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2025,光纤在线讯 对于高性能的MicroTEC(微型热电半导体冷却器)而言,材料和工艺技术是制约其发展的两大核心技术。材料技术是基础,工艺直接决定了材料性能能否转化为实际器件的效能,同时影响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度、可靠性和成本。铋盛半导体在布局稳健的材料供应策略的同时,加码工艺自研,致力于成为最好的热电半导体冷却器供应商。在铋盛半导体西安生产基地,光纤在线采访铋盛半导体副总经理鲁晓东,深入了解铋盛半导体在MicroTEC自研工艺领域获得的创新突破。
铋盛半导体MicroTEC自研工艺的创新突破和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创新的结构化设计:铋盛半导体独家开发了母板结构化设计方案,凭借创新的产品设计方案以及对关键制程微米级的制程管控,一次加工流程可同时完成多达百个MicroTEC,提升批量制造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尺寸及性能的一致性;
创新的自动化工艺设计:铋盛半导体突破了传统晶粒贴装工艺,自主开发了具备AOI检测功能的微米级晶粒贴片机器人(高精度TEMAR系统)、自动对准合模的整合自动化工艺组合,实现了微米级的加工精度控制,保证了批量产品的一致性。
MicroTEC自研工艺推动了产线的自动化与柔性化改造。铋盛半导体的MicroTEC生产线采用切割中心+贴装&测试中心的方式布局,把传统串行流程优化成并行协同流程,使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近50%;采用MES系统实现原材料性能匹配追溯,生产工艺参数与设备状态的数字化联动,关键工序良率追溯效率提升60%。
在进行MicroTEC工艺自研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技术挑战,铋盛半导体都逐个进行攻克。针对三个典型的工艺难题,鲁总向编辑介绍了铋盛半导体的解决方案。
挑战1 电极铜柱贴装可靠性:部分MicroTEC使用到微型铜柱作为电极输出,如何保证贴装精度与长期可靠性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挑战。铋盛半导体自主开发了全自动高精度铜柱贴装焊接系统,通过其高精度视觉定位的性能来保证贴片精度,结合激光焊接工艺,实现全自动高精度的铜柱贴装,保证铜柱焊接质量的可靠性与高效率。
挑战2 热电晶粒焊接空洞率:MicroTEC的成品尺寸最小能到1*1mm,晶粒尺寸可以小至0.15*0.15mm,在进行微结构加工过程中,如何控制热电晶粒焊接空洞率是另一个行业共性的挑战。铋盛半导体通过针对性的焊盘微结构设计、创新的锡印工艺控制、微米级腔体刻蚀的均匀性控制等立体式的设计和工艺控制方案,有效解决了焊接空洞率的问题。
挑战3 量产一致性:采用母板结构化设计方案,在多批次生产中对工艺的稳定性和精度有超高的要求。铋盛半导体通过微米级晶粒尺寸控制、高精度自动化贴片系统、自动合模平台及真空回流焊接等系统化的工艺流程设计与管控,有效地解决了母板结构化设计方案对量产一致性的苛刻要求。
铋盛半导体副总经理鲁晓东(左)与光纤在线编辑
铋盛半导体要实现的三个目标之一是“超越客户对价格的期望”。走工艺自研之路,势必要更多的资本和时间投入,如何平衡创新与成本控制是个关键问题。鲁总说,铋盛半导体坚持“先聚焦价值创造,再通过规模化降本”的核心理念。在研发阶段,通过模块化设计(如通用设计模板)降低试错成本,同时联合供应链锁定关键原材料(如Bi
2Te
3)的长期协议价;在量产阶段,采用“分步验证法”,先在中试线验证工艺可行性,再通过设备自主化开发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在长远来看,通过提供高能效产品降低客户系统总成本,形成差异化溢价。
谈及对自研工艺的远景规划,鲁总总结到,铋盛半导体要以MicroTEC为支点,构建“热电器件+热电材料”的生态平台。首先进行技术纵向延伸,通过合作开发或投资收购等方式,在2027年前实现热电材料的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供给产能;在横向拓展应用领域方面,铋盛半导体将从光通信、工业消费品向激光雷达、消费电子(如手机散热)、医疗冷链(便携式冷藏)等高附加值场景延伸。同时,铋盛半导体也积极拓展全球化布局,正在与亚、欧等地车企合作开发车载激光雷达MicroTEC解决方案;未来将计划在东南亚建设新生产基地,以应对地缘风险。
铋盛半导体的MicroTEC自研工艺不仅是技术突破,更致力于从材料底层到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开拓。未来,铋盛半导体将持续以“致力于成为最好的热电半导体冷却器供应商”为愿景,赋能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科技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