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23年新基建投资500亿,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
发布时间:2023-02-01 13:19:50 热度:1102
2/01/2023,光纤在线讯,近日,河南省印发《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从工作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组织保障等方面明确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路线图”,加快建设数字强省。
《方案》提出了四方面的目标任务:
基础支撑能力不断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500亿元,打造5G精品网络,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数据中心机架数超9万架,全省物联网终端用户突破1亿户。
核心产业能级持续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8000亿元,先进计算、软件产业规模均超过500亿元,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集群能级显著提升。
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52%,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水平超过30%。
政府数字治理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深化“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完成30项以上改革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新增50项“跨省通办”事项、200项“全豫通办”事项,建成一批智慧县城、数字乡村试点示范项目。
《方案》提出,全面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加快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规模部署,重点场景、热点区域、农村热点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新增10G-PON及以上端口30万个。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郑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构建省辖市内1毫秒、郑洛间3毫秒、省域5毫秒、全国20毫秒的四级算力时延圈,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
研究设立支持卫星产业类基金,开展卫星芯片、模组、智能终端等产品研发,推动北斗导航、高分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应用,建设一批示范场景。
推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河南)开放实验室、中国联通河南5G重点实验室、中国电信信创应用适配基地、中国铁塔河南5G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广电5G(河南)联合创新中心、善鼎通信100万只5G通信光模块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5G智能终端、通信模组、5G小型化基站设备、5G高频元器件等产品,推动5G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矿山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全省5G应用项目达到2000个。
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加快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有色、化工等重点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建150个左右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遴选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优秀场景,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细分行业、特定领域、产业集群,培育10个左右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围绕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场景,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
《方案》提出了四方面的目标任务:
基础支撑能力不断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500亿元,打造5G精品网络,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数据中心机架数超9万架,全省物联网终端用户突破1亿户。
核心产业能级持续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8000亿元,先进计算、软件产业规模均超过500亿元,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集群能级显著提升。
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52%,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水平超过30%。
政府数字治理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深化“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完成30项以上改革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新增50项“跨省通办”事项、200项“全豫通办”事项,建成一批智慧县城、数字乡村试点示范项目。
《方案》提出,全面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加快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规模部署,重点场景、热点区域、农村热点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新增10G-PON及以上端口30万个。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郑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构建省辖市内1毫秒、郑洛间3毫秒、省域5毫秒、全国20毫秒的四级算力时延圈,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
研究设立支持卫星产业类基金,开展卫星芯片、模组、智能终端等产品研发,推动北斗导航、高分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应用,建设一批示范场景。
推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河南)开放实验室、中国联通河南5G重点实验室、中国电信信创应用适配基地、中国铁塔河南5G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广电5G(河南)联合创新中心、善鼎通信100万只5G通信光模块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5G智能终端、通信模组、5G小型化基站设备、5G高频元器件等产品,推动5G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矿山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全省5G应用项目达到2000个。
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加快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有色、化工等重点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建150个左右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遴选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优秀场景,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细分行业、特定领域、产业集群,培育10个左右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围绕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场景,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