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rdon Gu 顾共恩与光通信行业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4-04-23 10:38:11 热度:2361
4/23/2024,光纤在线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坐在电脑前一筹莫展,苦思冥想,2024年第一期《和光荟》人物随谈要讲什么故事呢!突然我的脑子里浮现出那个江湖上传说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武汉光迅科技/武汉奥新科技(Jabil Wuhan)/武汉恩达通科技的发起人/创始人顾共恩先生嘛,嗯,就是他了,我立即拨通了顾总的电话........
武汉恩达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共恩先生
创业的喜悦:1999年从天而降的100万美金!
1998年或是1999年那段岁月仿佛一幅斑驳的油画,深深烙印在顾总的记忆里。那时的市场经济,犹如失控的洪水野兽,在IT泡沫的狂潮中疯狂地奔腾。而顾总,便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期待,投身于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狂潮之中。时隔多年,每当顾总重新讲述起当时的故事,他一向温和的眼神中仍闪烁着火焰般的激情。
一天,顾总拿起电话,拨通了他那位在阿尔卡特担任研发高管的老同学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老同学熟悉而亲切的声音。顾总感到胜券在握,颇有信心地说道:“老同学呀,现在市场上有种100G的DWDM三端口器件,竟然能卖到1000美金1颗的天价。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也通过了各种Teccordia认证,我们的价格只要500美金1颗,能不能帮我找找你们公司的供应链让我也去卖一些,同时也能给你们公司节约数千万美金?”
出人意料的是,几天后老同学十分为难的回复说:“老同学,我在公司内部找了很多同事,很多很多次的沟通,最后老板们的结论是,价格不是问题。”“价格不是问题”这句话如同一记闷棍,打得顾总有些晕头转向。他这才意识到,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金钱似乎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人们更看重的是未来的机遇和你是否有这个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和被发展成公司头部供应商的潜力。
顾总继续回忆道,“当初投资人的钱也是太多了,就像现在投资AI一样,太多钱了,在硅谷创办的许多光通信的公司,大概95%都倒闭了,活下来的也就差不多5%吧!”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感慨,仿佛在为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公司默哀。
然而,顾总并没有成为时代巨浪下“惶恐的大多数”。相反,他就像翱翔于沙洲之上的雄鹰,能够敏锐地捕捉微小的机遇。“当初有家公司在创立之初有很多钱,反正投资人的钱嘛,那个公司做DWDM的滤片。当时我给他们下了大概差不多100万美元的订单,结果我的滤片卖出去了,当我把钱要付给这家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找不到了,完全倒闭了,公司里连一个活人都找不到了,所以我没办法,只能把这100万美金当成公司的‘其它收入’当成天上掉下来的公司的利润了。”
讲到这里,顾总和我都被这笔“天外来财”逗得开怀大笑。顾总感慨道:“市场真是变幻莫测啊!那时候的100万美金,可是一笔巨款啊!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甚至更多。在硅谷,那笔钱足够买下十套房子了。现在呢?恐怕只能买半套了吧。”
跟随着顾总的讲述,我仿佛也站在那个充满变数与机遇的年代,看到了潮水般财富,听到了疯狂与激情交织的创业之音。那个年代的商业精英如纽约的大厦,四处林立,直耸云霄,而顾总也凭借着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执着和智慧,胼手胝足打下了一寸寸不可撼动的“江山”。
创业经历:和光迅一起创业与投资的故事
顾总谈起在光通讯行业摸爬滚打的故事时,就像翻开了一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总是侃侃而谈,让聆听的人不禁为之赞叹。我们聊得兴起,顾总又和我讲述了他与光迅合作的故事。
顾总和光迅金总参加1999年的OFC展会,当时光迅技术还没有成立,所以用的武汉邮科院的WRI的商标
