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2003,在中国网通(香港)牵头成立的亚洲网通以承诺投入2.7亿美元为代价收购亚洲环球电讯(AGC)绝大部分资产后,中国电信随即踏上了猎食廉价国际海缆的冒险旅途。
由于全球海缆的市场价格已近跌入谷底,从今年年中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收购小组分三批开始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市场物色合适的收购对象。按照老总周德强的布局,中国电信将利用这一难得的黄金时期——市场估计全球海缆市场将在2005年进入复苏期,搭建一个连接全球主要商业区域的总容量超过25G的光纤网络,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端到端服务。
来自投资银行的消息称,中国电信日前已经同英国电信和德国电信等欧洲电信运营商达成初步协议,中国电信将收购它们位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部分海底光缆,预计最终成交金额接近10亿美元。中国电信副总裁常小兵9月15日在参加“互联星空全面商用”新闻发布会时就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已经达成了意向性协议,但还未最终签约”。
作为中国电信此次规模宏大的收购计划的一部分,欧洲小组的运转情况决定着整个计划的成败。在通往日本和美国方向的多条海缆中,中国电信均有参与建设。而在欧洲,除去环球光缆(FLAG)、亚欧光缆(SEA-ME-WE3)和欧洲陆地光缆(TAE)外,在欧洲大西洋沿岸中国电信只是依靠租用其他运营商的海缆来开展业务。因此,这次收购重点也主要放在欧洲沿大西洋地区。10亿美元收购资金中,除部分来自于中国电信集团的自有资金外,参与此次收购计划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雷曼兄弟等还将为中国电信安排银团贷款。
熟悉此项交易的人士说,首批洽谈的约10个收购对象中,除英国电信和德国电信外主要是一些欧洲的二流电信运营商,收购的海缆资产也主要是此前中国电信租用的部分。按计划,中国电信还将同其它拥有海缆的运营商进行收购谈判,以保证中国电信在连接欧洲主要发达地区上拥有一张完整的光纤传输网络。全部收购完成后,中国电信将仿照联通投资罗马尼亚邮政电信公司的模式,在得到当地政府和运营商支持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业务承载节点(PoP)或过渡型业务节点(VPOP)以争夺更多的数据客户。
香港的一位电信分析师表示,欧洲多数拥有海缆的公司已不再对收回投资报有任何幻想,它们只是希望能减少每月维护海缆运转的庞大开支,租金相当低廉。他说:“是继续租用还是选择购买,关键要看中国电信在欧洲的业务开展情况和收购的价格。”
投资银行的人士称,尽管意向性协议中,收购价格只有不到当初建设这些海缆所需成本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但在找到足够多的用户前,中国电信仍需独自承担不菲的海缆维护费用。
为避免风险,中国电信并未以其上市公司的名义参与收购,集团公司在购得这些海缆资产后,会以出租的方式转交上市公司使用,并考虑在进入稳定的运营期后以优惠价格出售给上市公司。
曾参与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的所罗门美邦驻香港的投资银行家认为,国际带宽批发市场的价格在近两个季度来已经趋于稳定,预计一年后价格将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中国电信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手,应当是恰得其时。“相比于亚洲市场,欧洲市场的海缆由于供应数量众多,价格还要便宜很多。”与网通争夺国际客户
目前仍无法获知此次收购的海缆资产在短期内对中国电信的业绩提升能有多大帮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凭借着手中这张连接全球主要商业区域的网络,中国电信将同网通展开一场激烈的国际客户争夺战。事实上,中国电信之所以下决心投巨资收购国际海底光缆,很大程度上源于网通去年收购亚洲环球电讯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在新网通集团的架构图中,网通国际公司被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有别于中国电信那种传统固话运营商的显著标志。网通国际主要资产和人员都将来自网通控股,其领军人物除集团的国际部老总关若基外,网通控股的原班人马:田溯宁、范星槎、隋玲和周凡均列席在位。2002年,网通控股国际部分收入5.5亿元,加上AGC全年1.2亿美元的收入后,其业绩立即翻了一倍。
