适的手段,也说明华为进军国际市场的决心。
我们不必期待此事会在法律上很快有结果,其博弈的过程会更复杂。但是根据我的判断,最终和解,不了了之的可能比较大,在结果出来之前,思科会尽可能的利用这件事情,在国际市场上打击华为。
范锋 管理学博士 资深IT观察家
企业竞争是一场“立体战”
就该案件本身的意义来说,无论结果如何,对国人来说都是一种警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竞争将不仅仅是产品、服务、资金、市场等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竞争,而是包括体制、政策、法律等在内的“立体战”。这可能是比现代战争还要复杂的一个系统。
祝志军 新浪科技主编
双重背景下解读华为3COM合资
单纯从商业合作、竞争角度看,华为3COM合资让双方优势资源实现了高度互补。华为、3COM单打独斗挑战思科的能力都显不足,以前华为还只是思科未来要对付的潜在对手,而华为3COM合资公司已经是思科现在就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对手。因此,这是有望改变未来数年全球数据通信产品竞争格局的结盟。
在思科诉华为案的背景下看,此前华为撤下在美销售的产品现在可以判断是为战术手段,其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及决心没有受到影响。3COM为华为的信誉和能力“背书”,无疑增加了华为斗争的筹码。华为把产生知识产权争端的相关业务注入新公司,已经处在进退自如的位置上。官司胜负本身已不再重要,即便出现不利结果,对华为经营也不会有太大冲击。思科以诉案来牵制华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已经受挫。(按姓名笔划排列) (千龙新闻网)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