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2011,FT中文网报道,仅仅5年前,全球顶尖的无线通信设备厂商还全都来自西方。如今,前五名中有两家是中国企业:华为(Huawei Technologies)和中兴(ZTE),它们正引领着各行各业许多中国企业,对全球市场发起猛攻。
面对这场攻势,西方(及日本)的跨国公司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早已有无数个答案,许多答案长得可以写本书。最新的答案来自波士顿咨询集团(BCG):1. 反击中国企业,投资新兴市场。2. 改善服务——在服务方面,目前那些跨国公司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上周三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BCG考察了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顶尖制造商的7个工业设备产业:太阳能面板(前五名中有4家中国企业)、煤电设备(3家)、铁路车辆(2家)、风能与电力传输(各有1家)、以及民用航天(前五名中没有中国企业)。
BCG表示,在上述产业中,中国制造商有五大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政府的支持、实用的技术转让协议、以及政府对出口的支持。
BCG为那些想要反击的跨国公司提出了以下5点建议(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总是离不开数字):首先,打造一条制胜的产品线。西方医疗器械厂商在中国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成功了。
其次,降低成本。西方企业和中国企业之间的平均成本差距如下:在电力传输业为20%,陆上风电业为25%,铁路车辆业为35%。如果西方企业能够把差距降至5%至10%,就能在新兴市场与中国企业竞争。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西方企业必须将许多业务转移到成本较低的新兴市场。
第三,加大进入市场的机会:对于中国市场,可以与中国企业进行“巧妙的”合资;对于其他新兴市场,可以与印度及其他低成本经济体的企业建立联系,以便打入市场;对于本国市场,可以升级服务包,从而使中国(及其他)新入者难以插足。
第四,“创造合适的商业模式”,即适应中等收入客户的需要。如果一件做工精良、价格更低的产品能够解决问题,中等收入客户不一定想要一件采用一流技术的产品。
最后,将焦点锁在印度和中国等关键的新兴国家上。例如,美国高科技集团霍尼韦尔(Honeywell)只对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进行单独管理,由一位经理负责,该经理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汇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上建议没有多少新意。这些建议可以总结为一句商界已奉行了数十年的箴言:适者生存。然而,有一点令人警醒地是:BCG谈论的不是未来的挑战,而是如今的现实。
在这份调查报告考察的关键行业中,顶尖的中国制造商已经是全球领先者了。这些中国制造商的名字还没有家喻户晓,是因为它们的业务主要在工业领域,而非消费领域。然而,很快这些品牌就会人尽皆知。的确,随着华为开始在西方推广其自有品牌的手机,这一切已开始成为现实。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