故事总是从一个遥远的年份开始:“大概在1999年的时候,我开始与光迅合作。那时候,光迅99%的海外销售市场都是我开拓的。他们的EDFA和WDM产品,作为第一个中国制造的光通讯产品,是我把它们卖到了北美。当时正处于光通讯泡沫的低潮期,但我却看中了光迅的潜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当初我投资了光迅,成为了他们的股东。那时候市场还是非流通的,只有机构和机构之间才能买卖。当初我并没指望光讯的股票将来能够在市场上全流通,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技术和市场前景。我大概持有5%以上的股权。”
顾总云淡风轻地向我讲述了其中的波折:“其实,我本来只是想跟光迅做个代理。早在1999年,我跟光讯签了一个独家代理协议。后来,另一家叫‘Nanovation’的美国大公司跟当时的邮科院也签了一个类似的协议。结果那家据说有两亿美元现金的Nanovation大公司却通过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把我给告了,说我不能在北美市场上卖光迅的产品。”
他的嘴角勾勒出一丝自豪的笑意:“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并没有放弃。后来我周旋在这个三角‘恋爱’之间,摆平了这个事情。我一不做二不休的就做自己的AOC Technologies的品牌。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就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启了真正的创业之路。”
顾总继续说道:“结果后来那家据说有两亿美元现金的很大很大的Nanovation公司,玩了两三年就彻底倒闭了。”
他叹了口气,感慨道:“所以说啊,我们中国公司想走入国际市场,跟国际公司合作,并不是要看对方公司有多大、有多少钱,而是要看对方公司的文化和团队的人品,否则会吃大亏的。”
“潮起潮落,谁是最后的赢家?重点就像您说的,合作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团队人品。可能过程会有点曲折与起伏,但成功是必然的。”我不禁发出感叹。
他详细解释了与WTD和光迅的合作:“当初我进入的是WTD和光迅两家。WTD当初是跟康宁合作的,我也是他们的代理。光迅当初叫固体器件研究所,是做无源的;WTD是做有源的。我都有跟他们合作。后来光迅2009年首先在深圳主板上市了,大概是2011年或2012年的时候WTD被并购合并过来了。”
我好奇地问:“您这是大手笔啊!两家齐上。我很好奇当时您为什么笃定投资入注他们?是什么样的情形让您下决定的呢?”
顾总思忖片刻:“当初市场确实不好,但我在市场最差的时候投资了他们,光迅必须卖掉职工股,所以我买的是他们的职工股,因为当时上市的政策是不仅是不能在市场上全流通而且不允许有职工持股。但我手上有客户有市场啊,所以我不担心他们会倒闭。当初光迅的销售额只有一个亿左右,我给他们的订单大概是5000万左右;邮科院给他们订单3000多万。所以我是他们最大的客户,我当然心里面有底,加上邮科院的支持,我在市场上面根本不担心。”
他最后补充道:“当初主要看中的还有光迅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研发团队和一个精明强干的管理团队,他们充满了无限的潜力和生机勃勃的活力。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有错。”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光迅团队的赞赏和信任,仿佛已经看到了辉煌的大道在未来徐徐展开。
创业的起步:医美激光产品专家转型
在午后的阳光下,我坐在顾总的对面,心中充满了对这位行业前辈的敬意和好奇。我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顾总,当初您在入股光迅之前,也是我们光通信圈子里的吗?”
顾总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种追忆的神情:“当初根本就没有光通讯这个行业,光通讯才刚刚起步。那时候,做光通讯的人都是从激光或其他行业转过来的。我,最初只是一个医美激光产品的专家。”
说到这,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光芒,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做美容激光器的时候,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当时为了做祛毛祛斑的试验,按照美国医疗管理局的高标准,我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在自己的腿上反复进行实验。每次激光的灼烧,都像是刀割般疼痛。所以现在,我都不敢穿短裤,因为腿上都是那些岁月的痕迹。”
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敬意:“成熟的激光脱毛技术本身就有一定的疼痛感,更何况还是在不确定具体激光能量参数的试验阶段,您真是太勇敢,太疯狂了吧!”
