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难有一个部委象信息产业部这样受到如此多的关注;理由无他,这个部委掌管着中国最有希望、规模最大的产业——信息产业;
在中国,很难有一个部委像信息产业部这样备受非议,作为中国最后一个产业部委,信息产业部承载了太多的样板意义,其由管理者向监管者的转变步伐不论多快,也注定不能与外界的高期望合拍;在中国,很难有一个部委像信息产业部这样有着这么多的人事变动;成立之初的两部合一和运做过程中高管不断的主动“下海” ,让这个一届班子就出现上10位以上的副部长;
信息产业部的沉浮,是中国信息产业从军用转向民用,从命脉工业走向市场竞争主体的变化使然;也是中国经济从大乱到大治,从大封闭走向大开放的间接作用结果。
本文穷己所能,遍读公开材料,力图还原信息产业部作为中国第一大产业部委,也是最后一个产业部委的前世今生。
前世:一届班子 半世情结
信息产业部其实很年轻,1998年3月,由邮电部、电子工业部合并而成,属于当届政府的新增部门之一,至今不过区区5年的光景。
不过,中国信息产业的历史渊源却很深。
信息产业这个说法源于一个词:IT,IT的中文标准译名为信息技术,由信息技术支撑并占主导的地位的产业即为信息产业。
按照信息产业的定义,由计算机这样的信息处理单元支撑的产业、由互联网、电信线路这样的信息传播单元所支撑的产业都应该属于信息产业;而精密仪器这样的信息输出和输入单元支撑的产业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信息产业,不过,这种划分不切实际,更多的文牍化,毒害很深,电子工业部在80年代后期并入机械部也不排除这种认识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这段历史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也注定被遗忘。
机械电子工业部的成立是个错误
1988年,中共决定对国务院机构进行调整、改革。电子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合并,原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此时已升任为国务委员,合并之后的机械电子部部长则由原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邹家华出任。
1989年9月7日,首届国际机电一体化博览会召开,不过,在此之后,并没有出现第二届、第三届……
设立机械电子部多少有机械化带动电子化、电子化带动机械化的初衷在里面,也就是至今还广泛提及的机电一体化。翻开那两年的专业媒体,汽车电子的报道不在少数。
一位老资格的IT名记在她2000年出版的自传中曾经记录下那段岁月对汽车电子的狂热推崇:
“1989年我国汽车产量仅58万辆,当时有关人士就呼吁汽车电子设备如何如何重要,并预计到2000年世界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将突破600亿美元,每台汽车上电子设备的价值平均占汽车总价值的1/3。如果我国获得这个市场的百分之一那就是6亿美元市场。”
今天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有300万辆这个量级,但汽车电子的市场却依然没有大的起步。
今天的机电一体化已经俨然成为一个大的方向,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种行政上的拉郎配注定无疾而终。
机械电子工业部最终被撤消,恢复成机械部和电子工业部。
回到前面提到的两大产业——计算机和电信产业,在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之前,分属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
邮电部在80年代前是个穷孩子
邮电部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出现的,这就注定它一开始有很强的福利的性质。
这也就有了所谓的体制成本之说。
这种体制成本表现之一就是邮政部门在90年代后期的痛苦转型,表现之二则是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各种公开场合呼吁的电信企业要建立起共同服务基金,以扶持边远地区的电信基础建设。
与后来盈利丰厚、前景光明的局面完全不同的是,1980年以前,整个中国电信业只是一个盈利甚少乃至亏损、依靠国家投资的产业。当时电话资费由月租费和通话费组成,因其过低而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转变发生在1980年。国家开始大手笔地将各市话局改组成独立核算企业,同时不再对其进行投资和补贴亏损。作为“交换条件”,国务院给予电信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批准市话企业收取电话初装费,允许地方参与电信业的投资。很快,初装费成了电信企业一笔丰厚的收入。据统计,在1985-1990年间,全部电信投资的40%-50%来自初装费收入。
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优惠政策,允许邮电部门利润或所得税只上交10%,各地可以在长话、电报和邮政等业务中收取附加费等。
