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2018,日前,SPN通过ITU标准立项,名称为G.mtn“Interfaces for a metro transport network”。这标志着ITU-T SG15研究组认可了SPN成为新一代的传送网技术体系,在传输领域中国通信产业链已经逐步进入到原始创新阶段。
对此,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同时也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的李晗解释,“SPN不只是一个新的标准接口协议,而是与SDH、OTN等一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传输技术体系。接口标准是技术起点和核心,后续将围绕 G.mtn,针对SPN的架构、保护、同步、管控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研究。这意味着,中国移动自主创新的SPN实现了技术标准的原始创新。而ITU对SPN进行立项,则充分证明了ITU对于中国通信产业链的原始创新能力的认可。”
进入标准制定核心圈
在ITU的SPN立项过程中,给李晗最深的印象是,在ITU新标准立项过程中,不仅要说明需求和应用场景,还需要阐明核心技术实现;不仅要在大会和中间会议中发挥影响力,更重要的在会下与主席和报告人进行充分沟通,往往是几个核心人员决定立项结果和技术走向。这次立项正是通过三次会下沟通,解决了ITU管理层对SPN关键技术的疑问,而ITU最终给SPN的定位和研究范畴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这一角色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移动等SPN产业链各方不断的努力结果。李晗介绍, “由于ITU-T传输组的标准涉及的产业巨大,还涉及多个国际标准组织之间的协调,因此ITU-T SG15管理层对于新一代传送网技术体系的立项非常谨慎。在SPN提出立项请求到本次获批的2年过程中,SPN产业链各成员共提交了100多篇技术文稿,全方位解答了各类技术问题。本次立项也标志着ITU-T SG15研究组对于SPN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的全面认可。”
对于SPN从提交提案到正式立项的过程,李晗感触颇深。李晗表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准备了大量的技术文稿,还做了大量产业推进工作,获得了国内外运营商、系统、芯片、模块和仪表制造商的广泛支持。而真正影响ITU对SPN立项决心的却是几个关键技术细节,用ITU管理层的话说这几个关键技术对SPN的技术走向、对ITU与其他标准化组织之间的关系,甚至对SPN标准是否能够成功都有至关重要地影响。这次全会期间,ITU-T SG15组主席连续三个中午邀请中国移动及几个核心专家进行会下讨论,充分解答了他们的疑惑,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妥协,而在定位和研究范畴上ITU甚至给出了超出我们预期的方案,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可以说,这一从互相沟通到加速立项的过程,不仅证明了ITU充分理解了SPN的价值,更意味着中国移动等中国通信产业链成功进入到标准制定核心圈。
全新的传输技术标准体系
在立项初期,中国移动提出SPN将重用和增强OIF标准化组织提出的FlexE接口,在ITU主要是引入交换能力,并完善OAM、保护、同步和管理相关标准。但在对SPN的技术进行大量分析后,SG15组主席同时也是FlexE标准的编辑人提出,SPN采用的已经不是用于数据中心互联的点对点FlexE接口,而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层接口。SPN具有新的帧结构、OAM开销机制、保护恢复和交换能力,是新的传输技术标准体系。ITU对SPN创新的认可和定位是大大超出我们预期的,李晗表示。
通道层方面,SPN提供了灵活连接的能力,通过64B/66B编码块机制引入完善的OAM、保护、同步功能,形成了完善的组网能力。段层方面,SPN通过最大限度的重用FlexE技术,为用户接口提供了N*5Gbit/s的灵活硬管道接入能力;在网络接口方面提供可任意绑定的M*50GBASE-R、M*100GBASE-R、M*200GBASE-R、M*400GBASE-R;兼容设计保证了对下层以太网接口(IE EE802.3)技术的重用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PN原生支持5G。例如,SPN在公网和私网地址上全面采用IPv6,并提出了一种基于SR-TP的面向连接的优化L3技术,可以满足5G大规模连接的需求;同时,SPN原生支持SDN,这让传输网络更加灵活,智能,可以满足网络切片需求。此外,SPN还采用了大量技术保证面向5G业务承载的成本最优,例如在接入层采用50G PAM4光接口、在核心汇聚引入适应于城域的100G/200G WDM能力和简单的光层组网、可以简化1588时间不对称补偿的BIDI光模块等。
产业链日渐完善
事实上,无论是SDH、OTN还是SPN,标准的立项只意味产业链对于该技术的认可,但最终是否能够大规模商用成为真正的商用标准,还是要靠产业链共同快速推动。
本作为数据中心接口的FlexE本就拥有着众多的支持厂商,而在不久前,OIF通过了FlexE 50G项目立项,这让SPN获得了更为充分的支持。
SPN本身产业链也是日渐完善。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厂商早已进行了SPN开发,并与中国移动一起进行了多轮测试,诺基亚和爱立信等国际厂商也已经推出了SPN相关设备。
例如,自2017年下半年起,中国移动组织了多次实验室测试,针对SPN技术体系关键的前传、OAM、同步、SR、管控等进行了充分的实验室环境测试,从烽火、华为、中兴等主流设备厂商参测结果来看,充分达到甚至部分超越了预期。其中通过新的段层、通道层技术保证,SPN设备可以实现微秒级的单跳时延,充分满足5G时代最严苛业务uRLLC的承载要求。自2018年下半年起,中国移动开启了试点测试,在更大规模、更真实的应用场景下对SPN技术体系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近日,移动研究院在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发布了“全球SPN互联互通”成果,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程伟强表示,此次演示涵盖了华为、中兴、烽火、诺基亚、爱立信等5个主流厂家的SPN系列商用产品,首次实现了多厂家L0-L3层全面互通,同时验证了多家仪表、芯片和模块厂家的产品,展示了SPN系统在网络切片、多业务承载、超低时延等方面的的优越性能和产业成熟度。
与此同时,国际也越来越看好SPN的未来,芯片厂商、仪表厂商等产业链各方多个厂商已经加入到SPN阵营,而SPN在ITU立项后更是为这些厂商打了一针强心剂。
来源;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