顾总笑了笑,眼中闪烁着坚定和勇敢:“下次你过来,我让你看看我腿上的疤痕。那些疤痕,都是我为了梦想付出的代价。”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医美项目已经变得如此普遍,无论是脱毛、激光去疤还是光子嫩肤,都似乎变得无痛且轻松。可我却从未想过,在最初的试验阶段,那些过程会是如此的折磨和痛苦。
我不经感叹,“那相当于您在美国博士毕业后,就进入了医美激光器械行业。然后在97/98年左右,开始关注通信行业、投资、创业。”
顾总点点头:“没错。我在1978年参加高考,考入了当时的华东工学院(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物理激光专业。后来去美国读研究生、博士,学的是半导体通信激光芯片。但是当时根本就没有光通信这个行业,所以我才进入了美容医疗激光器这个行业。”
我感叹道:“那您当时放弃医美激光进入您并不熟悉的光通讯行业,也真的是屈才了。”
顾总苦笑了一下:“没错,医美激光产品市场确实不错,但那时候,我认为光通信行业有更广阔的前景。所以,我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有对事业的热爱,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后来,随着光通信行业的逐渐兴起,我才有了进入这个领域的机会。虽然起初并不容易,但我没有放弃。我利用自己在激光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学习和探索,最终在这个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顾总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无论身处哪个行业,都要以最大的热情和坚守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像威廉·尼采说的:“高高兴兴去战斗,准备应付致难之事就像去赴宴一样。”或许,只有像顾总一样不畏艰难,沿着陡峭的山路满怀热情的攀登,才有可能站在阳光普照的山顶。
从代理到创业:和福晶科技的有着不解之缘
“福建有一家公司叫福晶科技,你听说过吗?”我摇了摇头,表示并不熟悉这个公司。顾总微微一笑,开始讲述起他与福晶科技的不解之缘。
顾总1996 年参加Photonic West 展会,推广福晶科技的激光晶体产品”
“那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一百多亿,当初是我协助他们一起创办的。”顾总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自豪。我静静地等待着接下来的故事,顾总仿佛陷入了回忆,语调悠长地说:“在1993年,我创立了Conex公司,主要代理福晶科技的产品。那时候,福晶科技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我看好他们的技术和市场潜力。通过我的努力,Conex公司不仅成功代理了福晶科技的产品,还帮助他们打开了海外市场。”
我听得入神,不禁问道:“那您当初是如何抢占美国市场的呢?”
顾总的眼中闪过一丝敏锐的光芒,“我凭借自己是激光晶体的应用专家和对市场的敏锐的洞察与不懈的努力,使福晶科技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大受欢迎,从而福晶公司也从一个年销售只有几万美元的小公司成长为今天的巨无霸级的激光晶体公司。”
我惊叹不已:“顾总,您那个时候一定是风云人物吧?”
顾总笑了笑,没有否认,“在那个年代的激光行业算是一个吧。”
“我1993年的第一个系列美国专利是现在最火红的‘Hollow Core Fiber’中空波导光纤”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更没有’AI’这个奇葩怪兽。
“是啊,不过后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我在学校以及后来工作的时候就是激光的研究和应用专家,有不少的美国专利,发表过很多学术论文。其中有一篇就是用福晶科技的LBO晶体做的532nm绿光激光器的研究和应用,当初全世界做的最好的是日本人做的20瓦的绿光激光器,而我当时已经做成了平均功率80瓦的绿光激光器,后来美国国家实验室就找到我,希望合作。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他抿了抿嘴继续说道:“其实早在1998年,我就意识到光通信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新兴行业。当时通过福晶公司的朋友介绍,了解到武汉有一家研究院在做光通信研究,可以做光通信器件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于是我慕名而来,找到邮科院下属的固体研究所,经过多方沟通,肯定了企业研究团队的能力,最终签订了合作意向。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我非亲非故的会去武汉,找到光迅合作的原因。”
我感叹道:“原来如此,那您和福晶科技的缘分还真是不浅啊。”
顾总卖了个关子,拿出了且听下回分解的架势:“不仅是与福晶科技,光讯科技,还有与很多其他公司之间的故事,咱们可以留到以后再慢慢聊!”