国家给予电信业越来越多的价格和税收优惠,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对电信需求急剧增加,使得电信业成为人们眼中盈利前景甚佳的产业。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通信网络分公用和专用网络两类,前者由邮电部门管理,后者则直属于承建单位,诸如电力部、铁道部以及一些军用部门;这种专用网络在规模上甚至大于公用网络;有数字显示,专用网络的规模是公用网络的2倍。
因此,也能理解有铁通、电通等电信之外的通字号的问世,也就有关于互联互通的不断呼吁。理由无他,一方面不同的单位主体都存在如何把资源再度整合的问题,一方面电信行业广阔前景的诱惑使然。
不过,这都是后话。
中国计算机工业的转折点也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初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
计算机工业总局的前身是1976年四机部(第四机械工业部)成立的第三生产技术局,这个局当时定的方向是主管计算机科技开发和生产,郭平欣任局长。
郭平欣在此职务上的一大成绩,是为国家谋划了由四机部牵头并由他亲自组织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并使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个工程也就是著名的748工程:1974年8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我国开始了一项命名为“748工程”的科研。这项科研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
也就是在748工程中,郭平欣发现了著名科学家王选;并最终将已经上马的“精密照排系统”停了下来,重新启用王选的方案。在日后长达10年的时间内,郭平欣和他的秘书张凇平成为王选最有力的支持者。
这一决策成就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王选,也为中国计算机工业不可或缺的王牌企业——方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2年5月,国务院决定,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并入电子工业部,成为该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李瑞以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的身份兼工业管理局局长;郭平欣改任该局顾问。
历史还记住了计算机工业局一位副局长王之的名字。王之,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副局长。1984年,他组织的科研攻关小分队(长城的前身),在北京散热器厂的地下室里埋头苦干,终于迎来国产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长城0520-CH的诞生。
1986年王之他从副局长的位子上“下海”,担任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总经理。
王之的路在中国信息产业历史有很强的标杆意义,这宗官而优则下海的故事成为中国信息产业部门前世今生中最常见而最容易理解的故事。
对此,一种解释是:中国信息产业中的国有成分中有很强的军工色彩,有很多为命脉行业,因此,在这些产业民营化的转变过程中,用一些有官员背景的人充当新公司的负责人成为一种选择。
今生:催生公司的信息产业部
很难想象,信息产业部虽然只有一届政府,但却有超过10位之多的副部长出现在公开媒体上。
九届人大宣布的信息产业部领导班子是:部长 吴基传 第一副部长 刘剑锋
副部长:杨贤足 曲维枝 吕新奎 周德强;而最新的信息产业部网站上,领导班子名单如下:部长 吴基传 副部长 王旭东 娄勤俭 张春江 苟仲文;其中除了部长吴基传外,副部长人选换了个遍。除此以外,在公开媒体上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露面的还有一个叫奚国华的名字。
吴基传部长将于今年3月的两会上卸任是公开的秘密
2002年11月末从北京传出消息:新一届中共中央决定,原河北省省委书记王旭东替换吴基传担任国家信息产业部党组书记的职务。一些国际观察家预计,王旭东将在2003年3月的全国人代会上,经过任免的法律程序之后,担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行政职务。
现年56岁的王旭东,在其30年的党政经历中,曾担任各种高级领导职务,其中包括天津市委副书记和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外电评论说,这是一名电信“业外”人士替换信息产业部第一领导人。虽然吴基传现在仍然担任部长职务,但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党组书记通常比政府部长有更大的职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吴传基部长的职权,起码退去了一半。
由于吴基传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资格,这进一步表明他退出政坛已成定局。
吴基传自己也表示,他将在今年3月后不再担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职务。2002年12月,在国际电讯联盟(ITU)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吴基传表示,任内勤奋努力,没什么遗憾,并表示对于在中国处于高度发展时期担任信息产业部部长感到自豪。
