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完成智能追焦天线系统能力验证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25-01-14 09:38:59  文章来源:原文转载  

导读:显示了基站天线面向网络自智需求的演进能力和方向。

1/14/2025,光纤在线讯,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和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联合华为在深圳完成智能追焦天线系统的现网试点,成功验证其智能追焦单元(Beam Tracking Unit,BTU)基于网络感知实现天线波束远程、动态、实时调整的能力,显示了基站天线面向网络自智需求的演进能力和方向。

       网优自动化的实现需要天线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可感,即天线的小区配置信息、方位/下倾等工参信息和3dB波宽等波束信息可自动获取,以避免错装错配的问题,同时参数信息作为智能网优平台的输入,也是优化策略准确有效的前提;二是可调,即天线波束可全维度远程动态调整,波束可调的参数越多,网优策略的灵活性越高,对于潮汐效应等用户分布短周期变化的动态优化能力也越强。目前基于工参模块的自动化测量能力,天线已经能够准确获取姿态参数,但在波束动态调整方面则能力不足,仅能实现波束电下倾角的远程调整,难以满足自智网络对天线波束的方位、下倾乃至宽度全维度灵活可调的需求。

       针对上述短板,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开展了技术攻关,使天线具备了上述全维度动态调整能力;再结合工参模块的感知能力,BTU成功跨过了天线从“知”(感知)到“行”(调整)的障碍,实现了天馈侧网优的知行合一,使网优自动化成为可能。

       本次试点通过8个连片站点的改造和测试,对BTU的能力进行了验证:通过现有天面改造替换,测试了“挂上即走”的快速部署的能力,无需人工测量,天线工参和小区连接拓扑关系自动回传OMC,数据100%准确,平均每站的天线部署时长缩短近1个小时;在动态优化能力测试中,配合网优侧的智能算法,在长周期优化中智能识别出市场变迁、新开通地铁站等地理环境变化引发的网络优化需求;在短周期优化中动态识别出夜市、学校周边等人流分布变化的潮汐优化需求,并基于OMC输出的优化策略对BTU进行了动态调整,优化后试点区域单站日均流量由374.4G增至457.2G,部分优化区域的增幅超过60%;试点区域及周边站点的网络整体平稳,体验类、接入类和切换类等KPI指标保持稳定。

      
      
       智能追焦单元(BTU)的现网成功试点,显示了结合天线姿态精准感知和全维度动态调整能力对于网优效率和网络性能提升的积极作用。BTU的引入使基站天线从传统哑设备演进为网络可感可知可控的智能网元,补齐了基站系统内生智能的最后一块拼图,为网络自智和精细化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激发了网络潜在流量,保障用户随时随地获得最优体验。

来源:中国移动研究院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