顾总的故事讲完了,话语轻飘飘地落下,如同书页被轻轻合上。这个午后,我回到了顾总创业的那个黄金时代,和他一起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商海沉浮。顾总不仅凭一己之力打开了福晶科技通往海外的市场,更是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聆听完他的故事,他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传奇的企业家,更是一个丰盈鲜活、果敢坚毅的先行者与实干家。下一期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与您共同期待。
创业的喜悦:1999年从天而降的100万美金!
1998年或是1999年那段岁月仿佛一幅斑驳的油画,深深烙印在顾总的记忆里。那时的市场经济,犹如失控的洪水野兽,在IT泡沫的狂潮中疯狂地奔腾。而顾总,便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期待,投身于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狂潮之中。时隔多年,每当顾总重新讲述起当时的故事,他一向温和的眼神中仍闪烁着火焰般的激情。
一天,顾总拿起电话,拨通了他那位在阿尔卡特担任研发高管的老同学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老同学熟悉而亲切的声音。顾总感到胜券在握,颇有信心地说道:“老同学呀,现在市场上有种100G的DWDM三端口器件,竟然能卖到1000美金1颗的天价。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也通过了各种Teccordia认证,我们的价格只要500美金1颗,能不能帮我找找你们公司的供应链让我也去卖一些,同时也能给你们公司节约数千万美金?”
出人意料的是,几天后老同学十分为难的回复说:“老同学,我在公司内部找了很多同事,很多很多次的沟通,最后老板们的结论是,价格不是问题。”“价格不是问题”这句话如同一记闷棍,打得顾总有些晕头转向。他这才意识到,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金钱似乎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人们更看重的是未来的机遇和你是否有这个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和被发展成公司头部供应商的潜力。
顾总继续回忆道,“当初投资人的钱也是太多了,就像现在投资AI一样,太多钱了,在硅谷创办的许多光通信的公司,大概95%都倒闭了,活下来的也就差不多5%吧!”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感慨,仿佛在为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公司默哀。
然而,顾总并没有成为时代巨浪下“惶恐的大多数”。相反,他就像翱翔于沙洲之上的雄鹰,能够敏锐地捕捉微小的机遇。“当初有家公司在创立之初有很多钱,反正投资人的钱嘛,那个公司做DWDM的滤片。当时我给他们下了大概差不多100万美元的订单,结果我的滤片卖出去了,当我把钱要付给这家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找不到了,完全倒闭了,公司里连一个活人都找不到了,所以我没办法,只能把这100万美金当成公司的‘其它收入’当成天上掉下来的公司的利润了。”
讲到这里,顾总和我都被这笔“天外来财”逗得开怀大笑。顾总感慨道:“市场真是变幻莫测啊!那时候的100万美金,可是一笔巨款啊!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甚至更多。在硅谷,那笔钱足够买下十套房子了。现在呢?恐怕只能买半套了吧。”
跟随着顾总的讲述,我仿佛也站在那个充满变数与机遇的年代,看到了潮水般财富,听到了疯狂与激情交织的创业之音。那个年代的商业精英如纽约的大厦,四处林立,直耸云霄,而顾总也凭借着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执着和智慧,胼手胝足打下了一寸寸不可撼动的“江山”。
创业经历:和光迅一起创业与投资的故事
顾总谈起在光通讯行业摸爬滚打的故事时,就像翻开了一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总是侃侃而谈,让聆听的人不禁为之赞叹。我们聊得兴起,顾总又和我讲述了他与光迅合作的故事。
