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8/2025,光纤在线讯,2025年OFC(美国光网络大会)在AI的浪潮中落下帷幕。从英伟达GTC大会点燃的AI之火,到OFC现场无处不在的“AI+”技术展示,光通信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这场智能变革。展馆内外的广告牌、技术论坛的议题、厂商的发布重点,无不印证着一个事实:AI已成为光通信技术演进的核心驱动力,而行业正朝着“高带宽、高集成、高能效、高密度”的目标加速迈进。
本届OFC的关键词是“为AI而生”。随着大模型训练对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传统数据中心互连技术面临严峻挑战。展会上,三大技术方向尤为突出:
带宽跃升:800G光模块已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成为AI集群的标配;1.6T模块成为焦点,多家厂商展示硅光、薄膜铌酸锂等不同技术路径;3.2T原型初现,为下一代超算中心铺路。
功耗革命: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大放异彩,通过光电协同设计将PUE降至1.12W,LPO(线性驱动可插拔光学)则提供了更灵活的降耗方案。
布线革新:多芯光纤节省75%布线空间,超小型连接器体积仅为传统MPO的1/3,长距离传输突破2000公里无中继限制。
另外,800G的成熟化是本届展会的重要里程碑。其商用部署直接缓解了AI训练中的带宽瓶颈,而1.6T的竞争则揭示了行业技术路线的分化:
硅光阵营:英特尔、思科等强调高集成度与低成本;
新材料派:初创公司展示铌酸锂调制器的低功耗优势;
传统光模块商:通过可插拔设计平衡兼容性与性能。
尽管3.2T尚未成熟,但已有多家厂商(如Coherent的3.2T CPO方案)展示了相关技术路线和原型产品,显示了行业对更高速率的持续追求。
展会上,AI不仅作为需求方推动光通信升级,更深度参与技术优化,从GTC的AI算力宣言,到OFC的光通信技术响应,无不表示AI与基础设施的协同进化进入新阶段。当光模块速率迈向T级、CPO重构硬件架构时,行业已清晰传递一个信号:没有光通信的突破,就没有AI的下一站。而这场变革的终局,或许正如某展商标语所言——“We Power AI, AI Powers the Future”
我们看看都有哪些AI,有没有你熟悉的呢?
太多了,太多了,根本发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