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博会上看武汉光谷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0-11-23 13:56:52 热度:3108
11/23/2020,光纤在线讯,2020年武汉光博会不久前已经完美收官:310家参展企业;16场专业论坛共吸引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7596人次;专业观众1.7万人,参观总人逾4.4万。这算是武汉光博会给中国光电子产业一份相对满意的答卷了,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趁着武汉光博会的余韵还未散去,我们想从武汉光博会上来谈谈武汉光谷的机遇和挑战,在光博会期间,我们在华工正源的展台进行的一期特别版的在线周末沙龙也直播过这个话题,刘铮博士还兴奋地向Leo老师和“大牛”老师介绍展台及产品,只是现场人声鼎沸,过于嘈杂,两位远在异国的老师应该没有尽兴吧。
武汉光博会的印象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趁着刘铮博士有些空闲,我试着采访了他对于这次参加武汉光博会的感受以及对光谷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国外企业未能参展,但相比去年,首先整体上可看性大大提高,找到有价值的产品更多。例如华为展台今年开始也有很多陈列的产品,同时看到更多来支持这座“英雄城市”外地企业的身影,包括激光器、透镜很多厂商,相反武汉本土光通讯企业光迅未来参展。其次,整体服务比以前更好。会展上的志愿者明显增多,周围环境服务配套设施有所改善,附近也有就餐的餐馆。会展登记注册流程指示牌醒目,但受疫情影响,注册入场时间较慢且严格。最后,今年16场论坛听说效果都很不错。综上,今年武汉光博会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希望越办越好。
武汉光谷惊艳了时光,未来可期
从1988年东湖高新区创建成立到现在的2020年,蓦然回首,光谷已经建成32年,“武汉•中国光谷”概念提出已有19年。32年前,光谷还只是一片麦地;32年后,光谷高楼林立。32年前,光谷地区出行连公交都没有;32年后,地铁、电车、高架已经四通八达。32年前,光谷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32年后,光谷已经成了国家高新区的前5强。中国光谷,因光而立,因谷而兴。“武汉•中国光谷”成为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武汉“城市名片”,从品牌意义上看,武汉光谷的品牌营销很成功,这得益于黄德修教授、周济校长和罗书记这些前辈们身体力行、真抓实干的努力;许其贞等13名湖北籍全国政协委员的动员呼吁,使得“举全省之力,集全市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口号落到实处。
在中国光谷,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9家企业,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如今,光谷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500强摇篮,光谷落户了小米、金山、顺为资本、腾讯云基地、猿辅导等等。
光谷的飞速崛起,惊艳了时光,未来可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我们对光谷的飞速崛起为之动容,但武汉光谷的发展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我们该思考的方向。
发展以光纤、光电子器件、光纤通信设备和光存储为代表的信息光电子产业;发展以高功率激光器及其应用的能量光电子;发展电视显示在内的消费光电子;抓原有光电子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扩大规模;积极招商引资,争取海内外知名企业来此发展。这是中国光谷建设的初心。
武汉光电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不足。
光谷发展要追求“马蹄莲”式的产业群聚模式:有少数大企业,有一大批健康的中型企业,有无数的小企业。但是光谷的光电产业却是大的大,小的小,畸形发展,后劲不足。长飞、烽火、光迅、华工正源等大公司占主导地位,或多或少有一些传统国企的习气。像联特、昱升等中间公司很少,这些年虽然有更多中小企业涌现出来的变化,但与深圳相比远远不够,缺乏生机与活力。产业整体生态不健康是光谷致力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存在的问题:光谷不光。
“未来50年,武汉的发展要靠光电子!”还记得黄德修教授霸气且掷地有声的这句话吗?
据我们统计,光谷的GDP是6000多个亿,占了武汉市GDP的一半,但这6000多个亿元中与光电相关的企业却6分之一都没有,最多1000个亿元。武汉瞪羚企业名单有多少家是光电子企业?大力引进的项目与光相关的企业也屈指可数。我们应该把光电产业放在什么位置上?诚然,如今武汉光谷发展迅速,但方向有所走偏。我们应该要知道光谷的光电产业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换道超车实现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光电产业发展起来了,大数据、生物、显示、互联网等多产业都可以做好。我们很多人甚至政府都不明白光谷之“光”的重要意义,现在的方向和认知有所偏差。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有人才,有技术,有大公司,为什么武汉光博会一直没有做起来?
