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几天后,数十家机构赶赴华工科技调研,目的很明确,他们想打探这家公司在5G产品上的储备以及进展。据华工科技此前披露,去年9月,公司已获得国内首个5G光模块订单。
7/29/2019,“我觉得‘唯一’可能太绝对了,应该是领先比较多。”日前,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马新强做客由上证报和约珥传媒联合打造的《直面掌门人》,面对主持人关于“独家绝活”的提问,这位文质彬彬的儒帅如此回答。
今年是华工科技成立20周年,从一家年营业额不足8000万元的校办企业,到去年营收超过50亿元,华工科技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不过,马新强并不满意。他说,通过20年的努力,经营团队更加成熟,人才队伍更加健全,各种制度更加有效,“华工科技的基础打得还可以,未来5年,一定是快速发展的5年。”
“没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好做,但利润率低,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有相当的利润做保障,否则你拿什么去兑现对员工、股东的承诺。”马新强说,如果一家企业不能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不能为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不能为股东提供好的回报,绝不是一家好企业。
马新强说,华工科技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个目标: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现在,华工科技已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品牌。“成就一流品牌,我们靠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开放的胸襟,不断批判、进化。”马新强说,这是他的梦想,也是全部华工科技人的梦想。
校办企业闯市场
1999年,华工科技由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家校办企业重组设立。成立伊始,马新强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撕掉“校办企业”的标签,走市场化之路。
当时已在高校科技企业里“扎”了12年的马新强,对市场化有着深刻的体会:“高校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背靠高校,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人才,同时劣势也比较明显,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再加之产权不清晰,行政属性明显,导致企业缺乏后劲,持续发展能力差。”
围绕市场化,华工科技先后实施了四项重要举措: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按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利用上市募集到的一部分资金实施海外并购,成为行业内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搬离校园,在现代化的科技园内开疆拓土,为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打下了基础;实行人才市场化,有计划地引进社会成熟人才、优秀大学毕业生,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薪酬市场化。
“我们的核心员工基本都是公司成立后自己培养、引进的,这些年形成的具有华工科技特色的‘相马’、‘赛马’机制,为企业带来了创新和活力。”马新强介绍。
从校办企业到上市公司,从小作坊、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到现代化厂房、大规模生产、全球市场开拓,从千万级到几十亿级的规模,回头来看,公司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2017年6月,在华工科技董事会上,马新强连任董事长并兼任总裁、党委书记,三职“一肩挑”,公司副总经理由6名精简到3名。对于这轮人事调整,马新强主动解释:要效益不要“面子”,希望和团队一起将公司带入高质量发展的通道上来。
信奉“改革永远在路上”的马新强持续推进变革: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力推组织架构变革,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和客户响应速度;以业绩为导向,管理下沉,通过薪酬变革、精准激励,激活干部、员工活力,加大对各级管理者的要求和考核,让价值贡献者拥有更多获得感。
一系列改革举措已反映在公司业绩上:今年上半年,华工科技净利润预增71.63%至88.24%。
50多项“中国第一”
对于企业来说,发展必须落在产品上,通过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商业上的价值。华工科技的市场地位,就是通过一个一个拳头产品“打”出来的。
据介绍,20年来,华工科技先后诞生了50多项“中国第一”,包括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首台工业级紫外激光器、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首套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系统……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在汽车车身激光焊接领域,以前主要是德国企业在做,用户也主要是德国企业。最近十来年,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升级,也大量需要激光焊接装备,华工科技旗下华工激光主导研发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历经12年技术攻关,在全球汽车制造技术史上创下 5 个首创,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 40多年的垄断。
“2009年,我国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正好在那一年推出了国内首条白车身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同时开始布局汽车电子。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这十年,也促进了公司激光装备业务、传感器业务的技术、产品创新。”马新强介绍,在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领域,国内基本上都是华工科技在做,份额占到约90%;同时,面向汽车热成型行业,公司开发的三维五轴高速激光切割机已获大批量采购;此外,还有面向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智能加热控制系统,全球只有华工科技和德国两家企业可以做,现在占到了国内60%的市场份额。
在激光装备领域,华工科技也闯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路。
2005年,华工科技研制的国内首套数控激光切割机出口北美。“光源是激光设备的核心,当时我们用的是二氧化碳激光器,而光纤激光器因光束质量好、成本低、转化效率高,被欧美发达国家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军事领域,我们捕捉到了这一技术趋势,不遗余力投入该领域,引进闫大鹏博士成立锐科激光,做中国人自己的光纤激光器。”马新强说。
2007年开始,锐科激光率先在国内实现了从低功率到高功率激光器的产业化。初创时期,产品还存在不足,华工科技就充当起“试金石”的角色,双方紧密合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如今,锐科激光已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光纤激光器龙头。
“拓展激光工业化应用,最重要的是高性价比。几年前,我们从国外采购的万瓦光纤激光器都要800万元,通过光源国产化,现在一套装备就400万左右。通过实施垂直整合,凭借性价比优势,进口替代的空间越来越开阔,今年上半年,华工科技激光切割机产品线国际业务增长105%。”他说。
光通信迎5G风口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几天后,数十家机构赶赴华工科技调研,目的很明确,他们想打探这家公司在5G产品上的储备以及进展。据华工科技此前披露,去年9月,公司已获得国内首个5G光模块订单。
“5G光模块,我们在国内肯定是领先的,从今年5月份开始,产品交付出现放量。”讲到这里,马新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围绕5G前传、中传和回传网络建设需求,华工科技重点布局了25G、50G、100G、200G高速率光模块产品,并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紧抓数通市场“风口”,推出数通高端产品400G FR4/DR4/SR8光模块,采用了高频补偿、PCB散热、硅光集成等先进技术,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且各方面指标、参数位于业内领先水平。
“5G和数据中心,是我们公司产品的三个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大家都关心的光模块,我们的市场份额肯定不会比4G的时候低!”马新强介绍。据查,在4G建设高峰期,华工科技的光模块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为业务提供了保障。据了解,华工科技旗下的华工正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从光芯片到封装到器件再到光模块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国产光芯片的研发进度也已赶上国际水平。光芯片代表着光通信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随着5G时代的到来,25G光芯片将是未来光芯片的主流产品。
据介绍,由华工科技参与设立的云岭光电已完成25G光芯片及器件优化设计,预计今年实现量产,填补高端光芯片国内空白。25G光芯片完成量产后,50G光芯片的研制也将提上日程。
在最近的一次机构调研中,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5G主网的建设会带动光模块的放量;5G手机的更迭,会带动激光微加工在面板、3C等领域的需求;围绕5G深化应用,各种终端产品的需求会不断提升,这也将为公司业务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来自:上海证券报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