故事总是从一个遥远的年份开始:“大概在1999年的时候,我开始与光迅合作。那时候,光迅99%的海外销售市场都是我开拓的。他们的EDFA和WDM产品,作为第一个中国制造的光通讯产品,是我把它们卖到了北美。当时正处于光通讯泡沫的低潮期,但我却看中了光迅的潜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当初我投资了光迅,成为了他们的股东。那时候市场还是非流通的,只有机构和机构之间才能买卖。当初我并没指望光讯的股票将来能够在市场上全流通,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技术和市场前景。我大概持有5%以上的股权。”
顾总云淡风轻地向我讲述了其中的波折:“其实,我本来只是想跟光迅做个代理。早在1999年,我跟光讯签了一个独家代理协议。后来,另一家叫‘Nanovation’的美国大公司跟当时的邮科院也签了一个类似的协议。结果那家据说有两亿美元现金的Nanovation大公司却通过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把我给告了,说我不能在北美市场上卖光迅的产品。”
他的嘴角勾勒出一丝自豪的笑意:“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并没有放弃。后来我周旋在这个三角‘恋爱’之间,摆平了这个事情。我一不做二不休的就做自己的AOC Technologies的品牌。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就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启了真正的创业之路。”
顾总继续说道:“结果后来那家据说有两亿美元现金的很大很大的Nanovation公司,玩了两三年就彻底倒闭了。”
他叹了口气,感慨道:“所以说啊,我们中国公司想走入国际市场,跟国际公司合作,并不是要看对方公司有多大、有多少钱,而是要看对方公司的文化和团队的人品,否则会吃大亏的。”
“潮起潮落,谁是最后的赢家?重点就像您说的,合作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团队人品。可能过程会有点曲折与起伏,但成功是必然的。”我不禁发出感叹。
他详细解释了与WTD和光迅的合作:“当初我进入的是WTD和光迅两家。WTD当初是跟康宁合作的,我也是他们的代理。光迅当初叫固体器件研究所,是做无源的;WTD是做有源的。我都有跟他们合作。后来光迅2009年首先在深圳主板上市了,大概是2011年或2012年的时候WTD被并购合并过来了。”
我好奇地问:“您这是大手笔啊!两家齐上。我很好奇当时您为什么笃定投资入注他们?是什么样的情形让您下决定的呢?”
顾总思忖片刻:“当初市场确实不好,但我在市场最差的时候投资了他们,光迅必须卖掉职工股,所以我买的是他们的职工股,因为当时上市的政策是不仅是不能在市场上全流通而且不允许有职工持股。但我手上有客户有市场啊,所以我不担心他们会倒闭。当初光迅的销售额只有一个亿左右,我给他们的订单大概是5000万左右;邮科院给他们订单3000多万。所以我是他们最大的客户,我当然心里面有底,加上邮科院的支持,我在市场上面根本不担心。”
他最后补充道:“当初主要看中的还有光迅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研发团队和一个精明强干的管理团队,他们充满了无限的潜力和生机勃勃的活力。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有错。”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光迅团队的赞赏和信任,仿佛已经看到了辉煌的大道在未来徐徐展开。
创业的起步:医美激光产品专家转型
在午后的阳光下,我坐在顾总的对面,心中充满了对这位行业前辈的敬意和好奇。我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顾总,当初您在入股光迅之前,也是我们光通信圈子里的吗?”
顾总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种追忆的神情:“当初根本就没有光通讯这个行业,光通讯才刚刚起步。那时候,做光通讯的人都是从激光或其他行业转过来的。我,最初只是一个医美激光产品的专家。”
说到这,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光芒,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做美容激光器的时候,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当时为了做祛毛祛斑的试验,按照美国医疗管理局的高标准,我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在自己的腿上反复进行实验。每次激光的灼烧,都像是刀割般疼痛。所以现在,我都不敢穿短裤,因为腿上都是那些岁月的痕迹。”
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敬意:“成熟的激光脱毛技术本身就有一定的疼痛感,更何况还是在不确定具体激光能量参数的试验阶段,您真是太勇敢,太疯狂了吧!”