第三个存在的问题:政府的主导性太强。
刘铮博士也是经济学博士,从经济视角看行业发展,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角色应该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光谷发展的初期确实是需要政府的调控,但到了发展后期应该学会放手,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不能一直都是计划经济,走市场经济才是正确的道路。我们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道路的精髓就是走市场经济道路,提倡竞争!我们提倡竞争,倡导按市场规律办事,坚持所有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包括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能控制价格和资源,资源都交给市场去配置,这些都是我们所确认的改革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正好是市场经济的精髓。
武汉光博会基本是由政府来买单,政府需要追求业绩,要求达到多少指标,多少大企业参展等等,这也会滋生一些大企业的歪风邪气,应该把中小企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政府的意志不应该超过市场规律,政府应该从大方向去协调控制,如何重视光电产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如何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等等是现在的方向。
第四个存在的问题:光电企业凝聚力不够,企业精神缺失。
武汉的光电企业几乎没有哪家企业有华为那种企业精神,从大到小都缺乏凝聚力,这也不单单是武汉存在的问题。大公司应该起带头示范作用,就比如这次家门口的展会光博会仍有大公司不愿意支持,小公司又很低调又不受重视成长很慢。和深圳企业相比,他们相对保守,不太开放,不太愿意更多交流沟通,参展也不太积极,经济的发展和创新一定是要开放的。
硅谷的发展模式是“热带雨林”式的生态体系,我们需要去学习效仿。如果把光谷的大公司比作大树,不能把所有阳光遮住,政府需要剪枝,给其他的小树留出阳光,同时应该有意识地给底下的小树更多关注和照顾,不断赋能,提供足够的阳光雨水、丰富的土壤和养分。大树小树万物竞争,促进创新,共生共荣。
武汉光博会的印象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趁着刘铮博士有些空闲,我试着采访了他对于这次参加武汉光博会的感受以及对光谷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国外企业未能参展,但相比去年,首先整体上可看性大大提高,找到有价值的产品更多。例如华为展台今年开始也有很多陈列的产品,同时看到更多来支持这座“英雄城市”外地企业的身影,包括激光器、透镜很多厂商,相反武汉本土光通讯企业光迅未来参展。其次,整体服务比以前更好。会展上的志愿者明显增多,周围环境服务配套设施有所改善,附近也有就餐的餐馆。会展登记注册流程指示牌醒目,但受疫情影响,注册入场时间较慢且严格。最后,今年16场论坛听说效果都很不错。综上,今年武汉光博会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希望越办越好。
武汉光谷惊艳了时光,未来可期
从1988年东湖高新区创建成立到现在的2020年,蓦然回首,光谷已经建成32年,“武汉•中国光谷”概念提出已有19年。32年前,光谷还只是一片麦地;32年后,光谷高楼林立。32年前,光谷地区出行连公交都没有;32年后,地铁、电车、高架已经四通八达。32年前,光谷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32年后,光谷已经成了国家高新区的前5强。中国光谷,因光而立,因谷而兴。“武汉•中国光谷”成为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武汉“城市名片”,从品牌意义上看,武汉光谷的品牌营销很成功,这得益于黄德修教授、周济校长和罗书记这些前辈们身体力行、真抓实干的努力;许其贞等13名湖北籍全国政协委员的动员呼吁,使得“举全省之力,集全市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口号落到实处。
在中国光谷,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9家企业,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如今,光谷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500强摇篮,光谷落户了小米、金山、顺为资本、腾讯云基地、猿辅导等等。
光谷的飞速崛起,惊艳了时光,未来可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我们对光谷的飞速崛起为之动容,但武汉光谷的发展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我们该思考的方向。
发展以光纤、光电子器件、光纤通信设备和光存储为代表的信息光电子产业;发展以高功率激光器及其应用的能量光电子;发展电视显示在内的消费光电子;抓原有光电子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扩大规模;积极招商引资,争取海内外知名企业来此发展。这是中国光谷建设的初心。
武汉光电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不足。
光谷发展要追求“马蹄莲”式的产业群聚模式:有少数大企业,有一大批健康的中型企业,有无数的小企业。但是光谷的光电产业却是大的大,小的小,畸形发展,后劲不足。长飞、烽火、光迅、华工正源等大公司占主导地位,或多或少有一些传统国企的习气。像联特、昱升等中间公司很少,这些年虽然有更多中小企业涌现出来的变化,但与深圳相比远远不够,缺乏生机与活力。产业整体生态不健康是光谷致力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存在的问题:光谷不光。
“未来50年,武汉的发展要靠光电子!”还记得黄德修教授霸气且掷地有声的这句话吗?
据我们统计,光谷的GDP是6000多个亿,占了武汉市GDP的一半,但这6000多个亿元中与光电相关的企业却6分之一都没有,最多1000个亿元。武汉瞪羚企业名单有多少家是光电子企业?大力引进的项目与光相关的企业也屈指可数。我们应该把光电产业放在什么位置上?诚然,如今武汉光谷发展迅速,但方向有所走偏。我们应该要知道光谷的光电产业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换道超车实现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光电产业发展起来了,大数据、生物、显示、互联网等多产业都可以做好。我们很多人甚至政府都不明白光谷之“光”的重要意义,现在的方向和认知有所偏差。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有人才,有技术,有大公司,为什么武汉光博会一直没有做起来?
第三个存在的问题:政府的主导性太强。
刘铮博士也是经济学博士,从经济视角看行业发展,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角色应该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光谷发展的初期确实是需要政府的调控,但到了发展后期应该学会放手,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不能一直都是计划经济,走市场经济才是正确的道路。我们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道路的精髓就是走市场经济道路,提倡竞争!我们提倡竞争,倡导按市场规律办事,坚持所有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包括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能控制价格和资源,资源都交给市场去配置,这些都是我们所确认的改革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正好是市场经济的精髓。
武汉光博会基本是由政府来买单,政府需要追求业绩,要求达到多少指标,多少大企业参展等等,这也会滋生一些大企业的歪风邪气,应该把中小企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政府的意志不应该超过市场规律,政府应该从大方向去协调控制,如何重视光电产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如何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等等是现在的方向。
第四个存在的问题:光电企业凝聚力不够,企业精神缺失。
武汉的光电企业几乎没有哪家企业有华为那种企业精神,从大到小都缺乏凝聚力,这也不单单是武汉存在的问题。大公司应该起带头示范作用,就比如这次家门口的展会光博会仍有大公司不愿意支持,小公司又很低调又不受重视成长很慢。和深圳企业相比,他们相对保守,不太开放,不太愿意更多交流沟通,参展也不太积极,经济的发展和创新一定是要开放的。
硅谷的发展模式是“热带雨林”式的生态体系,我们需要去学习效仿。如果把光谷的大公司比作大树,不能把所有阳光遮住,政府需要剪枝,给其他的小树留出阳光,同时应该有意识地给底下的小树更多关注和照顾,不断赋能,提供足够的阳光雨水、丰富的土壤和养分。大树小树万物竞争,促进创新,共生共荣。