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全球布局押宝中国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08-07-11 08:48:29  文章来源:原文转载  

导读:

7/11/2008,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异国他乡碰见熟人总是感觉很亲切的事情,在北电悉尼园区,见到北电大中国区总裁吴振生和北电大中国区企业网络部总经理黄彦文就像碰到了老朋友,灿烂的阳光总是能衬托人的好心情,尤其在悉尼这样天高气爽的地方,吴振生和黄彦文看上去气色相当不错,尽管吴振生一直在说,两个小时的时差对他有明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好心情原来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缘故。

  北电2008亚洲峰会一开始,主持人就正式对外公布了任命吴振生担任大中国区主管的消息,尽管职位上并没有看出什么变化,但此番的大中国区已经已非昔日,大中国区已经成为了独立于北电亚洲区的一个大区。

  今后,吴振生将直接向北电全球业务执行资深总裁汇报,不再向北电亚太区汇报,北电大中国区有了直接对话总部领导层的代表。

北电押宝中国:吴振生任重道远

  吴振生在简短的就职感言中,向来自亚洲各国的媒体介绍了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依托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成为了北电最重要的市场,并且将成为北电在2008年以及今后数年内成功的基础。

  北电财报显示,亚洲区对北电全球业绩贡献已经达到13%,而亚洲市场25%——30%的成绩单又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表现。

  大中国区成为亚洲区并列的区域规划,足见北电对中国市场寄予了厚望。特别是中国电信业重组的消息,更让中国市场在北电全球的地位凸显出来。

  其实运营商重组在各国都是会经常发生的事情,不过情况不同,带来的影响也有好坏之分,中国的运营商重组显然是好消息,全业务牌照的发放,融合业务带来的无限应用商机,都让通信厂商对中国市场“磨刀霍霍”。

  任重则道远。吴振生坦承,地位的提升,与之相伴的是压力的增加。北电对大中国区的业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电信重组之后初步显效的明年。

  不过,北电大中国区也已经做好了准备,针对新的三大运营商客户,重新调整了组织结构,做到随需应变。

北电全球布局:加码中国

  北电全球CEO Mike Zafirovski上任之后,重新部署北电的全球布局也正一步一步展开,思路也更加清晰,北电的触角从北美越伸越远,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扎根繁衍。

  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组成的北电大中国区“铁三角”,北京和广州组建了全方位的研发中心,也是北电除渥太华研发中心之外的唯一一个覆盖全业务的研发基地。而上海也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全球运营卓越中心,供应链中心也移师中国。

研发中心的本土化,展现当地化需求的同时,快速相应当地需求才更为重要。

  北电以前的研发都集中在北美,北美的需求并不能代表全球的需求,也不能代表中国的需求,黄彦文称,其实全球来看通信市场,硬件差距并不大,软件相对而言则更有时效性,本地的研发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当地市场的变化。

  就目前中国研发中心的能力而言,中国研发中心不仅能够满足本地的需求,还能对其他国家市场提供技术支援,用中国领先的技术支持其他国家的发展。

  除中国外,今年2月,北电还把全球的应用相关的研发全部迁至印度,一方面看重印度软件产业的领先,另一方面也仰仗于印度在英语语言上的优势。

扎根中国:培养当地人才

  黄彦文经常被人问及北电是否重视中国市场,他说,这个问题其实最容易回答,看北电在中国的员工人数,看北电在北京的研发中心,这些事实都会告诉世人,中国市场对北电的意义。

  北电今年在中国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已经从230名扩招到了320名,众所周知,应届毕业生的培养是企业很大的一笔投入,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北电之所以愿意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是因为北电看好中国的人才储备,在中国有更多的人才可供选择,而在北美,由于人口下降、人口外移,已经没有足够的莘莘学子供企业选择。

  研发中心的迁移,最难的地方不在于地理空间上的迁移,而是在于精神上的传承,这才是最需要时间去做的。黄彦文承认北电保守,但保守也有保守的好处。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血脉的延续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实现的,研发的精神、研发的思路需要徒子徒孙的继承。

  北电把百年转型的“宝”押在了中国,有市场才能带来一代一代传承的机会,这就是北电将不惜血本培养当地人才的理由。
    
关键字: 北电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最新简历

  • 陈** 广东 副总经理/副总裁生产经理/主管营运经理/主管
  • 刘** 恩施 技术支持工程师生产线领班/线长技术/工艺设计工程师
  • 张** 嘉兴 研发/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 梁** 东莞 品质/测试工程师
  • 朱** 宜春 技术支持工程师培训专员采购经理/主管

展会速递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