由于这次在记者会前出现调升国际长途电话接入费风波,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早前更在香港公开批评信息产业部“不懂政治”、“不看大局”、“不懂市场经济”。
所以吴基传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吴基传对此明显有备而来,轻松地以“总理上次已对问题讲清楚,我还讲什么”。引得在场记者哄堂大笑,同时,他又重申营运商之间调高接入费,不等同营运商需调高用户国际长途电话费,强调有关调高接入费一事1999年已决定,调高接入费是企业行为。他并未有承认信息产业部在事件处理上不当。
1937年9月出生的吴基传于1993年出任邮电部部长,1998年3月出任信息产业部部长。亲自操刀将原来独家垄断的中国电信根据移动、固网、传呼、卫星行业一拆为四,而2002年进一步将垄断固网业务的中国电信,再作南北分拆,形成六加一的基础电信营运商局面。可以预见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最后也会获得移动牌照,形成四家综合电信服务商。
2000年,同样的会议,同样的场合,同样记者会,市场就中国移动<0941>会否实行手机单向收费讨论得沸沸扬扬,吴基传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
这一届的信息产业部,受人攻击最多的是监管不力,不过,这多少有些为难这一届的信息产业部,从一分为四到南北分拆,信息产业部更多的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谋求监管者的定位,这种出发点注定了这一届的信息产业部班子的尴尬评价。
在这一届信息产业部的副部长中,刘剑锋的角色显得有些微妙
九届人大后,由朱钅容基签署任命的一大批副部长职阁员中,刘剑锋被安排为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第一副部长,屈居吴基传之下,因为信息产业部是在过去的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该部部长到底应该由前邮电部长吴基传出任,还是由十五大之后已经取代胡启立主持电子工业部工作的刘剑锋接手,曾经是当时的国务院人事难题之一。
1984年,47岁的吴基传被从邮电部计划局副局长位置上,越级提拔为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兼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而刘剑锋同样有越级提拔的经历,1986年,他被当时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从南京固体器件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位置上被提拔为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1993年3月,吴基传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被任命为邮电部长,长期在电信部门从事业务领导工作,从处长、副局长岗位上步步过渡到副部长、部长,这是吴基传的政治本钱,也是吴最后出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过硬理由。
不过,比吴基传大一岁的刘剑锋,说起来从1989年就开始享受正省、部级待遇了(比吴基传被提拔为正部长的时间早四年多)。
刘剑锋的一生可以说与电子工业部的两度废立联系在一起,如前所言,1988年,机械电子工业部的成立,而当年海南筹备建省,时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的刘剑锋平调海南担任海南省委副书记,一年后则出任海南省代省长。
1993年,国务院又筹备恢复电子工业部的建制。胡启立出任该部部长,刘剑锋则从海南省代省长的位置上卸任,返回北京出任电子部第一副部长。
1997年年初,已经超过65岁的胡启立第二次向中央递上请辞报告,被准。中组部也已经派人到电子部宣布了刘剑锋全面接替胡启立工作的中央决定。不过,由于当年的特殊原因,胡启立的名字又在电子工业部挂了一年。但这一年里电子工业部实际上已经是由刘剑锋在主持工作了。按照惯例,刘剑锋将顺理成章的出任新一届政府中的电子工业部部长。
不过,由于九届人大的机构调整中撤消了电子工业部,刘剑锋出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可能性变成零。
在这种背景下,刘剑锋出任信息产业部第一副部长更多是个过渡。
1998年8月,国务院宣布任命刘剑锋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在此之前,有说法是刘剑锋将出任原电子工业部旗下最大的企业集团华虹集团的董事长,由此整合整个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企业,不过,这一说法最终没有成为事实。
民航行业与电信行业一样,都是垄断行业,都需要破旧立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剑锋出任民航局长,是对这个老资格的部级干部的一种信任。
2002年8月,因为年龄超龄等因素,刘剑锋辞别民航局局长,正式告别政坛。
(林军/enet)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