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G EPON到50G PON:波长选择与演进路径的技术博弈

光纤在线编辑部  2025-03-27 11:35:23  文章来源:本站消息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导读:从10G EPON到50G PON的升级,不仅是速率的跃迁,更是光接入网架构的革新。

鍦e痉绉� 3/27/2025,随着8K超高清视频、云游戏、VR教学、工业AOI质检等新兴业务的爆发,千兆宽带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极致体验的需求,万兆接入能力成为运营商下一步的战略高地。作为新一代PON技术的核心,50G PON凭借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等特性,成为支撑算力网络、智慧城市、AI公共服务的关键基础设施。然而,从10G EPON向50G PON的演进并非简单的速率升级,如何实现多代PON技术在同一光纤中的高效共存,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首要技术挑战。

波长冲突难题:EPON与50G PON的共存博弈
   EPON网络的上行波长范围为1260-1360nm,而50G PON的上行波长在1286nm±2nm的窄波段,两者存在显著重叠。这种波长冲突迫使运营商必须解决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如何避免信号干扰,二是如何平衡平滑升级与网络性能。


图 1 EPON与50G PON的上行波长

对此,国内某运营商提出了两条技术路线:  
1.三代波分共存方案:通过收窄EPON ONU上行波长至1290-1330nm,与GPON、50G PON实现波分隔离。该方案借鉴了GPON与XG(S)-PON的共存经验,技术成熟度高,已在现网完成验证并商用。
2.三代时分复用方案:为50G PON分配新波长,上行采用多速率时分复用(TDM)。这一方案需突破高速信号动态调度、时延控制等关键技术,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图 2 50G PON与EPON/10G EPON共存方式

时分复用的隐忧:效率与时延的代价
   时分复用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将EPON、10G EPON和50G PON数据分时调度到同一通道传输,根据不同的时间窗口来调度不同类型的ONU。然而,这一设计面临两大硬伤:  
--带宽效率骤降:EPON与50G PON速率相差50倍,传输相同数据量时,EPON会占据50倍的时间窗口,极限情况下导致50G PON的可用带宽减少约75%。  
--时延激增:波分共存下50G PON时延可控制在百微秒级,而时分复用可能使时延飙升至毫秒级,这对云游戏、远程医疗、工业质检等低时延业务是致命缺陷。  
以上海电信的“双万兆入算”为例,其基于50G PON实现了1毫秒级接入临港智算中心;中国移动规划的“三级时延圈”(骨干20ms、省域5ms、城市1ms)同样依赖低时延PON技术。若采用时分复用,这些场景的服务质量将大打折扣。  

运营商实践:波分共存已成主流选择 
从现网部署来看,波分共存方案已展现出明显的商业化优势:  
--青岛联通通过50G PON + OTN打造了胶东五市1ms时延圈,支撑云电竞等高价值业务;  
--中国移动明确以50G PON + FTTR构建泛在算力接入网,波分技术保障了带宽和时延的稳定性;  
--上海电信在“模速空间”的万兆实践中,同样优先采用波分隔离确保业务体验。
这些案例表明,在现网兼容性和业务性能的权衡中,运营商更倾向于选择技术成熟的波分方案。

未来演进:归一化之路的历史机遇
回顾PON技术发展史,EPON与GPON的标准之争曾导致产业链分裂。而在50G PON时代,运营商有机会通过波长规划的统一,避免历史重演。可能的路径包括:
1. 逐步淘汰旧制式:在EPON存量较少区域,直接部署50G PON新波长,减少共存压力;  
2. 推动标准协同:联合设备商制定更灵活的波长分配策略,为下一代PON预留空间。  

从10G EPON到50G PON的升级,不仅是速率的跃迁,更是光接入网架构的革新。波分共存以其稳定性和低代价成为当前首选,而时分复用的潜力仍需技术突破。运营商需在“平滑演进”与“面向未来”之间找到平衡,为中国万兆时代奠定最优基础架构。  
关键字: 10G EPON 50G PON 波长
光纤在线

光纤在线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光纤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产品

微信扫描二维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