按照部署,网通资产最为雄厚的北京和山东都是中国电信北伐的主要阵地。但由于缺乏当地的接入网,这些区域的固话市场上中国电信几乎是一无所获:到目前为止北京电信仅拿下北京郊区一块部队家属院的订单。
于是,数据业务就成了双方拼命争夺的战略要地。
北京电信已在北京城区的西单、金融街、国贸、中关村、静安庄、上地、义庄等处建立网络节点,目的就是要以点带面,从网通手中夺取部分客户资源。北京电信今年大客户部的任务是完成8700万的收入,主要来源多是从网通的数据用户中转网而来。
在中国电信方面看来,有了一张通达全球四方的光纤网络后,就更能抢得一些利润较高的跨国企业集团(MNC)在中国区域内的网络服务。这些跨国公司和集团,在组建企业内部广域网时,都存在对国际网络的需求。一般是将一个地区的需求通过整合后,把这些分散的小组合汇聚到本地运营商网络的业务承载节点(POP)上来。中国电信认为,通过大规模收购国际海缆资源,由于成本和网络覆盖范围上的优势,不仅可促使国际客户使用中国电信的POP点,还使网络能够进一步向客户端逼近,甚至可能让跨国企业——特别是欧洲的一些跨国公司,如爱立信、诺基亚等——将网络连接业务放到中国电信的全球网络上来,形成更高级的“无缝连接”服务。而且,国外电信运营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会首选中国电信的网络来搭建自己的“过渡型业务节点”(VPOP)。
面对中国电信咄咄逼人的态势,网通国际公司副总范星槎则认为,与网通当时收购AGC包括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登陆站、海缆陆上延伸段资源及进入当地电信服务市场的运营许可证不同,中国电信只是收购了那些海缆的容量,短时间内仍需去开发产品和寻找客户,不会对网通的国际业务造成冲击。而且,范星槎说,以亚洲网通在东南亚地区所拥有的客户和提供的高品质服务来说,中国电信很难动摇网通在这一地区的根基。业绩催化剂
目前世界上的海底光缆主要有两种投资和管理模式。国内运行商参与的大多是传统的“俱乐部”形式,即由若干家大电信公司根据自己的带宽和业务需求,组成“海缆俱乐部”,共同投资建设。各电信公司拥有的容量与其预先的投资相关。
另一种称之为“私营”(Private)。比较有代表性的如Global Crossing、FLAG、Tycom等公司,它们背后都有大财团的投资。私营建缆方式革新了原“俱乐部”的方式,电信运营商不必承诺预先付款,就可以购买需要的容量,像从批发商那里购买一样。而且使购买带宽的各公司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确实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很多好处。
中国电信在经过此次收购后,也将拥有多条“私营”性质的海缆。不仅可开发出低成本的国际产品,还能在市场复苏后,向其它运营商批发带宽。同时,也能为国际语音业务提供低成本的支持。
根据中国电信刚刚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止,固定电话用户量达6220万户,去年底为5690万户,增长9.4%。而宽带用户达256.2万户,较去年底138万户,增长85.8%,固话市场增长逐年放缓已是不争之事实。考虑到国际数据业务尚未被注入到上市公司内,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3G牌照的到手,中国电信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其数据业务的发展。投资银行估计,由于内地移 动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即使中国电信于明年底获得3G牌照,在小灵通用户增量放缓的情况下,唯一有较大生存空间的恐怕就只有数据业务这一部分了。刺激中国电信和网通大手笔海外收购的原因在于长期低迷的国际带宽价格所造成的海缆资产的大幅缩水。依托中国内地每年高达7.8%的经济增长速度,及越来越频繁的地区间商务活动,数据业务将成为中国电信运营商业绩增长的催化剂。以较低的收购代价换取今后利润增长的有效保证,正变成运营商们的扩张首选。(南方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