顾总笑了笑,眼中闪烁着坚定和勇敢:“下次你过来,我让你看看我腿上的疤痕。那些疤痕,都是我为了梦想付出的代价。”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医美项目已经变得如此普遍,无论是脱毛、激光去疤还是光子嫩肤,都似乎变得无痛且轻松。可我却从未想过,在最初的试验阶段,那些过程会是如此的折磨和痛苦。
我不经感叹,“那相当于您在美国博士毕业后,就进入了医美激光器械行业。然后在97/98年左右,开始关注通信行业、投资、创业。”
顾总点点头:“没错。我在1978年参加高考,考入了当时的华东工学院(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物理激光专业。后来去美国读研究生、博士,学的是半导体通信激光芯片。但是当时根本就没有光通信这个行业,所以我才进入了美容医疗激光器这个行业。”
我感叹道:“那您当时放弃医美激光进入您并不熟悉的光通讯行业,也真的是屈才了。”
顾总苦笑了一下:“没错,医美激光产品市场确实不错,但那时候,我认为光通信行业有更广阔的前景。所以,我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有对事业的热爱,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后来,随着光通信行业的逐渐兴起,我才有了进入这个领域的机会。虽然起初并不容易,但我没有放弃。我利用自己在激光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学习和探索,最终在这个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顾总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无论身处哪个行业,都要以最大的热情和坚守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像威廉·尼采说的:“高高兴兴去战斗,准备应付致难之事就像去赴宴一样。”或许,只有像顾总一样不畏艰难,沿着陡峭的山路满怀热情的攀登,才有可能站在阳光普照的山顶。
从代理到创业:和福晶科技的有着不解之缘
“福建有一家公司叫福晶科技,你听说过吗?”我摇了摇头,表示并不熟悉这个公司。顾总微微一笑,开始讲述起他与福晶科技的不解之缘。
“那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一百多亿,当初是我协助他们一起创办的。”顾总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自豪。我静静地等待着接下来的故事,顾总仿佛陷入了回忆,语调悠长地说:“在1993年,我创立了Conex公司,主要代理福晶科技的产品。那时候,福晶科技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我看好他们的技术和市场潜力。通过我的努力,Conex公司不仅成功代理了福晶科技的产品,还帮助他们打开了海外市场。”
我听得入神,不禁问道:“那您当初是如何抢占美国市场的呢?”
顾总的眼中闪过一丝敏锐的光芒,“我凭借自己是激光晶体的应用专家和对市场的敏锐的洞察与不懈的努力,使福晶科技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大受欢迎,从而福晶公司也从一个年销售只有几万美元的小公司成长为今天的巨无霸级的激光晶体公司。”
我惊叹不已:“顾总,您那个时候一定是风云人物吧?”
顾总笑了笑,没有否认,“在那个年代的激光行业算是一个吧。”
“我1993年的第一个系列美国专利是现在最火红的‘Hollow Core Fiber’中空波导光纤”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更没有’AI’这个奇葩怪兽。
“是啊,不过后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我在学校以及后来工作的时候就是激光的研究和应用专家,有不少的美国专利,发表过很多学术论文。其中有一篇就是用福晶科技的LBO晶体做的532nm绿光激光器的研究和应用,当初全世界做的最好的是日本人做的20瓦的绿光激光器,而我当时已经做成了平均功率80瓦的绿光激光器,后来美国国家实验室就找到我,希望合作。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他抿了抿嘴继续说道:“其实早在1998年,我就意识到光通信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新兴行业。当时通过福晶公司的朋友介绍,了解到武汉有一家研究院在做光通信研究,可以做光通信器件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于是我慕名而来,找到邮科院下属的固体研究所,经过多方沟通,肯定了企业研究团队的能力,最终签订了合作意向。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我非亲非故的会去武汉,找到光迅合作的原因。”
我感叹道:“原来如此,那您和福晶科技的缘分还真是不浅啊。”
顾总卖了个关子,拿出了且听下回分解的架势:“不仅是与福晶科技,光讯科技,还有与很多其他公司之间的故事,咱们可以留到以后再慢慢聊!”
顾总的故事讲完了,话语轻飘飘地落下,如同书页被轻轻合上。这个午后,我回到了顾总创业的那个黄金时代,和他一起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商海沉浮。顾总不仅凭一己之力打开了福晶科技通往海外的市场,更是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聆听完他的故事,他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传奇的企业家,更是一个丰盈鲜活、果敢坚毅的先行者与实干家。下一期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与您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